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指数型公司Instagram,13名员工的10亿美元公司

奇点大学全球形象大使、雅虎创新部前主管萨利姆·伊斯梅尔在他的著作《指数型组织》中把指数型组织(exponetial organization)定义为“拥有与自己的员工人数完全不成比例的、极其巨大的影响力(或产出)的公司”。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因为这些公司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和自动化工具,或者是因为它们成功地“发动了群众(粉丝)”——这两种原因也可能同时发挥作用。线性组织(如柯达)则恰恰相反:它们拥有庞大的员工群,使用众多的设备和设施,生产流程包含繁杂的物理过程。在整个20世纪,都不存在指数级组织。大型线性公司只要保持庞大的规模,就可以免受新进入者的侵扰。但是进入21世纪后,这种日子很快就一去不复返了。

| 指数型组织 |
exponential organization

指拥有与自己的员工人数完全不成比例的、极其巨大的影响力(或产出)的公司。

2010年10月,两个年轻的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和迈克·克里格(Mike Krieger)创办了一个名为Instagram的指数型组织。对于Instagram,《连线》杂志把它描述为“一个毁灭之神湿婆一般的应用程序伪装成了一种达人的爱好”。那么,这种爱好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分享记忆。Instagram的愿景完全可以借用伊士曼很早以前就说过的一句话来表达——让摄影变得“如同使用铅笔一样方便”。

在这方面,Instagram非同凡响。利用高分辨率的百万像素智能手机自带相机的爆炸式发展,这个离经叛道式的初创公司在捕捉和分享图片记忆领域实现了完全的非货币化、非物质化和大众化。在公司成立短短16个月后,Instagram公司的市值就达到了2 500万美元(见图1-4)。

2012年4月,Instagram发布了安卓版。它一天的下载量就超过了100万次,成了不折不扣的“杀手级公司”的“杀手级应用程序”。很快,Instagram的市值就飙升至5亿美元。随后,Facebook收购了Instagram。

图1-4 Instagram公司的用户数量

资料来源:http://instagram.com/press; http://www.macstories.net/news/instagrams-rise-to-30-million-usersvisualized/。

Facebook也在做着同样的“生意”——分享生活,记录生活。这个公司精通数学,很会计算。Instagram是呈指数级增长的企业。它拥有将近3 000万用户,稳稳地根植于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交网络。它早已不仅仅是照片分享服务提供者之一了——它就是照片分享服务提供者!人们一提起这项服务,只能想到Instagram。Facebook并不想与其竞争,也不想在后面做其追赶者。因此,2012年4月9日,也就是在柯达申请破产3个月后,Instagram公司(当时仅有13名员工)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但是这种情况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柯达无疑是一只大骆驼,它拥有百年基业,1.4万名员工,1996年,公司市值曾经达到280亿美元,它为什么仅仅会因为未能利用自胶卷被发明以来最重要的摄影技术,最终以走向破产而收场呢?而与此同时,两个指数型企业家在硅谷的车库里鼓鼓捣捣,创立了一个公司,它只拥有13名员工,从公司成立到以10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中间只过了短短的18个月,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道理很简单:Instagram是一个指数型企业。

欢迎来到“新柯达时刻”(New Kodak Moment)!这是一个指数型公司将一个巨无霸线性公司赶出记忆分享行业的时刻。正如我们在下文中将会一再看到的那样,这些新柯达时刻并不是脱离常态的意外事件。相反,它们是指数级增长6D的必然结果。对于那些试图保住职位的线性公司的高管们来说,新柯达时刻会把他们引向另外3D:烦闷(distraught)、沮丧(depressed)和退出(departed)。但对于指数型企业家来说,这些新柯达时刻标志着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4Cw+i4y9lfHfweYWzLMsU7EzJjEU6aE6tiFBPmfQUPiooBzDaE5zMtg2wulBJm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