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智累①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大体》
注释:①累:使……劳烦。
译文:不因过度思考致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君主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来督察群臣,不但劳累心神,而且还难免会出现疏漏。所以治国最佳的手段,并非事必躬亲,而是利用工具。
所谓的工具,就是法家所倡导的“法”与“术”,有了这两种治国的工具,所有臣下的言行都可以根据既有的标准来裁定,而不需要君主本人亲自劳累身心了。
君主治国,通过制定法律做为决定赏罚的准则,只要根据臣下最初的主张与事后的结果来验证即可,相符则赏,相异则罚,无可辩驳。君主控御臣下,则需要暗中利用权谋之术,权谋之术要秘而不现,用于暗处而不见端倪,使臣下无机可乘,臣下无机可乘,就不敢密谋不轨之行,不敢有树群立党篡权夺位之心了。
纳谏赐金
袁盎是汉文帝时期著名的谏臣,他为人正直,敢于犯颜直谏,深受汉文帝的赏识。汉文帝便以重金作为奖赏。汉文帝此举有效地开通了朝臣的言路。
拒关赐布
一次,汉光武帝外出打猎归来,城门已经关了。掌管城门的郅恽以大汉律法为由拒绝了光武帝打开城门的请求,没让他进城。事后,光武帝赏给他一百匹布。
人的判断往往带有主观性,这会极大地影响其所作所为的社会评判。因此,只有以固定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人们的行为才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对于管理者而言,励精图治固然重要,但尽量减少自己所付出的成本也很关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方法,不但会费尽心机,使自己过于操劳,还往往会把事情办糟。老子曾说过:“治人事天,莫若啬。”减少自己的投入,而得到更多的回报,是每一位统治者所追求的目标。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同的是,韩非认为,君主应当以“法”、“术”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作为当今社会的管理者,更要使自己的管理变得简单、明晰,这样,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集体,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