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01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道这种东西可以表述出来,但表述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也可以说出来,但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道德经·第一章》

注释: ①道可道:第一个道,是老子哲学的专用名词和核心概念,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这里指宇宙万物的本源与实质。第二个道,作动词,描述、表达之意。②名可名:名可以说出来。第一个“名”,是老子哲学的专用名词,是对道的具体称谓。第二个“名”,动词,称呼、称谓之意。

■深入浅出解经典

老子“前无古人”地提出了道的概念,但他并没有告诉人们道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从中领悟到不同的道理。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哲学的角度来探究,也可以从人生的角度来思考。有的人为了虚名忙碌了一辈子,到头来一场空。试想,古今多少载,有多少人流芳百世,又有多少人遗臭万年呢?

■故事链接

东汉末年有个叫法真的儒士,精通各家学问。当时他所在的扶风郡的太守听说了他,就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太守旁征博引地说:“春秋时期,鲁哀公算不得明君,孔仲尼却对他俯首称臣。而今,我德薄名虚,想请您来担任郡功曹,您意下如何?”法真回答说:“因为太守您待人彬彬有礼,我才来您家做客,若要我做官,我就该到深山老林中去了。”后来朝廷举他为贤良,法真一直没有答应,不为虚名所累,一直到八十九岁寿终正寝。

■古为今用

概念也好,名称也罢,不过是事物的一个代号而已,要寻求永恒的道与“名”,就不能贪图一时的虚名。很多人为了职位、名誉、荣誉、头衔等等牺牲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品性。有时候顺其自然不失为一种体现追求,达到目标的好方法。“名”的最高境界为不求名而得名,这样放下了那些执著于“名”的念头,放下了那些无谓的负担,反而会获得终生洒脱。 mmEhrbIthAT5qRnpT5rLEAl3QIBP1sraHEGzOWSoheNyeUDS3TKH+mYijZTyRw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