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性 善

从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开始,“仁”就成为儒家思想的一贯主张。孟子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的学说。为了给这一学说提供理论依据,孟子又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这种善并不是已经达到理想状态的那种善,而是向善之心,能够生发出仁义的那种善良的本性。因此,在性善论的范畴里,孟子认为,人具有“仁、义、礼、智”的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些都是人天生就具备的美德,所以说“性善”。

孟子并没有完全否定和排斥人的生理追求,“食色,性也”。但同时孟子也强调,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类除了生理上的追求以外,在心理上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正是由于人具备了“四端”,所以才能产生为善的要求。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至于很多人不能成为尧舜,其原因就是“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这一部分所选的名句,都是孟子在阐述性善论的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句子,我们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理解,希望能够使读者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启发。 lO7uom/KR+3jDDyYDt96FBYksm9es2B+/GvzeE0edOn+VSVs+tR+qfVZseczDd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