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3

君子远庖厨。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 厨也。

——《梁惠王上》

注释: ①庖(páo):厨房。

译文: 君子对于禽兽,看见它活着,就不忍心看见它被杀死;听到它临死之前的悲鸣,就不忍心再去吃它的肉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君子才都远离厨房。

■ 深入浅出解经典

齐宣王看见用作祭祀的牛即将被杀而生恻隐之心,于是命人用羊代替牛,很有些“眼不见,心不乱”的意思,这种行为就是孟子所说的性善。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此处似乎又是对这句话的阐释。齐宣王对于本是畜生的牛有“不忍”之心,在孟子看来就是“仁”的发端,对牛尚且如此,如果再能做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这不就做到更大的“仁”了吗?佛家主张慈悲为怀,不杀生,不吃腥,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似乎更是将“仁”无限扩大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并不相同,其“仁”的概念也不相同,孟子所倡导的“仁”是君子之仁,君子有仁心,但君子还有是非之心,对错误的、丑恶的事物是坚决摒弃,不存仁慈之心的。君子可以吃肉,但是君子又有仁心,不忍看见家禽家畜被杀时痛苦的样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孟子才会提出“君子远庖厨”,这应该也算是折中的办法吧。

图解经典

郊社用牲图

祭祀是古代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在祭祀仪式上总少不了祭品,人们一般都用马、牛、羊、鸡、犬、豕等家畜作为“牺牲”来祭祀神明和祖先。

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对自己的生命也会珍惜,当面临死亡的时候动物会感到惊恐,作为拥有感情和理智的人类,更不应该伤害那些无辜的动物。因此,当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杀掉动物来获得食物的时候,采取人道的手段来结束动物的生命是十分必要的。

■ 古为今用

肉类能为人的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不吃不行。但是吃肉势必会夺去一些动物的生命。按照孟子的理论,远离厨房,不去看动物被杀的情形,就不会产生不忍心的感觉,就可以吃它们的肉了,对于供人类食用的家畜家禽来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文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却使很多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已经造成了大量稀有的动植物在地球上灭绝,如今保护稀有的动植物,保护环境,已经受到全世界人们的重视。但是也有人为了利益,为了享乐,而去杀害一些野生的珍稀动物。这些人丧失了自己的“不忍”之心,就像孟子所说的“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M0ew69hQH+m9VQv5c5x/+6+xSmMCAsNXKyKdjf3JLlmg5iypNTwC9mBBZA0zUz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