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06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

——《告子上》

注释: ①恭敬:谦恭敬重。

译文: 谦恭尊敬的心理,每个人都有。

■ 深入浅出解经典

有些人对达官贵人采取恭敬的态度,是因为畏惧他们手中的巨大权力;有些人对富商巨贾采取恭敬的态度,是因为羡慕他们的亿万家财。这样的恭敬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恭敬,而只能算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如果是因为得到父母的关怀和慈爱,由此而对父母产生尊重敬爱之情;因为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对老师产生敬重钦佩之情;因为朋友的高尚人格和无私帮助,而对朋友产生敬重钦佩之情。这样的恭敬,才算得上是发自内心的恭敬。面对巍峨的山峰,我们会感叹人类的渺小;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会感叹人类的肤浅,并且由此生出敬畏之情。人生在世,总会不断地有一些人或事值得我们由衷地敬重。一句话、一本书、一个小动物,都可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使我们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孟子之所以强调人要有恭敬之心,就是在告诫世人:人只有敬畏点什么,才不会使自己浮躁,才不会使自己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因为有了对一些事物的恭敬之心,才能保持一种低调、进取的态度,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

图解经典

敬受母教

宋太祖对他的母亲杜太后极为孝敬。杜太后临终时曾告诫他要吸取后周幼主亡国的教训。

用恭敬之心对待世间万物

对人、对事都应该保持恭敬之心,因为这不仅是对他人礼貌的一种表现,也是追求自身品德完善所提出的要求,更为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恭敬之心是道德素养的一种表现,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完美,才会更有意义。

■ 古为今用

在倡导民主和法制的今天,恭敬之心应该上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人人平等,对别人采取恭敬的态度,是礼貌的基本要求。对父母应该如此,对师长应该如此,对普通人也应该如此。恭敬之心,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和素质。因此对我们接触到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尊重的态度,对我们要做的每件事也都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万物平等,对动物,对一草一木,我们都应该保持恭敬的态度,因为它们是自人的生命诞生之日起便与人类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它们也是地球的主人,它们的存在自有其理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它们心存敬意呢? 24AfbQsnVCHFq7Gk9FLkDTzmgAHnHGNZM19+S34LvW1A7n+7/jB5+Tm6hoK/BJ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