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 ① ,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 ② ,若 ③ 必师之 ④ 。
——《孔子世家》
注释: ①当世:地位显要,这里指成为帝王。②没:死。③若:你,指孟懿子。④师之:以之为师,拜他为老师。
译文: 我听说圣人的后代,即使不能当国为君,也必定有通达之人。现在孔丘年纪轻轻就喜好礼仪,大概就是通达之人吧?我如果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
这句话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僖子在临终前对儿子孟懿子所说的,希望他能够跟孔子学礼。孔子是微子启的弟弟、宋国第二代国君微仲的后代,而宋国国君又是殷商王族后裔,所以孟僖子说孔子是圣人之后。作为帝王的后代,孔子虽然是旁支而没有机会成为“当世”者,但是他勤奋好学,年纪轻轻就掌握了丰富的古典文化知识,在鲁国小有名气,所以孟僖子称他为“达者”。那么什么是“达者”呢?在《论语·颜渊》中,孔子对此做了解释:“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就是说本质正直且崇尚道义,做事谨慎能察言观色,凡事以谦让为先,甘愿居于人下,这样在诸侯的封国能通达,在大夫的封邑也能通达。据史料记载,孟僖子好礼,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懂得礼仪,所以希望儿子拜孔子为师。
当时鲁国大权不在国君手中,而在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大夫手中,孟僖子就出自孟孙氏家族。在孔子看来,大夫把持国政是僭越行为,不合于礼,但孟僖子却让儿子学礼,这相当于弥补过失,也是值得提倡的。《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孔子赞扬孟僖子的话说:“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
孔丘
孔子受优良家风的熏陶,不到二十岁就以知礼闻名于鲁国。
大夫师事
孟僖子好礼,听说孔子知礼,就让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礼仪知识。后来孟懿子即位为大夫,却仍然经常向孔子请教问题。
孟僖子说的“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虽然带有一定的宿命论色彩,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家庭环境中,良好的家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父母的言行能够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子女模仿能力强的幼年时期,父母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培养子女良好的德行。在当今社会,父母因为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善的家庭教育,这是缺乏远见的做法。如果想要孩子以后发展为优秀的人才,绝非是对其揠苗助长,而是需要家长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品行和唯善的品质去影响下一代的身心,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