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朕之诏,惟命不于常 ① 。人之好德,克 ② 明显光。义之不图,俾君子怠。悉尔心,允执其中 ③ ,天禄 ④ 永终。厥有愆不臧,乃凶于而国,害于尔躬。
——《三王世家》
注释: ①常:永恒不变。②克:能。③执其中:把握中庸之道。④天禄:上天赐予的福禄。
译文: 恭敬地遵守我的诏令,天命不是永恒不变的。人喜好仁德,才能彰显荣光。如果不图道义,就会使贤能之人心生懈怠。竭尽你的心智,由衷地把握中庸之道,就能使上天赐予的福禄长久保持。如有过错和不善之举,就会祸及国家,并殃及自身。
在古人看来,统治者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够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否则就会失去天下。仁政是孟子在继承孔子“仁”学说的思想上发展而来的,其核心是“民贵君轻”,其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主张圣人可以用“革命”来惩罚错而不改的国君。
商汤为君宽仁,有一次外出,看见有人正四面张着罗网捕鸟,他于是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这样大肆捕捉,岂不使它们都灭绝了吗?最好只用一面网,只捕抓那些该当绝命的鸟。”那个人急忙叩头说:“小民以后撤去三面网就是。”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都感慨商汤是个仁德之人,很多诸侯都派使臣来朝觐他。因此,商朝天下更加太平。
儒家“仁政”、“民本”思想广为流传,并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影响极为深远。革命先驱孙中山就善于从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将其中的精华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以及我国的革命实践需要相结合,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在晚年,孙中山又树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这标志着他对民众力量、民本思想的重新认识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