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年学,不至 ① 于谷 ② ,不易得也。”
——《论语·泰伯》
注释: ①至:想到。②谷:谷物,粮食,这里引申为做官的俸禄。
译文: 孔子说:“经过多年的学习,还没有产生做官的念头,这是相当难得的。”
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学不该掺杂功利因素,然而春秋战国正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当时的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与西周初年相比,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速了。由于各诸侯国都在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而大肆招揽人才,这就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士人就旗帜鲜明地将求学的目的设定为做官,而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学者就很少见了。孔门高徒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今之学者”以通过游说使自己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被授官为学习的宗旨,所以是“学而优则仕”。子夏之所以把“仕而优则学”放在第一位,正是想赞扬为官后能够继续学习深造之人的可贵精神。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具备了仁德的品质就可以为官,从政后有余力就可以继续学习,子夏“仕而优则学”可以看成是对此句所作的解释。孔子办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安邦定国的人才,教导弟子“谋道不谋食”,但在孔门弟子中,为学不以求官禄为目的者也不多见,所以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夏
卜商,字子夏,孔子门下弟子之一。子夏致力于钻研儒家义理,在学术上很有成就,并曾担任魏文侯的老师。
为学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所以人们常以“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浅显易懂的话来表达学无止境的深刻内涵。为学又是辛苦和枯燥的,因此能够做到像子夏所说的“仕而优则学”则是非常难得的。
如今,一些家长们拼命地为孩子拉关系、走后门,就为了让孩子能上重点初中、高中,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好的专业,找到好的工作,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应该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兴趣和志愿,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想当大官,不是每个孩子都对当今最热门的行业感兴趣。学习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如果完全功利化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