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4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张 问善人 之道。子曰:“不践迹 ,亦不入于室 。”

——《论语·先进》

注释: ①子张:孔子的学生颛孙师,字子张。②善人:完人。③践(jiàn)迹:踩着前人的足迹。④入于室:进到屋子里去,引申为领悟真谛。

译文: 子张询问成为完人的方法。孔子说:“一个人如不踩着前人的足迹,也不能学有所成,领悟真谛。”

■深入浅出解经典

“善人”包含着“善良的人”和“完美的人”两层含义,在《论语》中,孔子一共三次谈到“善人”,所讲的“善人之道”也各不相同。根据《述而》一篇中孔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可知,“善人”近似于“生而知之者”,因此他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虽然孔子认为这样的完人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但他仍对这种人提出了一些假设。在这些假设中,我们可以将“善人”理解为有天赋的人,即所谓的天才。天才后天不努力,不遵循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亦不入于室”,终究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即使将“善人”理解为生来就具备善心之人,道理还是不变。生来向善只不过是心性淳朴,然而善恶标准却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体会到的,不明善恶的“善人”并不具备真正的善。人生在世,本性心智各有千秋,然而圣者愚人的差别就在于“学”,学习的内容和为学的方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愚人可以通过苦学成圣,天资聪颖者荒于学业也可能沦为庸人,“善人之道”就是刻苦为学之道。

图解经典

子张

颛孙师,字子张,是孔子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辨,对于钻研学问孜孜不倦,且悟性颇深。孔子认为他做学问过于冒进,因此评价其为“过犹不及”。

正确处理天赋与态度的关系

“践迹”是指遵循前人的成功模式,吸收前人的宝贵经验。孔子“好古”,所以“践迹”的本质就是继承古代圣王之道。子张为学过于冒进,因此孔子希望他能够持守礼义,稳扎稳打。否则,资质再优秀的人,“亦不入于室”。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天赋与态度的关系,为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的心智达到完美的境界提供了理论帮助。

■古为今用

善恶是非的观念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受复杂的社会文化影响,而形成于人们的潜意识中。任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能够在没有他人告知的情况下正确地辨别善恶是非,教育不但是书本知识传播的过程,更与心智的发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践迹”前要看清足迹的方向,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的环境,使之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提高对别人行为的分析能力,进而在为人的境界上得到提升。每个人在生下来时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没人希望自己变成顽石而自生自灭。 hOQLTZwhHimOSADBl++c5U8TWY9f6gLEcaEKQgZvTQulGe1uvVwV8kONeC1aP1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