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 节 施恩不求回报 |
|
这就是我想要告诉你的重点:人天生爱忘记表达感激之情。要是我们帮助别人就想得到别人的感激,那我们只会令自己头痛。
我曾经遇到一位德克萨斯的商人,他怒气冲冲地告诉我: 11 个月以前,他给自己的 34 位员工一共发放了 1 万美元的年终奖,可令他气恼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员工向他表示感谢,他说自己实在后悔,早知道一分钱奖金也不发了。
我很同情他,因为他已经 60 岁,却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抱怨这件早已过去的事情。
他应该停止抱怨,而去想想为什么员工不感谢他,或许他发给员工的日常工资很低;或许员工认为发放年终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或许他一直脾气不好,员工根本不敢也不愿意表示感谢……
当然,也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比如他手下的员工都没有修养和礼貌等。我们并不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但我想起了沙穆尔·强森博士的话:“良好的教育会让人常怀感恩之心,但这样的人极为稀少。”
大部分对人施恩的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希望得到回报。而这恰恰说明了他对人性的无知。
要是你曾经救过某人一命,你可能也会希望他对你感激涕零。塞穆·利波维兹当律师时,曾经成功地为 78 个人辩护,使他们免于一死。请你猜猜,其中会有几位表示感激,哪怕只是寄一张圣诞贺卡给他呢?没错,一个人也没有。耶稣一下午治好了 10 位麻风病患者,也不过只有一个人向他道谢,那 9 个人连个“谢”字都没说,就一溜烟全都走了。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你、我,还有那个德克萨斯商人在施了一点小小的恩惠之后,却想要得到比耶稣所得还多的感激呢?
如果你送给一位亲戚 100 万美元,你觉得他会感激你吗?安德鲁·卡内基就这样做了,假如他在地下能够听到人世间的声音,那他一定会惊诧地听到这位亲戚正在咒骂他,原因就在于他将 3.65 亿美元捐给了慈善机构,而只是给了这位亲戚“区区 100 万美元”。
人性就是如此,你不要奢望人们会作出改变。我们应该泰然地接受这个事实,从此施恩不求任何回报,要是我们得到被帮助者的感谢,就权当是一次惊喜;如果没有得到任何感激,那我们也不必为此闷闷不乐。
这就是我想要告诉你的重点:人天生爱忘记表达感激之情。要是我们帮助别人就想得到别人的感激,那我们只会令自己头痛。
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得到爱,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求回报地付出你的爱。这个方法是不是太理想化呢?其实不然,这不过是最普通的方法,会让我们都感受到快乐的方法。我这么说,是因为我自己的家人就有这样的体会。我的父母喜欢帮助别人,虽然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们还是竭尽所能帮助爱达荷州的一所孤儿院。我父母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或许也从没有人为此感激他们—当然会收到感谢信—但他们却从中得到了莫大的乐趣,他们并不想让别人感激或作出回报。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想的人,以帮助他人为快乐……”毫无疑问,我的父母正是这样“理想的人”。
我要谈的第二个要点:假如你想要快乐,那就不要考虑感恩与否的问题,而享受帮助他人的乐趣。
几千年来,多少当父母的在悲哀地叹息儿女竟不知感恩。
可是,如果我们不教育孩子们感恩,他们又怎么会懂得呢?
请记住:父母的行为通常是子女效仿的榜样。如果我们想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那我们首先要做到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