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刚当上皇帝一个月,北汉就跟契丹联合起来进攻,想要一起把刚刚兴起的后周吞吃掉。
北汉就是刘崇成立的汉。郭威废掉了刘赟,后来又截杀了他。刘崇不甘心他们刘家的江山被郭威所占,也想为儿子报仇,于是就在太原自立为帝,占据河东十几个州,继续沿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历史上叫做北汉。
实际上这刘崇也很聪明,郭威活着的时候,他明白自己不是郭威的对手,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且又依附了契丹,做个依靠,伺机报仇夺国。
今见郭威驾崩,他的义子柴荣即位,就感觉机会终于来了。他想:“郭威我是斗不过,难道你的义子也那么厉害,我也斗不过吗?今番我一定要夺回我们刘家的江山!”
那契丹国早就垂涎着中原的土地和财产,五代第三代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甘当契丹“儿皇帝”,并将今天北京一带的“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契丹在石敬瑭死后,兵进中原,但最终未站住脚。十几年过去了,契丹野不心死,因此和北汉一拍即合。
然而,他们不知道,柴荣同样不好欺负,何况柴荣的手下还有个十分了得的赵匡胤!
柴荣是位十分好斗的皇帝,一听说打仗,他就分外来劲,想要御驾亲征。虽说老臣冯道力劝他不要亲征,可还是挡不住他。冯道说:“万岁,此仗您只需坐守皇廷,运筹帷幄就可以了,量那刘崇也没多大的能量,他从平阳出逃之后,势力已经大减,并且士气沮丧,肯定是没有胆量再来的。况且,如今您刚刚登基,国家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人心最容易动摇。再说,禁军当中有不少骄兵悍将,军心还未稳定,对万岁您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然而,柴荣想,皇帝坐守皇廷,未必是好办法,一旦军情有所变化,就很难控制。御驾亲征是有点危险,但是治理国家,一点小小的危险算得了什么呢?况且,御驾亲征,还能增加战斗力,更有希望把敌人打败。
柴荣也相信他的军事力量是很强的,能够将敌人打败。
大臣王溥和一些新提拔的青年将领如张永德与赵匡胤等,都极力支持皇帝亲征,和这位皇帝大哥在一起打仗心里有劲儿。
柴荣心里也清楚,禁军当中确实有一些骄兵悍将,但他这个马上皇帝,能被这些吓倒吗?他心里想的是这正是制服那些骄兵悍将的最好机会。
柴荣率领着后周大军以极快的速度往北挺进,于高平(今山西高平),跟北汉的军队碰上了。两军对敌列阵,柴荣的军队分列为左、中、右三路。谁想,刚开始打,右军就一下子崩溃了。右军的指挥使樊爱能和何徽看到敌军,心里不寒而栗,领着人马就跑,步兵则是丢盔卸甲,一个个都向北汉投降了。
这样弄不好,柴荣全军就会大乱的。柴荣看形势危机,赶紧亲自出来指挥战斗。赵匡胤见皇帝如此,心里一阵激动,跟着这样的皇帝,为何不大干一场?于是向自己的军队大声喊道:“此刻万岁这样的危险,我们为什么不拼上性命呢?”
又转身对张永德道:“贼军只不过是气焰嚣张而已,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拼命就能够战胜他们!你手下有不少左手会射箭的人,你可带兵上到高处进行战斗作为左翼,我带兵作为右翼对贼军进行攻击。国家生死存亡,在此一战。”
张永德本是郭威的女婿,是赵匡胤的顶头上司,但打心眼里佩服赵匡胤的机智谋略、英勇善战,见赵匡胤说得有理,就说:“好,就如此打。”
赵匡胤和张永德两个人分别带着两千人马即刻发起攻击。赵匡胤冲锋在最前面,可谓是一马当先,向敌军杀去,真是勇不可当。在赵匡胤的率领下,士卒们个个勇气大增,方才有人投降的阴影也已经不复存在,都拼上了性命,无不以一当百。在这样的情形下,北汉的军队无法招架,全线崩溃,刘崇见势不妙逃之夭夭。此时契丹的军队还没有参加战斗,但是在后面见状,也心里感到害怕了,遂下令撤兵。
后周柴荣的军队趁势掩杀上去,对河东城进行围攻,火烧城门,赵匡胤于激烈的战斗中被流矢射中了左胳膊,但还是冲锋在前,毫不退却。你说这样的人,干什么事会不成功呢?
此一战,把敌军打得狼狈不堪,后周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皇帝柴荣随即下令把樊爱能、何徽和那些所部军使以上的军官七十多人依军法全部处死。皇帝柴荣说:“你等都是累朝的宿将,并不是不能打仗,今天却望风而逃,是想把朕当成奇货卖给刘崇吧?”
自此后,那些骄横不服的将领、懈怠的士兵,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位新皇帝的威严,开始明白了军法的不容侵犯。
而赵匡胤在此次战斗中也是威名大振。人人提起他来,无不竖大拇哥:真是英雄!
因为此次战斗,赵匡胤被加封为殿前都虞候,兼领严州(今浙江德清)刺史,进入到了禁军高级将领的行列。柴荣更是对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