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认为流言虽然极其容易传播,但是止于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去传播流言,也根本不会去相信流言。
电视剧《康熙帝国》中有句经典的台词:最不能相信的就是奏折。对于那些听来的事情千万不要太相信,很多东西都是假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一带去巡视。随他一起去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还有他的小儿子胡亥。
秦始皇渡过钱塘江,到了会稽郡,再向北到了琅邪。从冬季出发,一直到夏天才往回走。回来的路上,他突然感到身子不舒服,很快就在平原津病倒了。随从的医官给他看病、进药,都不见效。到了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病势越来越重。他知道病好不了了,于是吩咐赵高说:“快写信给扶苏,叫他赶快回咸阳去。万一我好不了,让他主办丧事。”信写好了,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出,秦始皇就已经咽了气。
丞相李斯跟赵高商量说:“这儿离咸阳还很远,不是一两天能赶到。万一皇上去世的消息传了开去,恐怕会发生混乱;倒不如暂时保密,不要发丧,赶回咸阳再作打算。”
于是他们把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车里,关上车门,放下窗帷子,外面什么人也看不见。随从的人除了胡亥、李斯、赵高和五六个内侍外,别的大臣全都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车队照常向咸阳进发。
李斯叫赵高派人把信送出去,叫公子扶苏赶回咸阳。但赵高是胡亥的心腹,跟蒙恬家有仇恨,于是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准备假传秦始皇的遗嘱,杀掉扶苏,让胡亥继承皇位。胡亥自然是求之不得。
赵高知道要这样做,非跟李斯商量不可,于是他跟李斯说:“现在皇上的遗诏和玉玺都在胡亥手里,要决定哪个王子接替皇位,全凭我们两人一句话。您看怎么办?”
李斯大吃一惊说:“这种亡国的话不是我们做臣子该议论的!”
赵高反问李斯说:“我先问您,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跟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李斯愣了一会儿,便说:“我比不上他。”
赵高说:“如果扶苏当了皇帝,他一定拜蒙恬做丞相。到那时候,您只好回老家。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了。公子胡亥心眼好,待人厚道,如果他当了皇帝,您我就一辈子受用不尽。您觉得怎么样?”经过赵高连哄带吓地说了一通,李斯也担心扶苏继承皇位以后,自己保不住丞相位置,于是就和赵高、胡亥合谋,假造了一份诏书给扶苏,说他在外不能立功,反而对父皇百般怨恨,而将军蒙恬和扶苏同谋,应该自杀,同时要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接到假诏书后,嚎啕大哭,于是一心想自杀。但蒙恬怀疑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要扶苏向秦始皇申诉。如果实在不行,他率领大军陪公子扶苏一起到咸阳城去问个明白,因为蒙恬明显地感觉到这份诏书有假。扶苏过于老实,说:“既然父皇要我死,哪里还能再申诉?”于是很快就自杀了。而蒙恬看到公子扶苏已经死了,于是也自杀了。
赵高和李斯急着催赶人马回咸阳。当时正是夏末秋初,天气很炎热,没有多少日子,尸体已经腐烂,车子里散发出一阵阵臭味。赵高于是派人买了一大批咸鱼,叫大臣们在每辆车上放上一筐。车队的咸鱼气味把秦始皇尸体的臭味给掩盖了过去。他们一行回到咸阳,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举行丧葬,同时还假传秦始皇的遗诏,让胡亥继承皇位。赵高葬了秦始皇以后,还是做贼心虚,于是怂恿胡亥杀掉自己的兄弟和大臣,把十二个公子和十个公主都定了死罪,受株连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过了一年,赵高又唆使胡亥把李斯也杀掉。最后赵高自己当了丞相,独掌大权。
扶苏的悲剧在于他太相信诏书了,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蒙恬的分析。他也不想想,如果秦始皇真的要他死,能让他和掌握全国兵马的大将军在一起生活那么长的时间吗?秦始皇如果真的不想把皇位传给他,能让他在战争中建立军功吗?如果秦始皇想把皇位传给他,又怎么可能下诏让他自杀呢?有这么一句话叫:死也死个明白。意思是说要死也要找到该死的理由,但扶苏因为太轻信,结果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流言止于智者,我们不但不要相信那些听来的东西,甚至有很多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东西都不能相信,因为看到的未必是事实。有很多人为了算计别人往往会用一些障眼法来布置现场,如果一个人缺少判断,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他难免被别人欺骗。在社会中生存不是偏听或偏看就可以的,而要用心去思考,要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狐狸认为很多时候人容易陷入到流言之中,在这个时候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坚持心中认定的判断,而不会被群体其他人的狂热左右而失去了思考。我们不但不要去相信流言,而且不要去传播流言,流言传播出去的危害是惊人的,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让流言在自己这里嘎然而止。
对于比较流行的言论、判断,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会保持一种省思。绝对不会因为有了这样公认的言论和判断而失去自己的思考。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其他的大部分人都是盲从的。人要掌握真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狂热,都不要不合实际,都不要异想天开,都不要放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