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人身世之谜

——美女间谍西施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相传她幼年经常在村边的小溪浣纱,水中的鱼儿见到她都羞愧地沉入水底,便有了沉鱼之貌的说法。后来大多对西施的认识,都是从吴越之战中来的。如果她是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那么她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受过训练的专业女间谍。不过世人似乎更关心她的感情归宿和最后的去向,大概人们都希望在冰冷的政治世界里能找到一丝感情带来的温存。

西施其人

关于西施最详尽的历史记录是在《吴越春秋》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女间谍,却没有被记录在《史记》、《国语》之中。这不禁让人想到西施会不会根本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原型。《吴越春秋》并不完全是客观历史,里面掺杂着一些虚构夸张的戏剧性桥段,那么西施这一段内容,会不会也是作者有意添加的?

不过后人在《管子·小称》中发现了西施这个名字,但只是提及她的美貌,却没有说她帮助勾践灭吴的事。现今史学家大多倾向于认定西施确实存在,而且的确在吴越之争中有过突出表现。

无论这个人物是否存在,都不能影响后人对她的追寻和探索,这就注定了西施的故事要永远被保留下去。

按照《吴越春秋》的记载,西施,名夷光,越国人,家乡在浙江诸暨苎萝村。因为西施住在西苎萝村,故名西施。而著名的“东施效颦”中的东施,自然就是住在东苎萝村。

西施拥有绝世美貌,这也是令她从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变成重要历史人物的关键所在。

美女间谍

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俯首称臣。夫差为了羞辱勾践,命他和越国大夫范蠡一起在吴国养马。勾践只能忍辱负重,装出一副奴颜婢膝,任凭夫差凌辱。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三年,夫差终于相信勾践对自己是真心臣服,将勾践一行人放回了越国。

勾践受此奇耻大辱,怎会善罢甘休。所幸的是,勾践是个理智且有智慧的人,没有一味贪图报复的快感,而是休养生息,卧薪尝胆,治理越国。在范蠡、文种等贤能之士的帮助下,勾践重新建立起一个富强的越国。

勾践在振兴越国的时候,也不忘从另一个方面削弱吴国的斗志。于是,历史上百试不爽的美人计再次闪亮登场,西施是被选拔出的最符合美人计要求的美女之一。西施跟另一名被选中的美女郑旦一起进了越国王宫,进行一系列的系统学习,包括礼仪、歌舞、诗书、历史、时局,以及魅惑吴王的技巧和计谋。

学习结束之后,勾践以进献为名,将西施和郑旦送到了吴王夫差的身边。据说在学习期间,范蠡跟西施已经暗生情愫,私定终身。后来送西施去吴国的时候,范蠡更是自告奋勇,亲自送行,而且在吴国停留了一年多才离开。

其实从政治角度讲,范蠡留在西施身边一段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一个心思缜密的权谋家,范蠡可以帮助西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从私人感情而言,范蠡自然是想在爱人身边多留一刻。

西施来到吴国之后,立即就得到了吴王夫差的宠爱。当时伍子胥曾告诫夫差,西施恐怕是越国用来消磨大王意志的政治工具。但是夫差面对如斯美人,哪里还听得进去,不仅将西施纳入后宫,还整日与她形影不离。而西施则施展浑身解数,让夫差不思朝政。

就这样过了几年,夫差对西施越来越宠爱,对国事却日渐荒疏。伍子胥眼见夫差当年的雄心壮志都丢在了温柔乡里,心里焦急万分,多次劝谏夫差要一鼓作气先消灭越国。但是此刻夫差最信任的人已经不是伍子胥,而是大夫伯嚭。伯嚭是个贪婪又善于逢迎的小人,当大臣们都劝夫差不要沉迷美色,不要被西施所骗的时候,他却跳出来坚决维护西施。人总是喜欢跟放纵自己的人亲近,夫差也不例外,尽管他曾经知道放纵不是件好事。

其实伯嚭私下里收受了越国的许多好处,负责帮助西施瓦解夫差的战斗力。于是,当伍子胥强烈建议吴王赶快消灭越国的时候,伯嚭立即出面阻止,称此时齐国对吴国虎视眈眈,十分嚣张,先除掉齐国才是最紧要的。夫差也一直想攻打齐国,听了伯嚭如此支持自己,便举兵攻打齐国。这一仗吴国险胜,夫差十分高兴,从而也更加信任伯嚭。

伯嚭得宠,不断在夫差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夫差越听越恨,处死了伍子胥。据说伍子胥在临死之前,让邻人将自己的眼睛挖出,挂在吴国都城的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举兵来攻。这一年是公元前484年。

两年之后,越王勾践率兵攻打吴国。此时的夫差正带着吴国主力在攻打晋国,没想到越王勾践会对其釜底抽薪,于是急忙回国援救。但此时的吴国都城已经被攻破,太子也被杀害,夫差无力回天,只能求和。勾践此次征伐消耗了不少兵力、财力,一时间无法彻底灭吴,便佯装答应夫差和解。

公元前473年,崛起的越国已经势不可当,要称霸诸侯国,勾践第二次率兵杀进吴国。夫差见大势已去,便举剑自杀。

西施去向

◆西施浣纱

吴国已灭,勾践心愿已了,西施再没有价值。那么西施到底何去何从?这已成为历史之谜。关于西施去向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西施跟随范蠡一同离开了越国;一种说法是西施被杀害了。

关于范蠡离开越国之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这样记载:“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里面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西施的讯息。不过唐版的《越绝书》中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其中还记录一些他们归隐之后的生活点滴,十分温馨动人。然而,现今流传的《越绝书》却没有这段记载。到底西施是不是跟范蠡远走他乡,今人无从知晓。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这一种说法,因为人们更希望一个有为国献身勇气的女子,最后可以得到美满的爱情。

至于第二种说法,则有些残忍。《墨子·亲士》中记载:“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这里的“西施之沉”,是指西施被沉水而死,原因就是她的美貌。根据《东周列国志》所言,夫差死后,西施回到了越国。勾践垂涎西施美貌,便传她侍寝。这件事被勾践的妻子知道,妒火中烧之下,将西施丢进了江水之中。勾践知道后也没有责备妻子,因为妻子那句话说得十分在理:“此乃祸水,岂能就留。”自古以来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类似西施这样的棋子,会在完成任务后被杀,也不是全无可能。

此外还有一说,认为是勾践杀害了西施。当年范蠡从众多女子中挑选出西施,并传授她各种技艺和才能,朝夕相对,自生情义。后来西施到了吴国,曾跟范蠡相约,任务一旦完成,两人就双宿双飞,找个没有纷争的安静地方隐居,不再过问时政。但在范蠡倾心于西施的同时,勾践也对西施萌生了好感。不过勾践并没有表明心迹,反而还承诺范蠡,只要吴国一亡,就成全他和西施。勾践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稳住西施,让她更有动力完成任务。后来吴国灭亡后,勾践食言,他担心西施会被范蠡带走,就以得不到就毁灭的心态,将西施沉入江中。很多人认为勾践生性狡诈,做出这种事情也极有可能。

不管西施是被谁害死的,认可西施被沉的人不在少数。大概是认定了政治阴谋中没有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很多人坚信西施不会有好下场。不过单从政治角度而言,西施被害是极有可能的。但是如此精彩又重要的事情,却没有被记录在《史记》、《左传》、《国语》等重要史籍中,又让人不得不想到关于西施的一切,会不会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这令人唏嘘又感动的往事,会不会真的是后人的虚构。

无论西施存不存在,她的故事真不真实,这个人物的出现都让历史多了些许趣味,也给了后人许多想象的空间。或许在这个时候,不该讨论她的存在性,而应该关注她出现的原因。如果《吴越春秋》中对西施的记载是虚构的,那么只能说世人太渴望在那段混乱昏暗的历史中,出现一个类似西施这般勇敢又有传奇色彩的女子。 WdnGT+m5SLdhQuAZ1Qgf5tbFOYB/LPP5TwQNi3HEaIzb1iOH0mowtLmuRA0jZSx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