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曾国藩的父亲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曾玉屏的长子,曾玉屏从小对其要求严格。由于曾玉屏年少时放弃了读书机会,所以知识贫乏。年少的他还未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直到后来他成了具有威望的人之后,乡邻遇事便向他求教,他才为自己知识贫乏、没有功名而后悔。他痛恨自己早年弃学,所以他对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寄予厚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考取功名,为祖上争光。为此他四处打探,花重金为曾麟书聘请名师,并督促曾麟书刻苦读书,“穷年磨砺,期于有成”。

尽管曾麟书每天勤学苦练,但却成绩平平,并无读书天分。虽然他曾参加过十多次童试,都名落孙山,但他仍然日夜苦读。直到四十三岁那年,他才成为补县学生员。而次年,他的长子曾国藩便入该县学。曾麟书自知没有读书的天分,于是,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曾国藩兄弟身上,便“发愤教督诸子”,然后在家做起了私塾先生。

曾麟书虽然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但他是曾家五六百年以来出的第一个秀才,因为正是由于他才改变了曾家的历史。从此,曾家人才辈出,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

作为私塾先生的曾麟书,非常重视对子弟的基础教育,他督促子弟学习,耐心细致,多年以后他的子弟仍念念不忘他的教诲。同样,他对曾国藩兄弟五人的教育也非常严格,正是由于其父的严格要求,才为他们打下坚实基础。曾国藩五岁那年,便在父亲执教的私塾里读书,一读便是十五年,直到二十岁才到衡阳求学。多年以后,曾国藩还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曾麟书告诉子弟们:“读书是为了尽忠报国,为了做一个明事理的君子;读书能开阔胸怀,拓宽视野,所以人人都要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书贵有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有所长进。”他还说:“有志进取亦是圣贤;如果能有志,就能读好书,就能做到代圣贤之言,孝悌之心,仁义之理,皆能透彻。”曾国藩在外求学时,父亲给他的信中就特别强调:“只管用心读书,不用考虑其他的任何事情。”在曾国藩、曾国荃及曾国华应考时,曾麟书分别给他们写信,要他们“临切揣摩墨卷,一心读书,切莫分心外务,因为心志不专则业不精,心驰于外,则业荒于内。此不可不知所戒也。”甚至曾国藩在京做官时,父亲在信中仍强调:“祖父去世后不必回归,家中一切不必挂牵,嗣后尔写出信,只教诸弟读书而已,不必别有议论也。”

曾麟书因势利导,鼓励每一位子弟在学业上都获得进步。曾国荃以前写的文章并不好,但后来经过其兄曾国华的帮助,渐有所长,曾麟书得知后便写信表扬他。在子弟们的学业上曾麟书从不吝惜钱财,只要是对他们学习有利的,他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专心读书,多长学识。当时的曾麟书虽然继承了父亲曾玉屏的所有家产,但是他要供养五个儿子读书,所需费用巨大,因此家境也不如以前富裕了。尽管如此,只要是孩子们读书所需,他都尽力满足,以勤俭著称的曾家,在这一点上绝不节省。

历经多次应试的曾麟书意识到,要想金榜题名,学有所成,必须熟读《四书》、《五经》,讲究制艺字,讲究作八股文和时文。他曾告诫曾国藩及其兄弟,读书一定要把道理弄明白,然后才能易记于心,如若不然就是浪费时间,毫无用处。对于这些忠告,曾国藩时刻铭记于心。后来,曾国藩还根据父亲这些忠告制订了一套教育子孙读书的方法,对曾家后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亲身实践,曾麟书在教育曾国藩兄弟读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受教育者须循循善诱,不重在求速成效,而在于教之有常,学之有心。教之有常,自然有效,学之有心,业必有成。”

待曾国藩兄弟大都考取功名之后,此时的曾麟书已到晚年。但他仍然乐于育人,他担当起了教导孙辈的重任,并且还管理着家里的农事,将曾家半耕半读的生活延续下去。他依然是“杜门不出,课孙子,检点农事,守吾之拙而已”。

曾麟书一生除了刻苦读书、勤劳耕种、教子育人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孝”上,这一点深深影响着子孙后代。曾玉屏治家是出了名的严格,特别是对曾麟书要求更为严格,近于苛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呵斥,或有所不快于他人,亦痛绳其子,竟日,诘数愆尤,间作激宕之词”。而曾麟书对这个严厉的父亲却没有一丝讨厌反感之心,且总是“起敬起孝,屏气负墙,徐进,愉色如初”。

曾玉屏一直身体健康,乐于农事。但到了晚年,却不幸患有中风病,只能每日卧病在床。曾麟书照顾着卧病在床的父亲,几年如一日,虽非常辛苦,但他从不言苦,照顾得细致入微。在曾玉屏瘫痪的第二年,病情愈加严重,以致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用眼睛示意他要表达的意思和需要的东西。由于曾麟书一天到晚总在父亲身边照顾他,所以父亲的一个眼神他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晚上老人小解多达七次,他总是亲自照料。曾麟书时刻让自己保持警惕,父亲身体稍有一动,他便能从父亲的眼神里看出父亲的需要。如果父亲要小解,他便及时送上便器。如果父亲要大解,他便为父亲挡风寒,并为父亲换上干净的内衣内裤,并亲手去洗父亲的衣裤。直到父亲睡着了,他才稍微闭目休息。

曾玉屏生病的三年多的时间里,曾麟书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安心吃过一顿饭。对待生病的父亲无微不至,毕恭毕敬,一开始是这样,三年后还是如此,直到父亲离开人世。那时的曾麟书已到了花甲之年,做到这些真是太难得了。

曾麟书是曾氏家族史上一个关键性人物,他担当着承前启后的重任。他将曾家良好的家风传承给后人,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晚清重臣,与曾麟书的谆谆教导密不可分。每当曾国藩遇到进退两难之事,便向父亲讨教,曾麟书便耐心指导他,让曾国藩佩服不已。晚清重臣左宗棠等人也对曾麟书心生敬佩。不仅如此,当年咸丰帝在上谕中也多次称赞曾麟书,说曾氏“一门忠义”。 Vz3CZxd5jYG1KyHlD9cXY4JdRerCr+e7LDY7mLnqsbn5cfEu6Kvcu7z39a6p9V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