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1

远 古

◎ 元谋猿人化石

1965年5月,我国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的地质工作者钱方、蒲庆余一行,在元谋县上那蚌村的下更新统上部的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猿人牙齿化石,经古地磁法测定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 北京猿人的发现

1929年,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独自主持下,于12月2日下午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古猿人头盖骨。这一消息的公布,震动了世界学术界。地质学家判断北京人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的中期明德至里斯间冰期,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3万年。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1870年—1946年)则给了它一个俗名——北京人。

◎ 河姆渡氏族遗址

河姆渡氏族遗址位于浙江省的余姚市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于1973年开始发掘。河姆渡遗址大量文物的发现,证明早在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就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它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

◎ 半坡文化遗址

半坡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约6209—6809年。半坡遗址的墓葬,共发现250座,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出土的遗物中,还有大量的陶器,上面大多绘有丰富美丽的动物、人形和几何花纹等图案。有的陶钵口沿刻有符号,约二三十种,可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这些都反映了半坡氏族的人们已有了较高的制陶技术和艺术水平。

◎ 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宇宙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混沌一团,后来巨人盘古挥动手中的大斧,将天和地劈开,然后他脚踏地、手撑天,以每天一丈的速度长高,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也随之越来越远。过了一万八千年,他才轰然倒下。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化为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草木山川。

◎ 女娲造人

传说天神女娲照着自己的样子,用黄土和泥,捏成人形,造出了最初的人类。后来,女娲甩动蘸上泥浆的藤条,泥点儿掉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人,这样使造人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倍。她还将人分成男女,让他们结成夫妻,繁衍后代。因此,女娲被尊为人类的始祖。

◎ 有巢氏筑木为巢

传说有巢氏是巢居的发明者。远古时代,有巢氏教人们在大树枝杈间筑木为巢,让人们在树上居住,躲避猛兽的侵袭,使人类免受伤害。后来,他又教会人们用灌木、木槿的树干(类似藤条,有弹性)编成篱笆,防卫居室;用坚韧结实的野草编织成厚草席帘,覆在屋顶上防风雨。

◎ 燧人氏钻木取火

相传远古人类“茹毛饮血”伤害肠胃,人们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燧人氏教人们钻木取火,以火烤猎物的骨肉,这样做不仅能够改善食物的味道,而且也易于消化吸收,从此人们患腹疾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 氏族社会

族公社是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内部实行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氏族首领由选举产生,管理公共事务,遇到氏族内外的重大问题,则由氏族成员以会议形式进行决策;氏族社会时期实行族外婚制,禁止内部通婚。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氏族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劳动效率提高,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私有制随之产生,导致氏族内部贫富分化,进而演变为对立,于是便逐渐形成了阶级,氏族社会亦随之解体。

◎ 母系氏族

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结成了亲族集团——氏族。最先是母系氏族,这一时期,在氏族公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女性,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由于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妇女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求配偶,实行群婚。每个氏族公社内部,存在着按性别和年龄的不稳定分工。其中妇女负责采集食物、看守住地、烧烤食物、缝制衣物、养老育幼等繁重事务,而壮年男子则担任打猎、捕鱼和保护集体安全等需要付出较大体力的事务。妇女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又对确定氏族的血亲关系起着主导作用。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全盛时期普遍形成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长期定居的村落。

◎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全盛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项目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于是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从此,以父权制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慢慢解体。男子通过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必然要求按照男系计算世系、继承财产,母权制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来对偶婚制下的从妻而居的传统为一夫一妻制所取代。在一夫一妻制下,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劳动局限在了家庭之内,女子在家庭经济中退居于从属地位。最初,这种小家庭依附于父系大家庭。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家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大了。氏族社会走到了瓦解的边缘。

◎ 部落、部落联盟

部落由两个或多个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每个部落有着自己的活动范围、语言、习俗,也有管理内部事务的机构。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之间经常进行战争,一些部落就联合起来,结成了部落联盟。

◎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的现象曾在我国古代和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在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中仍可找到它的踪影。图腾信仰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图腾,这种图腾是该氏族的源头、保护神,也是这个氏族的徽号和象征,并且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 三皇五帝

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三皇五帝之说。何谓“三皇”?何谓“五帝”?历来有多种说法。通常,他们是远古三个帝王和上古五个帝王的合称。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不同的史家对“三皇五帝”有着不同的理解。

三皇有六说,五帝也有五说。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风俗通·皇霸》引《礼纬含文嘉》则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在《风俗通·皇霸》引《春秋纬运斗枢》中,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又加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在《帝王世纪》中,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在《白虎通·号》中以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众说纷纭,在几种判定中,伏羲、神农被认同的比率较大,第三位是争议的焦点。对于五帝,说法也很多。“五”在华夏文化的传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五味、五色、五声、五行等观念。天地分东、南、西、北、中五方;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动物分鳞、羽、倮、毛、甲五虫;植物分稷、黍、麦、豆、麻五谷;颜色分青、赤、黄、白、黑五色;味道分酸、苦、甘、辛、咸五味;构成万物的元素分金、木、水、火、土五行。根据宇宙图式,天帝分先天五帝和后天五帝,各有五位。先天五帝为统治五个方位之天神,按照儒家说法,分别是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先天五帝掌管着天上人间,东方青帝掌管春季,南方赤帝掌管夏季,西方白帝掌管秋季,北方黑帝掌管冬季。后天五帝的说法很多,《史记·五帝本纪》、《大戴礼记》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认为少皞(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楚辞·惜诵》(东汉王逸注)中的“五帝”则为五方神。我们通常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指的是后天五帝。对于说法众多的(后天)五帝,一般以《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为准,至于三皇,则已经很难考订了。

◎ 大禹治水

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洪水淹没了村庄和房屋,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避难。

尧看到百姓们受苦受难非常痛心,便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问题。大家都一致推荐了鲧去完成这个任务。鲧用了九年时间来治理洪水,他只懂得水来土掩,用筑堤围堰的方法来阻挡洪水,结果洪水排不出去,就使劲儿地往上涨,堤坝也越筑越高。围在堤坝内的洪水犹如困兽,一旦冲开一个缺口,就前功尽弃、无法收拾,水灾越闹越凶。

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巡视治水情况,看到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禹来治水。当时禹刚刚和涂山氏结婚,婚后四天,他便离家治水去了。禹临行前曾留言:“若生下儿子,便取名为启,以纪念我为治水离家启行。”禹非常聪明能干,他吸取了其父失败的教训,先到受灾的地方实地考察。经过考察,禹决定用“开”、“通”、“疏”、“凿”、“引”等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但要把洪水引入大海中,就必须找寻河源和泄导洪水的地方,于是禹就带着他的助手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了千难万险,探明了河道,设计治河的规划。

后来妻子生下儿子启的时候,正好禹从家门前经过,他听见屋内婴儿的哭声,很想进屋看看,但一想到自己还没有制伏洪水,百姓们还被围在高地上,便狠下心没有进去探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河道畅通了,洪水被引入了大海,人们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修房、耕耘,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禹治水的功绩,后代人尊称他为“大禹”。

◎ 禅让

禅让是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议事会推举首领的制度,即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领组成部落联盟议事会,联盟的首领由议事会选贤举能产生。传说中的舜和禹就是通过禅让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杀死通过禅让产生的首领伯益,自己当了首领,并建立了夏朝。禅让制度也随之告终。

◎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圣王,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见《史记》),生性聪慧,出生后几十天就能讲话,六七岁时思维就非常人可比,而且还察觉到了神农氏的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成年后,黄帝更是聪明异常,加之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游牧部落的首领。

公元前26世纪左右,中原地区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一为黄帝,东进中原后,踞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附近),通过不断与其他部落联合及征战,形成包括姬姓在内的十二个部落的联盟;一为炎帝,炎帝东进中原后(今河北境内),居太行山以东;一为蚩尤,居于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其族人性情暴躁,崇尚武力,从不进行生产劳动,专靠西讨中原、掠夺财产而生,相传由八十一个氏族共九个部族组成,史称“九黎”。

后蚩尤作乱,向西侵犯,先与炎帝为争夺黄河下游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会处的平原地区发生冲突,经多年战争,蚩尤得胜。炎帝向黄帝求救。于是黄帝与炎帝军队联合,在涿鹿与蚩尤部落展开决战。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杀死了蚩尤。之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界,与各氏族修好关系,威信大增,其势力迅速扩大到了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

炎帝神农氏虽与蚩尤战败,但仍有相当的实力,看到黄帝的势力迅猛扩张后,便再次产生恐慌。于是,在灭掉蚩尤后不久,炎、黄两部落为了争夺天下的控制权爆发了冲突。两个部落在河北涿鹿东南的阪泉进行了拼杀,黄帝最终打败了炎帝。阪泉之战后,战败的炎帝则退到了遥远的南方。

在黄帝稳定了天下之后,回想起炎帝曾为天下百姓作出的卓越贡献,就放弃了向炎帝报复的念头,他派人请回了炎帝以及他的部族。从此,炎帝带领人民顺应时令,播种百谷,教民农耕,号“神农氏”,深受后世子民的爱戴。炎、黄两个部落和睦相处、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华夏民族。所以,“中华民族”也自称“炎黄子孙”。

◎ 尧

尧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相传尧的父亲为黄帝曾孙,在位七十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父亲死后,尧的异母兄弟挚继位。挚在位九年,为政不善,让位于尧。

尧才智卓绝,“其仁如天,共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他在位时,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令族人能紧密团结;他考察为官者的政绩,奖惩分明;注意协调各部族间的关系,使百姓相处和睦。尧在位时,世风祥和,政治清明。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尧的传说众多。相传尧时,曾首次制定了历法,使农业生产可以按时节进行。尧还确定了一年的周期,每三年置一闰月,以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尽可能让农时准确。

关于尧的记载,最令人称道的,是作为部族首领,尧传贤不传子,开禅让制之先河。为了考察舜,尧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他先是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考验他的德行和治家的能力;派舜负责推行德教,教化臣民,考察他累积的威望;让舜总管百官,并在明堂的四门接待来朝的各部诸侯,考察他处事及接人待物的能力;再让舜独自去山林中求生,考察他的生存能力等等。在认为舜的各方面都很出众后,尧让位于舜。在太庙举行典礼后,尧退隐,二十八年后去世。百姓闻讯万分悲痛,如丧考妣。诸子百家兴起后,以儒、墨两家为代表的“显学”派,都以尧舜为号召,从那时起,尧就成为古代的圣王:他有着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在整个封建时代里,尧的存在和业绩从来没有被怀疑过。

◎ 舜

舜是历来与尧并称的古代圣王。相传,舜的家境寒微,舜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耕种、捕鱼、烧制陶器、经营小本生意,为了糊口而四处颠沛。舜以孝行闻名,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经过多方考验,舜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终于得到尧的认可。于是尧禅位于舜。舜执政后,相传有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很有励精图治的气象(如针对过去职责不明确的现象,任命禹为“司空”,治理水土;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舜在位二十八年后,尧去世,舜在三年的丧事完毕后,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隐。然而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并不理会丹朱。民间的许多歌谣都在颂扬舜,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见人心所向,无法推却,遂回到都城登上了王位。在舜的统治时期里,“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清平。舜年老的时候,让有威望的禹来摄政,以禅让的方式让禹接替了自己。

◎ 禹

禹是传说中的古代圣王,又称夏禹、大禹、戎禹、帝禹等。姓姒,名文命。因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按照以国为氏的习惯,一般称做夏禹。传说中,禹的家境非常显赫,是“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的父亲是鲧。鲧在尧时治水无功,到了舜时,禹被任命为司空,治理水土,继续鲧没有完成的事业。

在尧时,洪水已经泛滥成灾,人们的生活极其艰难,荆榛遍野,满目荒芜。禹受命治水后,经过实地勘察,决定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辞别家人,开始了奔波忙碌。“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最终制伏了洪水。在这期间,禹躬亲劳苦,与百姓一起栉风沐雨,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公而忘私的典范,成为了千古美谈。

由于治水的精神与功绩,禹成了时人敬仰的英雄。他被推选为炎黄部落联盟领袖的继承人。舜死后,禹继承了王位。在位时期的禹,注意农时,发展生产,十分节俭,他所在的部落联盟日益强盛。为了扩大统治疆域,禹对聚居在长江流域的三苗部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三苗战败,禹的势力从黄河扩大到了长江流域。由于文治武功,禹的个人威信空前高涨。在约公元前21世纪,禹举行了建国典礼,国号夏。禹从联盟部落首领转变成了君主。夏国建立后,禹开始实行分封制,如封尧的儿子丹朱于唐,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为了彰显威仪,他还到各处巡视,并召开诸侯大会,铸九鼎,划分九州。

◎ 五帝陵庙遗迹

伏羲:伏羲的陵墓在河南省淮阳县县城之北2公里处,又称太吴陵,是五帝时代伏羲都府所在地。

神农氏: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他的陵墓又称天子坟,位于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附近,据考系宋朝初年所建,除“洗药池”完好外,其他建筑均只有遗迹。炎帝庙今已不存。

黄帝:其陵在陕西省黄陵县县城之北1公里处的桥山上,其庙在黄帝陵脚下。

尧帝:即唐尧,其陵在今山西省临汾市东北约70公里处,其墓在当年尧都所在地,位于距临汾市3公里处。

舜帝:即虞舜,其墓在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境内,陵庙俱在此处。但舜王庙在浙江省绍兴市还有一处,其规模似更胜于舜陵。 SVwZWgchY/o3NkTottg3dW4TktvP71HSjEwl9xG1lAFpWwvU5tMbHcn30klTWDb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