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轩南
编剧:于正
主演:胡静,黄维德,陈浩民,伊能静,傅艺伟,陈炜,陈秀丽,潘红,霍思燕,马羚,赵柯,邢岷山,张晨光
《大清后宫》从剧名上毫无疑问地看出,故事的落脚地被选择在了众多编剧都钟爱的清朝。而它也毫无疑问地具备宫斗剧的诸多戏剧性元素:为报杀父仇不惜入宫的女主角,为了巩固地位而相互争宠的后宫,秀女因此成为后宫嫔妃勾心斗角的工具,从而再引发秀女之间的勾心斗角。一切似乎都说明了,后宫的你死我活有着一代培养一代的传统和温床。然而《大清后宫》也一如既往地秉承后宫剧的一向宗旨,就是众多佳丽争的头破血流的皇帝,从来都是用来背叛的,无论是侍卫还是御医,阿哥还是亲王,往往会成为真正的男一号,与不具备风流倜傥的皇帝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观众觉得感情的滋生会顺理成章。
好在观众总是明白的,俊男靓女做主角的电视,男一号与女一号总是要相爱的。因而,《大清后宫》跌入了感情戏的峡谷,不可避免地拉来了韩剧的元素:比如下令追杀的人总要到最后一刻才发现是自己的至亲血脉;比如失踪后又再出现的一模一样的男主角,患上了韩剧里普遍的失忆症;再比如交好的闺蜜总会成为腹黑大BOSS……
在早先的古装武侠剧逐渐落下帷幕后,后来的穿越剧没来得及火热之前,有“内地版金枝欲孽”、“大陆版大长今”之称的电视剧《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呈现在观众面前。
《大清后宫》,这个剧名让人理所当然地联想到波诡云谲的后宫斗争。一群年轻貌美的如花少女,为在深宫中求得生存以及获得地位、荣耀,而使尽心机、耍尽手腕,诠释着笑里藏刀和蛇蝎心肠。宫斗剧直到今天依然受到观众的欢迎,美丽女人们的倾轧算计就像一针兴奋剂,总能轻易地就让观众们HIGH起来。但热爱观赏“最毒妇人心”的观众们看《大清后宫》时总是容易失望的,对于这部电视剧来说,宫斗只是零星点缀,言情才是它贯穿始终的唯一主题。
《大清后宫》的编剧是如今知名度颇高的于正先生,而这部剧也是为他彻底打响知名度的代表作之一。从《大清后宫》到后来的《宫》,于正编剧一直高举言情至上的大旗,不屑于以男性身份写女人拼得你死我活的难看场面。而于正编剧在创作时的喜好和套路也在这部剧中初见端倪:矛盾集中,火花四溅,不合逻辑处比比皆是,古代人谈着现代化的恋爱——简而言之,就是“狗血”。我们在这部清朝宫廷戏中总能看到许多“罗曼蒂克”的场景。男主角为博得女主角欢心,时而以轻功飞天撒下漫天彩色纸片,时而神通广大得使半个皇宫燃起祝福的宫灯,时而点燃一地扫成表白话语的枯叶使火光冲天……这种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桥段引得众多小女孩作“星星眼”向往状,充分体现出我们虽是男儿身的于正编剧拥有一颗多么浪漫柔情的少女心呀。当然,这些被琼瑶奶奶早就玩腻了的招数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收效,广大观众们也不再憧憬着一场酣畅淋漓的宫斗,而把目光专心聚焦在男女主角的柔情蜜意里。可见,于正编剧虽然手段老土了点,还是管用的。至于在外和其他男人生养了孩子的女人居然还能顺利回宫当上妃子,女主角为复仇拒绝男主角的感情,发现仇人是心爱之人的生母又再发现仇人弄错,男主角被生母害得差点丧命后又失忆,昔日同为秀女的好姐妹居然成了情敌等等既令人费解,又俗不可耐的情节,也成为了于正编剧后来制造“狗血剧”的得意手段。
作为于正编剧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电视剧同样奠定了他日后作品的“借鉴”之风。“内地版金枝欲孽”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三位女主角入宫选秀女,一位始终保持善良本心,两位随着时间变得心狠手辣、各怀鬼胎。身为秀女的女主角不专心研究如何侍奉皇帝,反而和御医发展出一段悱恻的恋爱故事。这些剧情设定是不是很眼熟呢?真是让人《金枝欲孽》、《大清后宫》傻傻分不清楚了。不过于正编剧一贯只乐于“借鉴”主线,其他展开的细节,他有自己惯用的一套,足以将宫斗剧彻底转变为言情剧,让人忘了剧情、人物设定上的相似。而正因如此,《金枝欲孽》展现出的皇宫对年轻女子的残害、毁灭等令人动容的内涵被淡化,《大清后宫》中恶毒的妃子们无法引出多少观众的恻隐之心。即使同样见证了一群原本青春美好的女子在皇宫中逐渐走向毁灭的过程,观众的注意力却全在男女主角饱经风霜的感情走向上。而本剧最值得吐槽的“开放性结局”也出现了。当跟随男女主角步履蹒跚的爱情之路一路走到终点前,身心俱疲的观众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为“狗血剧”画上完美句号的圆满结局,而于正编剧却突然浪子回头,将四十多集的俗套扔在一旁,玩了一把故作高雅的“结局请观众自行想象补充”,弄得我一把年纪的外婆也憋屈了一晚上。于编剧真可谓是“晚节不保”啊。
古装宫廷言情剧在《大清后宫》轰轰烈烈地上演了一番后终于惹来了观众的厌烦。披着古装和宫廷外衣,实则与时装言情偶像剧没有本质差别,这类缺乏新意的制作纵使再包裹一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无法再激起观众的半点兴致了。宫廷,总该回到它的真正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