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何谓“正史”与“野史”?

正史是指由官方修订,至少是得到官方认可的纪传体史学著作,一般都是由学识渊博的史学大家主持编修,如《二十四史》就都属于正史。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天有先生表示,史官在我国古代是比较独立的官职体系,一般不受当朝统治者的管束,而且一般情况下史官记录下来的史料是不对当朝开放的,因此大多数史官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对统治者及其官员的言行都有比较客观和准确的记述。而在一个朝代灭亡后,这些史料通常就会流入下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手中,因此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编写上个朝代国史的习惯。

正史一词最早见于《正史削繁》,著者是南朝时梁朝的阮孝绪。“正史”的基本释义为,以帝王传记为主体,配以宫廷和国家大事,主要由朝廷史官完成的史学著作。《隋书·经籍志》将《史记》和《汉书》列为正史之首;后世的《明史·艺文志》又将纪传和编年作为正史的标准;清朝编纂的《四库全书》,以“二十四史”为正史,并规定日后正史需经皇帝御批才能生效,而此后的《新元史》和《清史稿》也被认为是正史。

野史是相对于正史而言的,内容多为私人编著。主要是不满于正史编修受到当时的政治影响,一些有责任感的史学家,便会选择以私人名义甚至是冒名编修一些史学著作,用来补充正史的空白或者理顺被正史扭曲的事实。所以,先期的野史比较可信,从史学家的角度来看,也比较可贵。但是由于这种做法缺少监督,后来野史的质量总体处在下降的趋势。由此,野史在后世学者眼中成为可信度较低的史学资料,加上戏说和文学作品等的影响,史学家想从野史中获得有价值史料的难度越来越大。

此外,史学界也有“稗官野史”的说法。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民间街头巷尾的议论,内容极其琐碎,但统治者为了了解民间舆论,还是设立了专门的采听人员,称为稗官,而由稗官记录民间言论、事件所成的史料,被称为“稗史”。由于稗是一种野草,稗史也被称为野史,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例如,鲁迅先生就对《明季稗史汇编》有较高评价。这部作品记录了清军入关后在扬州和嘉定屠城的荒蛮行径,而清廷作为《明史》的修订者,自然不会将此内容编入。而如果不是因为有野史的存在,今天人们很可能就不知道清军的残暴,反而被他们粉饰的仁慈假象所欺骗。

综合来讲,野史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编著者多为在野人士,或者是退隐的史官,或是被排挤下台的政客,内容多为正史的补充甚至是对正史的驳斥。这些史料不可能得到官方认可,甚至有些根本就是当朝禁书,更不可能被当朝定为正史,只能在民间流传,因此在传承上存在较大风险。当然,因改朝换代而政治影响减小后,野史也会被正史重新吸收或者部分吸收。其二,从内容量的大小和编修水平来看,野史要比正史略逊一筹。当然,这也是由于条件所限,毕竟,朝廷不会出资给那些反对者去著书立说,因此野史在当朝的影响力必然不及正史。 Lkotub0yrgd30LPhUC+AIcAshdOUB1RWUd82JKX3EtYALiqh1nsgXRMQlaJaVX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