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皇帝的坟墓从什么时候开始叫“陵”?

陵的本义为山,古代君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崇高地位,墓葬也要修得像山一样。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天有先生介绍,我国最早的君王墓葬都是统称为墓的,陵作为君王墓葬的专用称谓,起源于战国时期。《史记·世家》有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以陵为名的君王墓葬。到了战国末期,陵被用来指称君王墓葬已经是司空见惯,如《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

生死之事在我国古人看来意义甚大,因此我国自古就有“厚葬以明孝”和“事死如事生”的传统思想。意思就是,厚葬先人可以表现后人的孝义,而且要像经营人生那样对待自己的死亡,所以很多君王从登基开始,就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寝。明朝的万历皇帝,还曾在自己陵寝竣工仪式上,于墓穴内大宴群臣。虽然这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但其地宫的规模和宏大,由此可见一斑。

唐朝开始,各代君王不再堆土成陵,而是直接依山建陵,也就是把山掏空,然后在里面修建陵寝。由于我国多山地,可以选取的奇山峻岭多不胜数,因此各代帝王陵寝都修建得气势宏大、磅礴威严,每一座都堪称建筑艺术佳品。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西陵和定东陵等。这些陵寝的建筑,不仅包括地下部分(寝),地上部分(陵)也建造得奢华异常,其中尤其以慈禧的定东陵规模最为宏大,修葺也最为奢华。

最早时候的陵是为了纪念功德伟大的先贤,如黄帝陵和炎帝陵等,在他们建立功勋或者死亡的地方修建宫殿。这些宫殿的主要用途是后人对先贤进行祭奠,并不具备墓葬的功用,而且不会由生者进行修建。墓葬制度逐渐形成后,所有规格和名称有了具体规定,比如只有皇族的墓葬可以称为陵;文臣武将的墓葬称为冢,不为官的知识分子可以称为墓;农民、乞丐和奴隶等底层人民的墓葬,则只能称之为坟。

此外,墓葬的规定,也存在一定的例外现象。比如,我国特有的两位圣人,即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他们的墓葬被称为“林”。所以,山东曲阜有孔林,河南洛阳有关林,分别是用来纪念孔子和关羽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林,只是一种纪念的仪式,其中并不一定有死者的遗体,有的只是塑像、画像、衣冠和遗物等。 5C0wbLR93xXTT3L27lki5+kXDckMZNd6MKZ5ndG03GkALM+kxufqh7mCZpkEtf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