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最大的数字单位就是“万”,但它是虚指,表示“多”和“长”的意思,比如万寿无疆、万国来朝等。古代最大的时间单位则是“岁”,因此,“万岁”就成了当时人们能够想到的最长时间单位,它同样是虚指,表示“永恒”的意思。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先生介绍,我国古人见面时说的“万福”、“万安”等,其中的“万”就是这个意思。
起初,“万岁”仅仅是人们见面时相互使用的问候语,就好像现代人说“你好”。有时候,为了表现对美好时刻的留恋和对亲人朋友的祝福,人们也会呼喊“万岁”。那时候,即使是最普通的百姓之间,也可以互祝“万岁”。《诗经》中也有关于“万寿”的记载,描写了丰收的农民在庆祝仪式上相互祝酒,高呼“万寿无疆”,希望每年都可以有同样的好收成。
战国时期,万岁是一种敬称。当时,齐国的孟尝君广招天下贤士,一个叫冯谖的穷苦人前来投奔。此人虽然家贫,但胸怀丘壑,因孟尝君对自己有收留之恩,就巧妙地宣扬了孟尝君的爱才美名,使天下贤士悉数来归。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收租,没想到冯谖不但没有收齐地租,反而将欠租者的账目一笔勾销。孟尝君非常气愤,认为冯谖既不忠又无能,对他越来越冷淡。后来,孟尝君被贬谪,只有薛地百姓要求孟尝君到当地为官。孟尝君来到薛地后,没想到薛地百姓空巷来拜,山呼“万岁”,以感谢孟尝君的免租之恩。孟尝君这才知道冯谖的深谋远略,后来对他甚为倚重,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秦汉时期,“万岁”也被用作死亡的讳称。《战国策·楚策篇》中有文载:“楚王游云梦,仰天而笑曰,‘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意思是说,楚王到一个叫作云梦的地方游玩,很高兴,仰天大笑道:“我死后,谁还能领略这里的情趣啊?”汉高祖刘邦也曾用过相同意思的“万岁”——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曾对自己的儿子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将此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虽然把长安定为国都,但始终惦记着老家沛地,死后还要魂归故土。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直到汉初,万岁一词仍然没有成为皇帝的专属用语。
把万岁一词作为皇帝的专属用语的首个垄断者,是汉武帝。据说有一次汉武帝到登封嵩山,听到风过空谷的声音好像是万人齐呼“万岁”。汉武帝认为是神灵显现,从此便将“万岁”作为自己的专属称谓。汉武帝之后,各朝代帝王沿袭下来,纷纷以“万岁”自居。唐朝时,武则天封自己为“天策万岁”;明朝天启年间的魏忠贤权倾朝野,曾被称为“九千岁”,比皇帝的“万岁”只少一千岁;清朝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万岁”之后又被加了一个“爷”字,合称“万岁爷”。清朝的最后一个集权统治者慈禧,封号已经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谄媚的官员仍然上书她加上“万岁”二字,以讨好献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