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PREFACE

国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是复杂而又多样的,它不仅包括了在古代中国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相关的学说派系。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国学就是这个国家最核心且传统的文化与学术,是了解一个民族集体价值观的最佳工具。

虽然经典国粹对于炎黄子孙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和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大师逝去之后,世人对于国学的研究热情却日益冷淡。1927年,王国维在颐和园昆明湖自沉,这不仅标志着一代宗师仙逝,也宣告了近现代国学研究走向式微。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利用价值更高的理工类学术研究成了大众的宠儿,于是,国学的生存空间遭到了进一步的挤压。

然而,不论经典国学在现阶段的生存状况有多难,都不能够抹杀传统国粹对于一个国家的深远意义。已故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中国可以是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可以是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大国。”在他看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壮大的根基,任何抛开经典国学搞研究的做法,都偏离了应有的轨道。而旅居台湾、与大陆隔水相望的乡愁诗人余光中也感慨道:“国学是一座山,我等只不过是蚍蜉尔。”

可以说,在国学大师看来,不管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弘扬国学精神、钻研国学精华,本身就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是传统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就目前而言,作为我国文史类科研成果最为显著的学府,北京大学对于国学典籍的研究探索自然也是处于领跑地位的。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这里相继走出了季羡林、钱穆、翟鸿燊等国学巨匠。可以说,炎黄子孙的文化根基就隐藏在国学典范当中,而国学典范的精华部分,是经由历代大师们苦心积淀下来的;而那些弘扬国粹、孜孜不倦的大师,又大多和北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大师级人物的鼎力支持之下,逐渐暗淡的国学研究又开始重新回到了星光璀璨的年代,国学复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北大国学课》搜集、整理了历代大师们的经典研究成果,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剖析、解读传统国粹。在这里,我们将全书划分成了10个章节,分别是“史”、“儒”、“禅”、“道”、“法”、“兵”、“医”、“易”、“礼”、“食”,希望通过上述十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帮助大家对于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

在行文布局方面,本书立意明确,用典生动有趣,适于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士阅读。当然,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我们在谋篇布局方面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想要真正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大师级人物,凭借某一本著作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们也真心希望每一位翻阅过这本书的读者,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方向有所建树,成就自己的梦想。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够从这本书当中汲取到宝贵的知识,并日益精进,学有所成。 20FbVIoZZX5R8DWkaY+7D1idtsYJwolMXmm4RbNZWepXjogHD957ybVm9uQPKX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