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必纠错】

1. 糊涂,
浑然不觉

最愚昧的人是对自己撒谎的人,不过很少有人主动对自己撒谎,大部分人都是无意识的,糊里糊涂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贪于视觉的美观和感觉的刺激,舍弃了最根本的东西。
你听说过四个老婆的故事吗?

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结果——

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我们爱惜肉体,我们为钱财卖命,我们珍惜爱人和孩子,这一切都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却忘了呵护自性,所以我们的精神总是不可避免地处于困顿状态,像一个没有吃饱、缺失关爱的孩子。人是社会性的,群体性的,可内心却是自己的,精神的幸福只能靠自己关照,别指望别人接济。

2. 盲从,
以别人为参照物

一味地跟着别人走,以别人为参照物,也会迷失。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多么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不要以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物,应以自己为准绳。

3. 自欺,忤逆自我

你喜欢漂亮的虚假,还是笨拙的虚假,我喜欢真实,我能接受最残忍的、渗血的真实,却受不了做出来的一丝一毫的虚假。

读过一篇西方短篇小说,其中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是这样刻画的,女主人公与丈夫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在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眼里,这对夫妻表现出来的样子是相互非常恩爱,家庭非常和谐的,他们在大众面前拥抱接吻显得是那么的情投意合水乳交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丈夫被征去前线,不久噩耗传来,说丈夫在前线阵亡,这个消息在众人看来,不啻是晴天霹雳,众人都认为妻子肯定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因为他们是如此恩爱。消息传到女主人公耳里,她号啕大哭,跌跌撞撞上楼将自己反锁在卧室抽泣不已,她在哭什么?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她激动得浑身发抖,喃喃自语道:“天哪!我终于自由了!我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小说的情节当然是编造的,但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给大众表现出来的与其丈夫的恩爱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是在欺骗自己同时在欺骗其丈夫和大众。她囚禁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这样的“真情”谁稀罕?

生活在现实的牢笼中,有多少人不自欺呢?大多数人都是靠自欺来麻醉自己,凑合活下去。以婚姻为例,据我所知,在婚姻中幸福的女人并不多,有些女人靠自欺来维系婚姻,凑合挨日子。明知道这个男人不爱自己,还是嫁了他,明明认定这样的婚姻没有价值,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凑合。这都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再以工作为例,明明知道不喜欢那份工作,还是迫于薪资的诱惑放弃了最初的梦想,每天都顶着比上刑场还沉重的心情去上班,情何以堪?

要知道,欺骗别人的人,首先是在欺骗自己。一个欺骗自己的人无论外表多么光鲜,内里一定是凄凉、悲苦的,孤独的、寂寞的、心神不宁的、痛苦不堪的、笑是虚假的、志得意满的表象是不堪一击的、精神始终是紧张的、情感是非常脆弱的。这种人的人格是分裂的。

其实,自欺可以换取一时的平静、短暂的快乐,但闭上眼睛,并不能使内心的担忧和恐惧消失;逃避真实,并不能保证自己就能守住惨淡经营的小天地,虚假的东西总有分崩离析的一天,乘坐一艘漏水的船,可以在风平浪静的海面驶出一小段距离,但绝对不可能经得起狂风恶浪的侵袭。

趁早直面真实,才是人生的首选,欺骗自己、麻醉自己的时间越长,痛苦越多,人生越悲戚。

4. 过劳,劳碌失志

要是有这么一道题目,让你用两个字来形容现代人的做派,你会如何作答?

我的答案一个是“抢”,一个是“忙”。

不知为何现在的人都显得格外着急,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都成了“跑跑族”,习惯了抢。但凡是需要排队的活儿,我们都是靠抢。打车的时候,有时明明是红灯,不少私家车还是嗖地一下蹿过去;过马路的时候,红绿灯前,总是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些人是有急事,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些抢过去的人,通常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们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

再来说说忙,我现在基本上是独来独往,因为忙人太多,像我这样的闲人已经成稀有动物了,各行各业举国上下的人都很忙,仿佛不忙就不是人一样。那天我家楼下两个收废品的在为几块装修剩下的木板归谁争吵的时候,我就听见其中一个说:没工夫和你瞎吵吵,老子我忙着呢。人家接了电话就蹬着三轮车飞快地朝下一个小区奔去。

其实在抢和忙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真正的元凶,就是速度。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以速度为标签的时代,在第一台蒸汽机的轰鸣声中,人类进入以速度为尊的工业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把赢放到第一位,信奉跑得快的兔子有草吃,意味着富有、胜利、安全感、成就感等等。过分抱负,对自己苛刻要求,一切追求快节奏、高效率,对周围人充满了敌意,只有竞争,只有不断地“搏出位”才能获得短暂的“安全感”。

于是,快餐、快跑、快赶、快照、速配、闪婚、抽脂减肥、快速整形、衣食住行,样样从快如风。从事物到事情,从念头到主义,从欲望到理想,从艺人粉墨登场到白领抓狂,工作生活,爱情事业,天下多少纷繁,分分秒秒不容放缓……其实,“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约翰·列侬这样说。

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不好界定,但我知道谁是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忙人。他们忙得只顾挣钱,却无暇停下来享受生活的美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拼命地透支自己的生命,这就好比一架机器,只顾高速运转,从来记不得检修与保养,保养脸蛋、保养爱车,何时保养过自己的心灵?所以,他们和过劳、焦虑、抑郁的距离是那么近。

我现在很不喜欢和太忙的人来往,因为太忙的人,通常是无暇顾及人生的乐趣的,即使有心,也深藏不露,时间长了,习惯了,也就没有了,变成乏味的机器。和这样的人接近,只能感受到生命的乏味,我不喜欢接近这样的气场。

对于这些忙人,白岩松先生有很形象的描述: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闲聊,现在人们闲下来就发慌,从来没有时间来和心灵对话,问心灵的所需所想所求。像海边渔民麻绳上的风干鱼,心挂在身外边,不知时过境迁。

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忙着赶路,和别人拼速度,就在这拼途中,忘了起点,迷失了自我,丢掉了灵魂,我们只是陀螺。有谁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5. 拿捏,心有所羁

日本京碧寺的山门有一块匾额,上面的“第一议谛”四个大字是200多年前洪川大师的手迹。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就是为了写这四个字,洪川大师写了85遍!

洪川大师是一个严肃认真,追求完美的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一个弟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天写这四个字的时候,恰巧这个弟子在一旁磨墨观看。大师每写一幅字,这位弟子都摇头,不是这一点不好看,就是那一撇不好看。

大半天过去了,洪川大师耐着性子一连写了84幅字,都没有得到弟子的认可。后来,这位弟子上厕所,洪川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我可以避开他那双挑剔的眼睛了。于是,洪川在心无所羁的心境下,自由自在地挥就第85幅“第一议谛”四个大字。

弟子回来后,看到这幅字的时候,禁不住翘起大拇指赞叹道:“师父,这幅字是精品啊!”

为什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死活写不好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用一句山东方言能概括得淋漓尽致,那就是“拿捏得慌”,指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因为被人审视着,心有所羁,放不开手脚,做作,所以做不好。

其实我对“拿捏得慌”的感受特别深,小时候写作业的时候,只要有大人盯着,我出错的几率特别大,尤其是考试的时候,我最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监考老师“关照”我,在我的座位旁停下来看我答题。包括现在,很多人都纳闷我这么小的脑袋怎么可以写出这么多文字,在我写作的时候站在电脑旁看我怎么酝酿,通常这种情况下,我是一个字也写不出的。

一个演员,放开手脚才能入戏,演艺到位;一个运动员,放开手脚才能发挥出色;一个书法家,放开手脚才能笔下生辉;一个画家,放开手脚才能信手拈来;一个作者,放开手脚才能动人心魄。

放得开,生命才是舒展的,能量才会尽情释放,而在舒展的状态下做事,才能比较到位。所以我们要放开手脚地活着,放开手脚去爱,放开手脚做事,放开手脚享乐。

而很多人在很多情况下活在别人的监督下,导致心有所羁,以致于自己的心情不能平静,自己的潜能不能发挥,为生命留下太多的遗憾。

6. 懦弱,习惯性无助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点残忍的实验:将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有门的笼子里,笼子的底是金属的。然后,给笼子底通低电流,使小白鼠受到虽然不致命,但是会引起相当痛楚的电击。

如果将笼子门打开,小白鼠会立刻跑出笼子以逃避电击。但如果用一个玻璃板将笼子门堵住,那么小白鼠在遇到电击往外跑的时候,就会在玻璃板上撞一下,然后被挡回来。重复给笼子底通电,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图逃跑的时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碍。最终,小白鼠学会了屈服,它伏在笼子里,被动地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

这时,即使笼子门上的玻璃板移走,而且让小白鼠的鼻子从门伸出笼外,它也不会主动逃出笼子,而是放弃所有努力,绝望而被动地忍受着痛苦。小白鼠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惯性无助”。

“习惯性无助”是描述动物(包括人在内)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这时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退缩和放弃,对人来说,还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等,使人变得悲观绝望、听天由命,任凭外界的摆布,听任自己的命运随着外力的强弱而波动起伏。

有人可能认为,人和小白鼠不一样,人如果看到有获救的希望,不会连试都不肯试一试。这个结论在类似刚才那个实验的情况下大概是成立的,但是换一种情况,很多人的表现却和小白鼠有惊人的相似。当我们说“理想已经被现实磨平了”的时候,当我们说“现实带给我的是一次次打击,我终于放弃”的时候,我们的表现就是“习惯性无助”。

有一天,她和他邂逅了,她爱他,可是在短暂的接触之后,他不辞而别。她有些失落,不明原因,却也无从问起。

而他在临走时,对别人说起:我心中一直有10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我在寻找的人。她符合我心中的9个标准——美丽、身材、学识等等,但是另外的一个标准却比这9个标准加起来都更重要。这个标准就是,我要在她的脸上看到光彩。我相信那种光彩一旦我见到,我会认出来。她脸上没有那种光彩,所以,她不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她在失落之中,却终于萌生出勇气远行,去寻找一个答案。

表面光鲜亮丽的她,拥有同龄人艳羡的一切,美貌智慧财富,但她不快乐。

她想要做一个作家,但是这之前,她总是害怕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永远有灵感写出世人敬仰的作品。如果写不出来怎么办?如果写出来没有人喜欢看怎么办?到时候没有收入怎么生存?这种恐惧令她继续从事稳妥的律师工作,接受稳妥的收入与前程。在恐惧中,她“习惯性沉溺”。

她原本一直不敢去突破,但在那个男人莫名离开之后,她忽然有了冲动去尝试。

而在这个过程中,她终于寻找了自己,终于有勇气去做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

在画展上,她与他再度重逢。

他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她,向她走来,第一句话说的是,这段时间你过得好吗?我想你一定过得很好,因为我在你的脸上看到了光彩。

你原本就是一株玫瑰,只是遗失了芳香。当你找到你失落的芳香之后,你也会成为他人心中的玫瑰,在幸福自己的同时芬芳他人。

命运之神也许可以像实验者对待小白鼠那样操纵着我们,然而人却不一定要像老鼠一样活着。人可以思考,更重要的是,人可以通过驾驭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来改变命运,突破限制。这是人性光辉的地方,是人类英雄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正是有这样的价值,“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含义才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

做小白鼠还是怒放的玫瑰?关键是你的抉择,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只小白鼠——玻璃板其实不是挡在笼子门口,而是挡在了心里。 ZdI1UcchWfMjXRPEQK54tF2ETAUYdG9lxBdQorWuRuKZtGDcEheMTrG8XcURLS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