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06 权力要做到收放自如

很多老板经常问:“是集权好?还是放权好?”他们发现,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自己会很累,但是把权力下放给下属,他们又不放心。一句话:“收权太费心,放权不放心。”因此,放权还是集权,成了老板的心事。当他们意识到应该放权时,又面临一个问题:该怎么放权?如何放权才不会失去控制?如何放权才能收放自如?关于这些疑问,不妨先看一看“管理大师”刘邦是怎么做的。

对于被萧何称之为“国士无双”的韩信,刘邦敢于放权给他,又能做到收放自如。自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韩信手中经常握有数万军队,而且这支军队长期远离大本营。刘邦一直觉得韩信是心中的一块石头。到灭楚前夕,韩信的势力已经足以和刘邦、项羽相抗衡了。如果这个时候韩信背叛,那么刘邦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是刘邦就敢大胆放权。

与此同时,刘邦经常盘算着如何有效地控制韩信,以免韩信背叛自己。为此,他使用的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每次韩信完成军事任务时,刘邦就收回韩信的军权。而且伴随着收权,刘邦都会给韩信爵位的升迁机会或其他安抚措施。这样一来,刘邦很好地达到了目的。

总的来说,刘邦在韩信身上之所以能做到权力收放自如,原因有三个:一是刘邦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收权,容易被人理解为是形势所需,减弱了韩信的反感;二是韩信被拜为大将军、丞相,甚至被封王,爵位步步高升,他感到心里踏实;三是刘邦对韩信的日常生活颇为关照,使韩信感受到了器重。相反,项羽听信谗言,一气之下收回范增的兵权,引起范增的极大的反感,最后范增彻底对项羽失望了。最终的结局,项羽兵败垓下也在情理之中了。

通常情况下,越是才能出众的人越难驾驭。因此,放权容易收权难,但是该收权时必须收回来,因为不收意味着更大权力的丧失,甚至会架空老板的绝对领导地位。因此,无论怎样授权,老板都要保留企业发展的决策权,保留关乎企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关乎企业内部运作的根本思路、关乎企业命脉的权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旦权力下放给下属,老板的权力就会被架空,企业的命运就难以掌握。

授权与收权之间有非常奥妙的学问,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在权力的“授”与“不授”之间,管理者应该掌握合理的尺度。 5ZgYPuc/49khTTrpFQDbMrjLqCoTDJCmBOMA5yYvx8El3Qc+LS7Kk4Zvc35dDT3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