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社会常态的吸引力

社会常态会像磁铁一样指引着人们的行为。不论人们原来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他们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线标准靠拢。在美国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国家公园里,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告示:“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少,每年有14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看来,经常有游客把公园的硅化木捡回家。这严重威胁了公园的生态。公园为了制止这种行为才竖起了告示。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设计人不明白利用负面案例的弊端,以及从众效应对人们的影响。这样的告示让人们看到了不当行为的普遍性,根本起不了让人们改正不当行为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实验。

为了证实负面劝说的影响,科学家在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国家公园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制作了两种内容的告示:一种是负面性的告示,同时也传达了偷窃行为的普遍性,上面写道:“很多游客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文字旁还配有几位游客弯腰拿木片的图片。

第二张告示只是单纯告诉人们偷拿木片是不对的,它写道:“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环境,请不要带走园内的硅化木。”文字旁是禁止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即在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上画了个大大的红色圆圈外加斜杠)。此外,科学家并没有在园内所有景区都贴上这两类告示。对那些没有贴告示的地方,科学家也在进行观察。

在未惊动游客的情况下,科学家把做好记号的硅化木放在园内的各个通道上。以此来观察各个通道上硅化木的失窃情况。

最后的实验结果出乎公园管理方的意料。未张贴告示的地方木片失窃率为2.92%。贴有负面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攀至7.92%,简直是在鼓励偷窃,而张贴禁止类告示的地方失窃率仅为1.67%。

石化森林公园的实验表明,人们容易按大多数人的做法行事,即使多数人的做法并不正确。

类似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健康中心或医院在候诊区公示爽约的病人人数,令人沮丧的是,这样一来,病人的爽约率反而越来越高;政客们责备冷漠的选民,以为这样能让人们多多投票,结果人们反而更少去投票站了。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美国科斯特公司最近公布了一份内部调查,调查显示员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迟到率为5.3%。这项调查结果公布后的积极意义是:那些迟到率超过平均线的员工减少了迟到的次数。可是另一方面,这则消息也带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就是那些原本守时的员工反而增加了迟到的次数。

公司公布调查结果的本意是想告诫那些迟到率超过平均线的员工,希望他们能够减少迟到的次数。虽然这个目的是达到了,可是同时却使得原来守时的员工开始迟到。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在告诫迟到员工的同时,也使守时的员工不受负面的影响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维斯·舒尔茨和一些研究人员做的一个调查。

首先,研究人员征得了加州300户家庭的同意,对这300户家庭每周的用电量进行记录。研究人员会查看各家后院或屋旁的电表,对其每周耗电量进行测量。之后,他们会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周围住户平均用电量的比较。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发现,知道自己用电量超过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走速降低了5.7%。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真正有趣的是那些原先用电少的家庭,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加了8.6%。看来大多数人是受“中间吸引力”的影响。也就是说,不论人们原来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他们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线标准靠拢。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原本守时的员工在知道平均迟到率后会增加迟到的次数。那么,怎样防止言行正确的人们知道自己不在中线标准后,做出向它靠拢的行为呢?

也许可以给他们贴上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以表示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赞赏。因为社会的赞赏除了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认可以外,还会对他们的心理满足产生积极意义。

为验证这一办法是否有效,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增加了一个步骤。那就是根据每户耗电量与平均水平的比较,在反馈卡片上加上笑脸或苦脸的图案。门前被贴上苦脸的家庭,也就是那些用电量较大的住户,不管门上有没有贴苦脸标志,都把自己的用电量降低了5%。而那些门上贴笑脸、用电量较低的住户的反应却令研究人员印象深刻。未贴笑脸前,他们的用电量如前所述上升了8.6%,贴上笑脸之后,他们的用电量仍然保持在平均线以下。

以上实验告诉我们,社会常态会像磁铁一样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怎样才能让言行正确的人不受负面的社会常态所影响。当然,我们也找到了在告诫迟到员工的同时,避免守时员工受负面社会常态影响的办法,那就是:我们可以对守时的员工给予奖励,并告诉他们守时是完全正确的。 Ok/WRzNIXzV6U+e4jGBuI2JJzB8D3YY82TA7pnT+WAh+5GRVLDDKAGYGn1lyrU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