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并非是一个词,作为最具“中心性品质”的好的一面,它具有中心位置,也具有光环效应,因而它包含了更多有关个人品质的内容,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人对我们的综合判断和评价。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规则告诉我们,在良好印象的形成过程中,“热情”始终是第一个被对方感知到的品质。
假设有这样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叫王成,另外一个人叫张浩。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有着坚强的性格,做事果断、坚决,又不失谨慎。在人们眼中,他们都是极为聪明的人。他们之间不同的是,王成积极、乐观、待人热情、真诚。而张浩却冷酷、不苟言笑,有时甚至冷酷得让人不知该怎样接近他。如果,突然有一天,他们两人站在你的面前,你更喜欢哪一位呢?是王成,还是张浩?
相信许多人的答案都是:愿意与王成交往。原因很简单,每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不知不觉地受到“中心性品质”这一心理法则的影响,而“热情”恰好是人的中心性品质之一。所谓“中心性品质”,是指这种品质居于人类所有品质的中心,它左右着人类其他的品质是有还是无。
为了验证“热情”是人的中心性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1946年做过这样的经典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两组,向他们分别介绍同一个人的特质。在第一组中,所罗门·阿希给被试人员一份介绍某个人个性的列表,包括七种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实干和谨慎。在第二组中,所罗门·阿希只是把上述的七种品质中的热情换成冷酷,而其他六个品质则同以上一模一样。然后,由被试者们对这个人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人格评定,并要详细地说明最希望这个人具备哪些品质。
结果出来了,仅仅一个“热情”与“冷酷”的区别,却引起了两组被试者对这个人完全不同的印象。第一组被试者仅仅因为有了热情的品质,就喜爱这个被介绍人,大家毫不吝啬地把一些根本与列表无关的“好品质”统统送给了他,如聪明、善良等等;而第二个人,就仅仅因为用冷酷代替了热情,结果就受到了被试们的厌恶,把一些在表格中根本没有,而且与表格中所列品质无关的坏品质,统统地“送给”了第二个人,如虚伪、狡诈、阴险等等,而且对他本身已经有的优秀品质也产生了消极的对待。
所罗门·阿希的这个试验,充分证明了—个人是热情还是冷漠,可使这个人对其他人的吸引力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个人如果具有热情的品质,总是让人联想到其他优秀的品质,如有爱心,乐于助人,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容易接近等,而这些品质几乎都是人们在交往中希望见到的品质,人们也乐意与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交往。但冷漠正好与此相反,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孤僻、自私、不易接近、缺乏生活乐趣等,而这些品质是最不受人欢迎的,没有人愿意与这种人打交道。换句话说,“热情”并非是一个词,作为最具“中心性品质”的好的一面,它具有中心位置,也具有光环效应,因而它包含了更多有关个人品质的内容,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人对我们的综合判断和评价。
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说明人们多么欢迎热情。
在美国西雅图,有一家腥味四溢的鱼铺,不仅顾客盈门,而且连世界500强的CEO与著名政治要人都趋之如鹜。为什么呢?
这家名叫“派克”的鱼铺,曾和许许多多的鱼铺一样,虽有名字,但不出名。自从被老约翰接手之后,这位新店主决心要让它有所改观,不仅要赢利,而且要出名。
老约翰首先改变鱼铺里不灰不白的视觉效果,将工作围裙一律改用明艳的大红色,然后改变营业员卖鱼时像鱼一样闷不作声的呆板状态,他发明了“呼叫”销售法,比如员工一边包装称好的鱼一边朗声叫道:“这条大鲑鱼要和这位漂亮太太回家去啦!”“这6只螃蟹要装进这位先生的袋子里啦!”……
顾客多的时候,这些喊声此起彼伏,引诱的过路人也大多要走进来一看,并且不少人由进来一看变成了“一买”,而这些脸上充满了笑容与活力的员工,许多人的工龄已达15年之久。
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专程前往派克鱼铺,以探求这家平均售价仅每公斤几美元的小小鱼货店,是何以在30平方米大的天地里,10多年间将利润跃升10多倍的,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热情。
热情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心理学上,热情是对某种事物肯定的、强有力的、稳固而又浑厚的情感体验。热情与否意味着我们是否能够被别人喜爱和接受。这一品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