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让对方知道

原文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华杉详解

这是孙子对“将”的人格排序,他把“智”排在了第一位,而“勇”则屈居第四。孙子是强调智将而非勇将。因为孙子的价值观,是先胜后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是强调用智。人们常说智勇双全,孙子则在智勇之间,又加上了信和仁。怎么解呢?

什么是“智”?

杜牧注解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之流,用智为先。”智能识权变,识变通。

申包胥说:“不智,则不能知民之极,无以诠度天下之众寡。”了解自己的力量极限,衡量天下大势,谋计于庙堂,变通于战场,都要靠智。

但智信仁勇严不是简单的排序,更不是独立的存在,必须五德俱备。

贾林注解说:“专任智则贼,遍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愚,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各适其用,方可为将帅。”

梅尧臣说:“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

王皙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专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循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

这是各家对“智信仁勇严”的注解。

什么是“信”呢?

杜牧注得准确:“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信,就是赏罚分明,每个人都非常清楚,犯什么错受什么刑,立什么功受什么赏。

秦灭六国,就靠一个“信”字。这个信,不是对六国之信,而是对秦人、秦军之信,就是完全以军功封爵。什么叫取敌人“首级”,就是取敌一首,升爵一级!从词语上把赏罚标准植入了,一颗人头不叫一颗人头,叫一级爵位。秦国人谁不奋勇争先呢?

商鞅变法,就是从立信开始,所谓立木取信,在都城南门竖一根木头,贴一张告示,谁把这根木头背到北门,赏十两金子。没人信。提到五十两!有人试一试,真得了五十两黄金。从此政府说啥,人民都信。

信,则民心民力可用。不信,则民心民力皆不可用。

信,有赏罚分明之信,也有默契之信。因为很多时候你不是最高统帅,不是国君,不掌握赏罚的全部权力。但是你也是一级领导,也要带兵打仗。这种情况,西点军校有一条对领导力的要求——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有能力让对方清楚这一点。

所以信不仅是一种机制,更是一种人格力量。首先你心里要装着对方,这点很本质。心里没装着,就没法真信。其次你要有能力让对方知道。别你装着他,他却不知道,他跑了。

第三讲“仁”。

杜牧注解说:“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

“爱人悯物”,四个字很本质,要爱人,还要悯物。爱惜公物也是仁,用什么东西不爱惜,随意浪费,也是不仁。你加班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不关电脑,不关空调,甚至忘了关灯,这也是不悯物,不仁。

仁,还要勤劳。申包胥说:“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领导者不能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是不仁。

仁,就是爱兵如子。吴起那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士兵脚上长疮化脓了,吴起埋下头就去用嘴给他吸。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大哭。有人问:“将军对你儿子那么好,你哭什么呀?”母亲回答说:“当初我丈夫就是脚上长疮,吴将军用嘴给他吸,他就感动战死了。现在我儿子肯定也不要命了呀!”

“勇”,杜牧注解说:“勇者,决胜乘势,不逡巡也。”

勇,就是决谋合战,当机立断,勇往直前。逡( q ū n )巡,是迟疑,退让。兵家说某人“好谋无断”,老是在谋划,就是决断不了,为什么?没有勇!这个在实际工作中也常见。我们有时候说某人“定不了事儿”,他瞻前顾后,迟疑不决,跟他的人都着急,这就是没有勇。

没有勇,一是决断不了;二是好不容易决定了,执行又不坚决,老想缩回来,最后真把自己缩没了。无论做什么事,要有牺牲精神,向死而生。虽然我们的立意是先胜而后战,但世上从来没有百分百必胜之事,没有勇,就做不成事。

“严”,杜牧注解说:“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

这就是为什么古来名将一出兵就老是找碴儿杀人立威,最好是杀皇上的亲信,杀那些自以为“有靠山”的人。孙子杀吴王宠妃,司马穰苴( r á ng j ū )杀皇上亲信庄贾,都是这个套路。而每次出兵总有人要被杀,就是因为这些人不读书啊!

认为自己有靠山的人,在变革整顿,或打仗出师的时候,最容易被拉出来祭旗,因为整肃这种万众瞩目、地位显赫,对国家又没有实际价值的人,既能立威,又对国家没损失。所以做人,靠什么不要靠靠山。你的靠山跟别的山稍微磕碰一下,你就粉身碎骨。你以为你是山的一部分,但一阵风就会把你刮下山崖。如果靠山倒了,那更可怕,靠在那山上的人全被活埋。所以君子行中道,靠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安身立命,遵纪、守法、知止。找靠山,是小人之心,也就只能是小人的命。

“智信仁勇严”,说来容易做来难。怎么办呢?

曾国藩书生带兵,每天翻《孙子兵法》,“智信仁勇严”,对照自己,从来没打过仗,哪有什么智!信、仁,能凑合。勇,自己倒也不贪生怕死,但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再勇也猛不起来。严,他做到了,他认为天下大乱,是积了“几十年该杀未杀之人”,“杀人如麻,仁义行天下”,杀他们就是对人民最大的仁义,最后得了个“曾剃头”的绰号。

那智和勇怎么补呢?怎么看自己都差得远,手下的农民将领,更是不行,他后来总结出两个字:廉、明。

孙子的将道是“智信仁勇严”,曾国藩加了“廉明”二字。他说,士兵对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能征善战没法要求。但是人人都盯着自己的利益,对将官在银钱上是否干净,对下属保举提拔是否公平,就十分在意。你不贪钱,他就服你。所以“廉”就是账目公开透明。清廉服众,腐败的军队打不了仗。自己清正廉明,但对下属的小款小赏,又常常放宽,让大家时常得点好处,这就人人都服你,愿意跟你。

“明”,就是要把下属的表现一一看明。临阵之际,是谁冲锋陷阵,是谁随后助势,是谁拼死阻击,又是谁见危先避,全部看明记清。在平时,每个人办事的勤惰虚实也逐细考核。这样奖惩就能及时准确恰当。

作为将领,是否身先士卒倒在其次。因为你往往是在后面指挥,不是在前面冲杀。最重要的甚至也不是计谋高超,指挥若定,而是分配公平,谁有什么功劳你都清楚,都能准确衡量赏罚,则个个放心,人人奋勇,都给你卖命。

所以做领导的,不要只关注事,要关注人。不要事情办好了就万事大吉了,要对在办这事的过程中,你手下每个人发挥了什么作用都非常清楚,并能作出奖惩,你的事才能越办越好。

项羽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刘邦就是只管论功行赏、论过处罚。作为领导者来说,站在后面把每个人的功劳过错看得分明,并赏罚准确,比身先士卒,要重要得多得多。

曾国藩说,以“廉明”二字为基础,“智信仁勇严”可以积累而得。没有“廉明”的基础,自己不能服众,赏罚又不准确,“智信仁勇严”也是空的。 pCf5O+X+42GmkJTmxZJFsN5q9vv8eZqs18nu56D5rJKBVoSXAjnSBfSg74dnAX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