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毛泽东诗词思想内容

著名诗人贺敬之对毛泽东诗词曾这样评述:“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代领袖,他的诗词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直到他去世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作为集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于一身的杰出领袖人物,毛泽东的诗词又是他一生的政治理想、哲学观念、生活追求、思维方式、生活阅历、切身感受、思想境界、人生情致,创造才能和审美情趣的反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是毛泽东伟大人格的光辉写照,也是毛泽东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毛泽东诗词的题材和内容,我们将本书译注和重点鉴赏的77首诗词分为七个大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的分类,实际上它们中的许多内容是相通的,兼而有之的。本书第二章至第八章对各首诗词都作了译注和鉴赏,为避免重复,这里只作一个大致的分类。

一、九天揽月的言志诗

诗是用来言诗人之志的,亦即用来抒发诗人抱负、志向和情怀的。言志的诗都“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 “写诗,就要写出自己胸怀和情操,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使人感奋。”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期间,诗人徐迟向毛泽东请教怎样作诗,毛泽东随即写下“诗言志”相赠。 “言志”抒怀贯穿于毛泽东诗词的大部分诗作。根据题材和内容的不同,毛泽东的言志诗可分为四个小类。第一小类是以安定天下为己任,抒发忧国忧时思绪的《沁园春·长沙》和《菩萨蛮·黄鹤楼》。第二小类是批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抒发世界大同宏伟理想的《念奴娇·昆仑》和《沁园春·雪》。第三小类是抒发英雄暮年,壮心未已情怀并期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七绝·仿陆放翁〈示儿〉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七律·洪都》。第四小类是充满人生哲理而又蕴含言志元素的《采桑子·重阳》和《清平乐·会昌》。

二、横扫千军的战争诗

“史诗以叙事为职责”。 毛泽东写战争的诗词堪称史诗。按题材和内容可分为三个小类。第一小类是记录土地革命战争的史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立了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积极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季武装暴动。9月9日,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暴动,《西江月·秋收起义》记录了这一壮举。由于寡不敌众,工农革命军被迫转移到江西井冈山。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不断地组织军事“围剿”。《西江月·井冈山》真实地记录了1928年8月发生在井冈山黄洋界的一次保卫战。1929年春,蒋介石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为争夺湖南、湖北两省地盘展开了混战。军阀战争反而给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清平乐·蒋桂战争》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等词艺术地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迅速发展壮大的伟大历史。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十分害怕,他先后五次调集10万、20万大军围剿革命根据地。《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真实记录了红军“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 的壮举,堪称辉煌的诗史,壮丽的史诗。《菩萨蛮·大柏地》也是一首反映土地革命战争史诗的杰作。

第二小类是记录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史诗。1958年12月,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刊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十六字令三首》通过对山的描写,反映出长征的千难万险;《忆秦娥·娄山关》虽写到了战斗胜利的喜悦,但更多表现的还是沉郁。《清平乐·六盘山》既有对长征的回顾,又有对长征胜利后未来前程的展望。《七律·长征》则是一首向困难挑战的壮歌,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诗人挑战精神和超越情怀的高度概括。“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第三小类是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诗。《四言诗·祭黄陵文》、《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五律·张冠道中》是仅有的四首记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史实的战斗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伟大时刻写下的杰作,它揭示了南京解放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的历史原因,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战略指导思想。清代学者周济说过:“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 借用这句话来评价毛泽东的战争诗词是恰当不过的。

三、温馨坦荡的言情诗

毛泽东是伟人,也是一位情深意挚的普通人,具有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他在学生时代听课笔记《讲堂录》中记道:“有感而后有诗,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文以理胜,诗以情胜。” 他的言情诗可分为三个小类。第一小类中的《四言诗·祭母文》、《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和《五律·喜闻捷报》表达的是情意绵长的亲情和爱情,都是诗人内心“至真”、“至爱”的自然流露。第二小类中的《五古·挽易昌陶》、《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及《七律·和周世钊同志》表达的是同窗情、战友情和挚友情,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第三小类中的《七律·到韶山》和《七律·答友人》流露出的是“喜看稻菽千重浪”,“芙蓉国里尽朝晖”至情至性的浓郁乡情。

四、换了人间的颂赞诗

“艺术作品要有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 是毛泽东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毛泽东自己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的宗旨。颂赞诗作为一种文体,源远流长。毛泽东歌颂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和新时代人民精神风貌的诗篇可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是歌唱新中国建立,人民翻身做主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诗词。两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以“一唱雄鸡天下白”、“而今一扫纪新元”的豪迈词句具体而细致地反映了新旧时代的伟大变化,是民族大团结的颂歌,是对新社会、新时代的讴歌。“诗人兴会更无前”、“最喜诗人高唱至”表现了词人与全体人民同喜同乐的情致。《浪淘沙·北戴河》中“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和《念奴娇·井冈山》中“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的描写,表达了对新时代、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热爱之情,展示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雄伟气魄和宽广胸襟。《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写得气势磅礴,意境阔大,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豪情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首鼓舞人心的社会主义宏伟建设的畅想曲。《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在旧时代血吸虫病给人民的生命带来的极大危害。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皆可以为尧舜” ,在党的领导下,余江县终于消灭了血吸虫。“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简直就是一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送神曲”。

第二小类是颂扬新时代广大劳动妇女、英模人物精神风貌的诗篇。《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两句诗曾经激励了多少人,震撼了多少心!《杂言诗·八连颂》从政治思想角度看,可以说是人民解放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军纲领。“拒腐蚀,永不沾”等名句,在今天犹有警策作用。“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两句更是铿锵有力,势如泰山,堪称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缩。

五、风雷激荡的政论诗

“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 是毛泽东的重要文艺思想和诗学观。毛泽东的政论诗词可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是反对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诗词,可称作“反修”诗。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前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苏联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和世界上各种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股反华逆流。在国内,一些阶级敌人也蠢蠢欲动,遥相呼应。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 “愤怒出诗人”。在此期间毛泽东写下了众多反对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战斗诗篇,他把诗歌作为战斗武器,同国内外一切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四首《七律·读报》、《七律·改鲁迅诗》、《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以生花的妙笔投向国际空间,拓展了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美学领域。

第二小类是关于国内“反修防修”和“文化大革命”的诗篇,可称作“文革”诗。《七律·有所思》和《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反映了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判断的错误,其内容是应该否定的,却为我们研究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发动“文化大革命”历史悲剧的根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六、读史思贤的咏怀诗

“诗”与“史”两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咏怀诗的双重特征。这里所说的“咏怀诗”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以历史为题材抒发个人怀抱的诗作,也包括对已故时贤的哀思之作。这类诗词可分为三个小类。第一小类是咏史诗。《贺新郎·读史》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审视历史,是对当时国内外斗争形势所作的哲学概括。第二小类是咏赞先贤的诗。《七绝·刘蕡》、《七绝·屈原》、《七绝·贾谊》和《七律·咏贾谊》娴熟地把史事文学化,并进行重新地理解与构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第三小类是纪念和哀悼时贤的诗。《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盛赞鲁迅崇高的人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表达了痛失志同道合的战友后无限哀婉之情。毛泽东咏史思贤诗词的共同艺术特征是凝重、沉雄,风格近似杜甫的沉郁,但又比之昂扬。

七、无限风光的山水诗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暇,也有游览山水,陶冶情操的兴致,他曾不止一次地登上杭州西湖灵隐之北的北高峰,远眺西南诸峰。《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等描绘的是祖国奇山秀岭的绮丽风光,暗示的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繁荣。《七绝·观潮》意溢于潮,托物言志,是弄潮者的自我升华。《七律·登庐山》抒发了毛泽东胸中激荡的诗情和冲天的豪气。《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寓情于景,寓理于景,真正是奇松云海寄真情。

毛泽东诗词以特有的精、气、神,紧扣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主题,与时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抒写革命豪情壮志,歌颂中国革命,歌颂人民,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诗篇,彰显了旧体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gXxAWtrE2qBJKX7qL5qZaekMDI5zNkM7iXImgk2iMxxQwLm6dZm1JOTdlqOlzN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