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下五洋捉鳖,彩云长在有新天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前期,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修正主义集团、各国反动派联合掀起了一股股反华浪潮。特别是以苏联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完全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立场,顶住了一股股反华逆流,同国际上的修正主义、霸权主义作了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十分焦虑,担心国内也会出现修正主义,因而提出了“反修防修”的战略任务。1935年10月,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一词中提出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美好理想。23年后的1958年12月,毛泽东在《七绝·仿陆放翁〈示儿〉诗》中再一次表达了对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的执着追求。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一方面是回顾38年来所走过的充满坎坷最终取得胜利的革命道路;另一方面,此时他正在构想酝酿着掀起一场“惊世界”的“风雷”“文化大革命”。《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抒发“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思想和情操,预示着作者要将采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重大行动。《七律·洪都》感奋自励,寄寓未来,要把完成“反修防修”这一大事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毛泽东在与梅白等谈话时曾说过:“写诗,就要写出自己胸怀和情操,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使人感奋。” 诗歌的背后隐藏着诗人的心志,这是故地重游,感慨今昔,抒发怀抱类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七绝·仿陆放翁《示儿》诗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附:陆游原诗

七绝·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解】

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绝句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整首诗两联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仿陆放翁《示儿》诗:这是一首模仿和体诗。所谓模仿和体,就是既模仿原诗体又和原诗韵。这首诗诗体(七绝)和韵脚(空、同、翁)与陆放翁的《示儿》诗完全相同。陆放翁:即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屈求和的时代,少年时代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影响,中年投军,此后流转四川,前后九年。由于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但报国信念始终不渝。一生留有9000多首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关心社会命运,气象雄浑,风格豪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七绝·示儿》是其临终绝笔,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豪情。

【翻译与注释】

[人类今娴上太空]人类今天已经能够熟练地飞上太空。20世纪初,活塞式飞机试飞成功,20世纪20年代开始广泛使用。20世纪40年代中期,喷气式飞机正式使用。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即“人造卫星一号”)。11月3日,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即“人造卫星二号”),卫星还带着一只活狗进入外层空间。1958年2月1日,美国也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即“探险者一号”)。因此作者说“人类今娴上太空”。今:如今,现在。娴:熟练,娴熟。《战国策·燕策二》:“闲于兵甲,习于战攻。”闲:“娴”的古字。太空:极高的天空。唐代司空图《诗品·雄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只可悲的是没有实现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但:只,只是。悲:哀痛,伤心。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五洲:指世界上的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这里借指全世界。同:天下大同。原指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这里指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自由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

[愚公尽扫饕蚊日]当革命人民消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实现世界大同的时候。愚公:《列子·汤问》上说:古代有位老人叫“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出路,决心把山挖平。另一位老人“河曲智叟”讥笑他愚蠢。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上帝为之感动,派了两个神仙夸蛾氏二子把山背走了。比喻做事只要有毅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够成功。这里的愚公喻指全世界革命人民。尽:全部,都。扫:用扫帚去除尘土,引申为清除,消灭。东汉张衡《东京赋》:“扫项军于垓下。”饕蚊:贪嗜人血的大蚊子。这里借指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饕:饕餮,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这里指贪(财食),贪得无厌。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贪饕险诐(b ì)。”颜师古注:“贪甚曰饕。”日:时候。

[公祭无忘告马翁]公祭时不要忘记告诉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老祖宗。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无:不要。马翁:指马克思。马克思(1818—1883),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立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翁:对年长者的尊称。

[附诗翻译与注释]

[示儿]给儿子看。示:给人看。《老子》第三十六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应帝王》:“尝试与来,以予示之。”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年)十二月,是陆游临终前的绝笔,表达了他强烈的愿望:祖国必将统一,生前虽然已看不到这一天了,但是死后也要知道这一天。当时陆游已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是一场空。元: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一说指原来,本来。宋代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使君元是此中人。”

[但悲不见九州同]最可悲的是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代的行政区划,具体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九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周礼·职方》有幽、并而无徐、梁,《尔雅·释地》有幽、营而无青、梁。后来泛指中国。同:指国家统一。公元1127年,金攻灭北宋,中国南北分裂,北方被金人占领,南方由南宋统治。

[王师北定中原日]等到朝廷的军队北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北定:北伐平定收复北方失地。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在中原地区。故这里指代被金人占领的中国北方。

[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胜利的消息告诉你们的老父亲。家祭:家中祭祀祖先。旧俗每逢清明、寒食等节令,家家备贡品向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乃:古代汉语代词,你的,你们的。翁:父亲,指诗人自己。

【诗词鉴赏】

《七绝·仿陆放翁〈示儿〉诗》最早见于张贻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5月版)一书。后收入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附录《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的批语》一文中。

1958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看了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刻印的线装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在书眉上写了12条批注,又写了一段“批语”。现将“批语”抄录如下:

我的几首歪词,发表以后,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在广州,见文物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九月刊本,天头甚宽,因而写了下面一些字,谢注家,兼谢读者。鲁迅一九二七年在广州,修改他的《古小说钩沉》,然后说道:于时云海沉沉,星月澄碧,饕蚊遥叹,予在广州。(原编者按:这是毛泽东凭记忆写的。鲁迅一九二七年在广州编校《唐宋传奇集》,作《序例》,文末题记说:“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从那时到今天,三十一年了,大陆上的饕蚊灭得差不多了,当然,革命尚未全成,同志仍须努力。港台一带,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饕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试仿陆放翁曰: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面对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制度变革发展的不平衡局面,毛泽东深感革命尚未成功,顿生“尽扫饕蚊”的英雄豪气。这段“批语”说明了写作这首仿陆放翁《示儿》诗的缘起及其主题思想。毛泽东借用陆放翁《示儿》诗的韵脚、句法和某些词语,略加改造,但寄意深远,完全赋予新意。

这首诗通过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而引起对人类社会尚未实现世界大同理想的感慨,抒发了作者要在全世界消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顽强斗志和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号召全世界各族劳动人民团结起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首句说上太空之事。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飞越太空的技术已经很熟练。次句所说的“五洲同”不是指五洲都发射飞船上太空,而是指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人民都起来革命,争取独立和解放。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没有像中国和当时的苏联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说“但悲”,此其一。其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虽然拥有了飞越太空的高科技,但是却用来作为推行霸权主义的筹码,使五洲不能“同”,这是最应该“悲”的。作者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了一生。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憧憬着马克思为全人类所指出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理想境界。可是23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实现,这让作者深感遗憾,又十分焦虑。第三句中的“愚公”指革命者,“饕蚊”指当时西方世界的革命对象,包括反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人。毛泽东期盼全世界各民族团结起来,用愚公移山的办法,实现人类大同的理想。“尽扫饕蚊日”指全世界革命完全成功的那一日。所以最后一句提出“公祭无忘告马翁”的要求。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告慰马克思的在天之灵了。作者坚信共产主义理想终究会实现,人类社会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七绝·仿陆放翁〈示儿〉诗》是一首言志诗,在遗憾和沉郁中透出了作者洒脱旷达的心境。直抒胸臆、激情奔放是这首诗的特点。前两句写人类社会高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人类活动已由地球发展到太空,但相比之下,社会制度变化还很慢,地球上还存在剥削劳动人民的资本主义制度,这就十分令人悲痛和伤心。一喜一悲,态度鲜明。后两句写作者期待和坚信全世界无产阶级必定能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前两句写作者面对当时世界发展的局势而着急、痛心,后两句写作者的信念、欢欣。前后对照、烘托,立意高远,富有感染力。

比喻生动形象,是其第二个特色。用“愚公”比喻无产阶级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用“饕蚊”比喻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前者形象高大,坚强执着,后者卑微低下,贪婪丑恶,既表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又显示出前者必然战胜后者的坚定信念。

【墨迹鉴赏】

这首诗现在所见到的墨迹仅有1件,写于1958年12月21日。系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线装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对自己所作的部分诗词作批注时所写。有标题,有标点符号,有署名,有书写时间。竖写,共3行,硬笔,行书字体。因写在书的天头和空白处,故不讲章法和布局,随兴而写,不加雕饰。除“马”、“泽”二字稍大外,其余字结体大小差别不大,字字独立,笔势劲健,筋骨内含,流露出书家“世界大同”的坚强执着信念。署名“泽”字大出,书写时间在署名之下,字稍小,分两行排列。“娴”写作“闲”;“饕”误写作“餮”。正式发表时个别文字有订正。

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题解】

水调歌头,词牌名。长调,双调,95字。平韵。宋人于上、下阕中两个六字句,多兼押仄韵。也有句句通押同部平仄声韵的。据《隋唐嘉话》说,隋炀帝开凿汴河(运河的一段)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凡大曲必有歌头,即大曲的开头部分。此词牌是截取《水调歌》的开头部分另创的新调。这就是说,《水调歌》初制时本与开河导水有关,唐代演变为一种大曲,宋人截取其开头部分,再另谱新曲制成,故名《水调歌头》。上阕九句四韵、下阕十句四韵。又名《凯歌》、《元会曲》、《台城游》、《花犯念奴》等。

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下旬,毛泽东重新登上离别38年的井冈山视察游览。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部,跨宁冈、永新、遂川三县及湖南省东部酃(l í nɡ)县,属罗霄山脉中段,亦即万洋山北段。外部环绕着高山,山势险峻陡峭,中间多盆地。井冈山的“井”,指天然泉水,井冈山有“五井”,即上井、中井、下井、大井、小井。山民依水而居,形成五个小村庄,均以井为名。山上有一条小溪,叫井江,于是得名井江山。又因当地土语“江”、“冈”音近,故又称井冈山。井冈山以茨坪为中心,东西相距40公里,南北相距45公里,方圆275公里。山上共有五条出入的小路,被称作五大哨口,即南面的朱砂冲,东面的桐木岭,西面的双马石,北面的八面山,西北面的黄洋界。这五个哨口都是悬崖绝壁间开出的小路。这首词与《念奴娇·井冈山》乃同时同地所作,写作背景相同。二词可互相参照对读。

【翻译与注释】

[久有凌云志]很久以前我就怀有登高远望的凌云壮志。凌云志: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说,冯衍自谓“常有陵云之志”。陵:通“凌”。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本指志向高远。这里兼指重上井冈山的心愿。凌云:升高至云霄,这里是登高之意。唐代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志:心愿,想法。

[重上井冈山]今天终于重新登上了井冈山。这句点题。

[千里来寻故地]千里迢迢来寻访当年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千里:指从北京到井冈山,千里迢迢。寻:寻访。故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旧貌变新颜]昔日的面貌已经换成了新的容颜。

[到处莺歌燕舞]到处耳闻黄莺呖呖歌唱,眼见紫燕翩翩起舞。宋代苏轼《披锦亭》:“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唐代皇甫冉《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更有潺潺流水]还有那潺潺流淌的溪水。潺潺:形容流水的声响或水缓缓流动的样子。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高路入云端]蜿蜒的盘山公路绕山环岭高入云端。高路:这里指1960年冬修筑的从江西省宁冈砻(ló nɡ)市至井冈山茨坪的盘山公路。云端:云里,云中。

[过了黄洋界]越过了最险要的黄洋界。黄洋界:又名汪洋界、望洋界,位于井冈山区西北部,海拔1342米,两侧是深谷、峭壁。黄洋界距茨坪25公里,是茨坪通向宁冈、永新的必经之路和进入大小五井的要道,也是通往井冈山五大哨口中最险要的一个。站在黄洋界,数百里群山起伏,如汪洋大海,故名。

[险处不须看]其他险要的地方就不必再看了。不须:不用,不必。东汉班固《汉书·冯奉世传》:“不须复烦大将。”看:此处读平声。

[风雷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风雷滚滚激荡。风雷:风暴雷霆。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革命斗争的冲击力量。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旌旗奋]革命的红旗高高举起,奋力挥舞,到处飞扬。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革命斗争的红旗。奋:奋力高举。

[是人寰]这正是人间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景象。人寰:即人世间。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寰:指广大的地域。

[三十八年过去]从当年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到今天已经过去38年了。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次上井冈山算起,到1965年重上井冈山,其间相隔38年。

[弹指一挥间]这仿佛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瞬间。弹指:唐代王维《六祖慧能禅师碑铭》:“饭食讫而敷坐,沐浴毕而更衣,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本为佛教用语。指勾指弹一下的工夫,极言时间短暂。一挥:挥一挥手,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宋代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引《阿毗达摩俱舍论》:“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可上九天揽月]无产阶级革命者有上九重天摘取明月的凌云壮志。语出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九天:天的极高处。古代以为天有九重。战国楚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即证)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揽月:摘取月亮。

[可下五洋捉鳖]有下五大洋活捉大鳖,打倒国内外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五洋:指世界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这里泛指世界。南冰洋即南极洲,过去人们以为它是海洋,现已探明,实为冰川覆盖的大高原。捉鳖:元代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鳖:甲鱼。这里喻指擒拿的敌人。

[谈笑凯歌还]在谈笑间把敌人消灭,高奏凯歌,胜利归来。谈笑:笑语言谈,形容十分轻松,不费气力。晋代左思《咏史》:“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凯歌:胜利的歌。宋代陆游《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其一:“壮士凯歌归,岂复赋国殇。”还:归来,回还。

[世上无难事]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俗语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肯登攀]这就如同登山,只要努力攀登,就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的顶点。登攀:即攀登。

【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两句最早发表于1967年8月21日《解放军报》的一篇文章中。全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76年1月号,是毛泽东生前最后发表的两首词之一。

1965年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5月22日至29日,毛泽东满怀豪情地重游38年前亲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他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摄影留念,在当年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茨坪住了7个晚上。在此期间,他广泛地了解了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情况,分别会见了当年的红军烈士家属,以及当地机关干部、群众,同他们座谈,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故地重游,“旧貌变新颜”,不禁感慨万千,诗兴涌起,一首抒发凌云壮志的《重上井冈山》就问世了。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描绘了井冈山旧貌变新颜后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回顾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抒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和欢欣之情,赞美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

上阕纪行,写重上井冈山之后的高兴之情以及所看到的崭新面貌。起始两句紧扣重上井冈山题意。“久有凌云志”是说自己希望重登井冈山的心志已经很久了。一个“久”字透露出作者对井冈山的一往情深,因为井冈山是作者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首句突兀而起,破空而来,意境开阔,气魄不凡,写出了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宽广胸怀。今天终于真的重上井冈山来了,夙愿得偿,该多高兴啊!“千里来寻故地”出语亲切,也可见作者用心之诚。“旧貌变新颜”概写井冈山的巨变。接下来三句从三个方面细写井冈山的变化。用“到处莺歌燕舞”状写如今的井冈山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用“更有潺潺流水”写环境的优美;用“高路入云端”写井冈山的建设成就。最后两句写黄洋界的险峻壮观。“险处不须看”是为了衬托黄洋界,凝结了作者的深厚感情,同时也隐含了某种生活哲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上,只要咬紧牙关冲过那最艰难的一段路程,前面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了。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作者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自信与乐观。

下阕抒怀,侧重抒发勇攀高峰,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壮志豪情。作者看到井冈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派兴旺繁荣的景象,很自然地想到了“昨天”。“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词句短促有力,精练生动。“风雷”比喻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如风雷激荡;“旌旗奋”是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的盛大场面;“是人寰”点明这些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就出现在当今的世界上。这几句词揭示了革命可以改变一切的客观真理。“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饱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感情的内涵。写到这里,作者的语气放缓了,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三十八年只是一段很短的时间。对于过去来讲,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中国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两句,“月”代表光明和正义,“鳖”喻指要除掉的恶势力,写出了作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豪迈气概。作者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凌云壮志。由于中国人民具有战无不胜,气吞山河的勇气和豪情壮志,终于“谈笑凯歌还”,这里充分肯定了人民革命斗争一定会胜利,美好理想一定会实现,气度非凡,光彩照人,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最后,作者感慨深沉地写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两句词既总结以往,又激励后来,具有极为深邃的哲理意义,同时也照应全词的开篇,使“凌云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境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既是作者重上井冈山的最大感受,也是该词核心的思想情感。

细细品读《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可以强烈感受到充溢于词中的轻松愉悦情绪和满怀自信的豪迈气概。豪迈是这首词的一个基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是该词的第二个特点。上阕开头四句是叙事,但其中也含有景和情的描写。接下来五句是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而景中有情、有理。最后两句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下阕前三句登高望远,眼前仿佛浮现出一片大好形势,既是叙事,也含有情和景。中间五句回顾漫长的历史征程,不胜感慨,面对现实和未来的斗争满怀豪情,也是叙述、议论、抒情三者的结合。最后两句则是在眼前景,往日事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充满哲理意味的总结。整首词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情澎湃。善于用典、化用前人诗句和运用俗语、谚语入诗是毛泽东诗词的共同特点,当然也是这首词的一个特点。

【墨迹鉴赏】

这首词现在所见到的墨迹仅此1件,写于1965年5月。有词牌,有写作时间,有署名,但无标题。分两栏横写,词作部分共8行,有标点符号,硬笔,行草字体。左边一栏3行,词牌、写作时间、署名各占一行,字体奇大,形质夸张,表现出书家惊风拔树,大力移山之志。右边的词作正文,字体较小,虽是随着诗兴信笔写来,不加雕琢,但结体流畅,布白绵密。全卷斑斑驳驳,如星之列河汉,又如斜风泼雨,风卷运行,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尽管多处有修改,但并没有影响气韵的贯通,书家激动的情怀,飞扬的神思仍跃然纸上。正式发表时文字有改动。

三、七律·洪都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题解】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律诗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七言律诗的特点是每篇一般限于八句,每句字数一律限于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对粘,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律诗两句为一联,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洪都:旧南昌府的别称,即今江西省南昌市。隋、唐、宋三代置洪州,都以南昌为治所,唐初曾在洪州设大都督府,又为东南都会,故称洪都。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1362年明太祖朱元璋在这里置洪都府,次年改为南昌府。这里指南昌市。

【翻译与注释】

[到得洪都又一年]去年来过南昌,如今再到这里,又过去一年了。毛泽东1964年曾到过南昌,因此说这次到南昌是“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东晋名将祖逖率部渡江北上,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事迹和精神至今流传。祖生:指东晋名将祖逖。祖逖(266—321),字士稚,晋代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北)人。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操,博览古今书籍,留有闻鸡起舞的佳话。西晋末,匈奴族刘渊在黄河流域建立汉国。中原大乱,祖逖率领亲党数百家南移,投靠镇守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的晋元帝。公元313年,祖逖要求率兵北伐,被任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曲(古代豪门大族豢养的军队)五百余家渡江北上。后由于东晋内部纠纷迭起,对他不加支持,终于忧愤病死。生:旧时对有才学的人和读书人的通称。击楫:击打船桨。唐代房玄龄、褚遂良等撰《晋书·祖逖传》载:祖逖率师渡江北伐,中流击楫,立誓说,如果不能平定中原而再渡江者,有如大江!表现了祖逖发誓要恢复山河的慷慨壮志和豪迈气概。

[闻鸡久听南天雨]在南方,我从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历过无数人生的风雨。闻鸡:即闻鸡起舞典故的略语。典出唐代房玄龄、褚遂良等撰《晋书·祖逖传》,东晋祖逖与刘琨年轻时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十分要好,都有大志,立志报效国家。他们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练习武艺。这里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发奋。元代张昱《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闲看忆往年。”久听南天雨: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南天:指中国南方。1934年10月之前,作者曾长期生活、战斗在祖国南方,经历了种种革命斗争的暴风骤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即“北地立马曾挥鞭”。在北方,我也曾立马挥鞭,艰苦转战。这里暗用了曹操北征乌桓,路过碣石山曾写下的《步出厦门行·观沧海》的著名诗篇,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立马:驻马。义同《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中的“横刀立马”。北地:指中国北方。1935年以后,毛泽东到了中国北方。在抗日战争中,他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中,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摧毁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鞭:古代一种兵器,有竹节鞭、三棱鞭等。这里的“挥鞭”是指挥百万雄兵作战的形象描写。

[鬓雪飞来成废料]如今双鬓如飞来白雪,人已衰老。鬓雪:形容鬓发斑白如雪。唐代白居易《别行简》:“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废料:不能用的材料,即废物。这里指脱落的头发。一说指人到老年的幽默说法。意谓年老无用。录以备考。

[彩云长在有新天]但只要远大理想和革命精神长存不变,不愁中国没有光辉灿烂的前途。彩云:彩色的云朵。比喻美丽的祖国或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唐代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恐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年年后浪推前浪]社会发展像江河的流水一样,总是后浪推前浪不断前进。这里喻指新陈代谢,一代胜过一代,有如长江波浪后先相推。宋代僧人文珦(xiànɡ)《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俗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江草江花处处鲜]祖国大地花草盛开,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唐代杜甫《哀江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唐代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元代赵孟頫《杜陵浣花图》:“江草江花诗千首,老尽平生用世心。”

【诗词鉴赏】

《七律·洪都》最早发表于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后收入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副编”。

1965年12月初,毛泽东离开北京到杭州。不久又去上海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受到批判。12月21日,毛泽东从上海返回杭州。24日去南昌,下榻赣江边上的一座宾馆。大约住此期间吟成了这首诗。几天后又返回杭州,在那里讲了姚文元批《海瑞罢官》的文章还没有“打中要害”之类的话。1965年是毛泽东晚年政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创作的《念奴娇·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这首并非吟咏洪都之事的《七律·洪都》,都是针对当时国内时局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一般被认为是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的,其实也是针对当时国内时局的,这四首诗词可以看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前奏和信号弹。

这首述怀明志诗回顾了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艰苦斗争历程,抒发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的豪情壮志,展望了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美好前程,坚信未来“彩云长在有新天”,表达了对革命事业接继者的殷切期待和热情鼓励。

首联点“洪都”诗题,记叙作者时隔一年又来到了南昌。1965年12月,毛泽东再次到南昌视察,离他1964年到南昌仅过了一年。这次到南昌视察与以往有所不同,毛泽东感慨良多,不禁浮想联翩,思接千载,甚至联想到了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古代祖逖北伐中流击楫的故事。这个故事暗喻作者从青少年时代就怀有报效国家的豪情满怀。在中国革命史上,南昌曾写下辉煌的篇章。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南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之地。随后,南昌起义的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共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七律·洪都》写于同一年的《念奴娇·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也都回忆了作者当年在江西的斗争情景和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到得洪都”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千里来寻故地”。借古抒怀,表明自己的报国之志至老不渝。

颔联紧承第二句,豪情满怀地概述了自己大半生的革命斗争生涯。“闻鸡久听南天雨”写作者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像祖逖闻鸡起舞那样奋起行动,从事革命武装斗争。“立马曾挥北地鞭”写作者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祖国北方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戎马生涯。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高度概括了作者从秋收起义、上井冈山、长征到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斗争历程。革命战争年代那些戎马倥偬,那些艰难困苦,那些暴风骤雨,那些崎岖征程,在作者的笔下被高度概括、升华,呈现出一幅充满豪情壮志的壮美画面。

颈联出句回到现实的描写,作者一方面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一方面无限期待革命事业“彩云长在有新天”。“鬓雪飞来”是描写现在的衰老情状,“成废料”是自我幽默之词,也暗含有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闻鸡听雨、立马挥鞭之意,但绝无伤感之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仍在。对句“彩云长在有新天”移情于物,寄意深远,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长在,新中国长在,革命理想长在,前途是美好的,天地还要出新。诗人殷殷期待自己开创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天地长新。作者在酝酿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始终坚信未来“彩云长在有新天”,诗语含蓄,深曲隽永。

尾联的诗意进一步向前延伸,说到了国家的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追赶旧人,一代更比一代强,国家人才辈出,革命前景喜人。“江草江花处处鲜”以鲜明的形象,清丽的语言,对未来光彩美丽、灿若红霞的景象作了动情的描绘,流露了诗人的振奋情绪,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新人辈出、后继有人的殷切期待与热情激励,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作者把希望寄托在“江草江花处处鲜”上,预示着他要在青年一代中寻找革命动力。这一联语意隽永,内含丰富,富有象征意义,只有细细品味,方可得其中三昧真谛。

“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 《七律·洪都》前两联是深情地怀旧,总结自己一生做的第一件大事;后两联是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彩云长在有新天”的愿望,把希望寄托在“江草江花处处鲜”上。概写过去,展望未来,深沉激荡,浑然一体。全诗意境雄浑,气象恢宏,格调高昂,意蕴深长,充满生气,读之能给人以力量、鼓舞和希望。祖逖“中流击楫”、刘琨“闻鸡起舞”等典故的恰当运用,更突出了诗的豪放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这是一首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后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作者晚年执着的追求和隐忧的心境,值得人们仔细、深入地去研究,从而挖掘出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有价值的东西。 L/tKq7M9aXH/wIhrPtiEA/YAh0X24CaQ7QO8II4KJTaU2poW0eTPhCMcV4K4ig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