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环球同此凉热,风流人物看今朝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是最早提出“形象思维”并把这一概念运用于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他说,诗或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诗人用形象来思考”,“诗歌是用形象和画面,而不是用三段论法和两端论法来进行议论和思考的。一切感情和一切思想都必须形象地表现出来,才能够是富有诗意的。” 毛泽东在致陈毅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诗言志,可以通过叙事、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更多的却是通过描写某种事物或景象,寄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达到“言志”的目的。毛泽东诗词中广泛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来言志述怀。大至天文气象、山川景物,小至动物植物,甚至神话传说中的事物,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使其诗词作品魅力四射,光彩照人。在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和千辛万苦中,毛泽东突然有了对“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于是一首反对帝国主义的《念奴娇·昆仑》诞生了。《沁园春·雪》是一首雄奇、壮美的杰出诗篇,从一个侧面批判了封建主义,表现的是一种理想和谐的美好境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对伟大祖国未来前景的展望。

一、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自注自解

作者原注:

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线装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

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减,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融,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1957年5月21日,毛泽东在学英语休息时说:

《念奴娇·昆仑》这首词主题思想是反帝的。(林克《忆毛泽东学英语》: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9月第1版)

【题解】

念奴娇,词牌名。长调,双调,100字。仄韵,也有用平韵者。原为唐教坊曲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著名歌伎,元稹《连昌宫词》有“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妆束”诗句,调名由此而得。此调音节高亢,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宜于抒写豪情壮志。上、下阕各十句四韵。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百字令》、《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杏花天》、《赤壁谣》、《千秋岁》等。昆仑:山脉名,其主脉在新疆和西藏交界处。西接帕米尔高原,东段分三支延伸。其南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因而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岷山,也可以看作昆仑山的一个支脉。昆仑山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也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横贯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境内,全长2500多公里,平均高度在5000米以上。最高峰是木孜塔格山,海拔7723米。

【翻译与注释】

[横空出世]横亘天空,超出人世。横空:横亘空中。宋代周紫芝《水龙吟·天申节祝圣词》:“黄金双阙横空,望中隐约三山眇。”出世:超出人世,形容昆仑山的雄伟高大和险峻。

[莽昆仑]巍峨雄伟的昆仑山。莽:草木茂盛的样子。形体庞大,景色迷茫。唐代杜甫《秦州杂诗》:“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阅尽人间春色]不知经历了多少年代,看尽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阅尽:看尽,看足。表示昆仑经历年代久远。这是拟人化的手法。人间春色:喻指人世间一切盛衰兴废。

[飞起玉龙三百万]积雪的昆仑群山像千万条白色的巨龙腾空飞舞。化用宋代张元《雪》“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诗句。玉龙:白色的龙。 比喻经夏积雪不消的雪山。三百万:极言其多,说明昆仑山积雪面积之大、雪峰之多。

[搅得周天寒彻]把整个天空搅得冷透了。搅得:搞得,闹得。周天:满天,整个天空。寒彻:寒冷透彻。意即非常冷。

[夏日消溶]夏天昆仑山的积雪融化了。消溶:指昆仑各山脉的积雪融化。

[江河横溢]雪水流入长江、黄河而到处泛滥。江河:长江、黄河。《墨子·亲士》:“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横溢:水行不由河道而流出来,即洪水泛滥。横(hè nɡ):不由正道。宋代曾巩《与孙司封书》:“皇祐三年,邕有白气起廷中,江水横溢。”

[人或为鱼鳖]甚至有些人丧生,化为鱼和鳖。宋代陆游《入瞿塘登白帝庙》:“人皆化鱼鼋。”或:有的,有些。为鱼鳖:成为鱼和鳖,即有的人因水灾而葬身鱼腹。南朝梁萧统《文选·辩命论》:“历阳(在今安徽省和县西)之都,化为鱼鳖。”

[千秋功罪]昆仑山千万年来的功绩和罪过。千秋:千年。汉代李陵(少卿)《与苏武》:“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这里指从古到今。功罪:功劳和罪过,意为千万年来昆仑山积雪融化,给长江、黄河输送水源,给人民带来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这是功;冰雪融化造成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这里是偏义词,主要指罪过。

[谁人曾与评说]又有谁曾经作出评论呢?谁人:何人。曾:曾经。与:介词,如同为。《孟子·离娄上》:“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评说:评判,评论。

[而今我谓昆仑]如今我对昆仑说。而今:现在,如今。谓:告诉,对……说。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不要这高]不要你这么高。这:这么。

[不要这多雪]不要你这么多的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即“安得抽倚天宝剑”。我怎么才能抽出靠着天的极长的宝剑。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安得:怎么能够。《国语·楚语》:“民瘦瘠矣,君安得肥?”倚天抽宝剑:唐代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倚天剑相传出自楚国宋玉《大言赋》:“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形容宝剑长大,拔出来,一头靠在天上。倚:凭借,靠着。抽:拔。

[把汝裁为三截]把你横劈成三段。汝:第二人称代词,你。裁:剪断,这里指用剑劈开。截:段。

[一截遗欧]一段赠送给欧洲。遗:送,赠给。《韩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欧:指欧洲,包括英国。

[一截赠美]一段赠送给美洲。美:指美洲,包括美国。

[一截还东国]一段归还给东方诸国。还东国:还,还给。东国:东方各国,包括日本。

[太平世界]将来创立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即大同世界。世界:本为佛家语,犹言宇宙。《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这里指世上,人间社会。

[环球同此凉热]使全世界都能受到一样的冷暖,享受饱暖安乐。环球:也作寰球,整个世界。凉热:冷暖,喻指饱暖安乐的幸福。字面上指自然气候的冷暖,实则寓指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美好境界,是双关语。

【诗词鉴赏】

《念奴娇·昆仑》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陕北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同时也意味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将要开始。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整个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步步入侵,中国大片国土沦丧,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已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在国际上,各帝国主义势力也企图实现瓜分世界的野心。肩负着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重任的毛泽东有感于此,挥笔写下了这首以反对帝国主义为主题的《念奴娇·昆仑》。

这首词通过对昆仑山千万年来功罪的评论和拔剑裁山的奇特想象,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伟大思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抱负。

上阕着重写昆仑。起笔“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三句,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写出了昆仑的高耸广袤和历尽人间沧桑的悠久历史。“横空出世”突出了它高高横亘于空中、超然独立于人世间的宏伟形象。“莽”则突出了昆仑莽莽苍苍、远大而无穷无尽的气势。“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写昆仑山常年积雪,而皑皑雪山带来的是极其寒冷。因昆仑山绵延数千公里,其寒冷笼罩的范围非常广大,所以作者说“搅得周天寒彻”。作者以奇异的想象比喻昆仑的运动变化形态及其巨大的自然作用力。“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三句写这些“玉龙”的缺点,它们曾经给江河两岸的人民带来频繁的水灾。作者把昆仑山自然的运动与人类的历史盛衰联系起来,使得昆仑不仅与人类的历史命运密切相关,而且赋予了昆仑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两句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作者那史学家的睿智眼光和革命家的博大胸襟。作者以昆仑山为祖国的意象,通过“横空”、“出世”、“莽”、“阅尽”、“飞起”、“搅得”、“横溢”的层层铺叙,使读者的心灵为之震撼。可是,有谁对昆仑山千万年历史的功过是非作过公正的评价呢?作者的一句发问,唤起了读者的深入思考。

下阕评论昆仑,借以抒发伟大理想。“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三句写作者与昆仑山对话,根据昆仑山使“江河横溢”的缺点,提出设想:不要这么高,也不要这么多雪,就不会造成水灾了。怎样才能使昆仑山不要这么高,不要这么多雪?接下来三句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作者希望能抽出倚天长剑,把昆仑山裁为三截。以下就“三截”进一步发挥想象:“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这样就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了。人类这个大家园有着大致相同的气温,不致冷的过冷,热的过热。这种写法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把昆仑山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象征,而“我”则是无产阶级的自觉代表,词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革命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理想和国际主义精神,即要消灭帝国主义,彻底改造人类社会,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大同世界。

《念奴娇·昆仑》以雄伟瑰丽的昆仑山为意象,借助奇特新颖的艺术想象,表达了作者要改造中国和世界的雄心壮志。全词气魄宏伟,意境开阔,笔力雄健,风格豪放,堪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把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结合起来,雄视百代,表达宏伟的革命情怀和巨人般的非凡气概是这首词的又一艺术特点。

【墨迹鉴赏】

这首词现在所见到的墨迹有5件,分别书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这里选用的墨迹约写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1958年。前无词牌,无标题,正文无标点符号,无署名落款,但在落款处有“右反帝念奴娇一首”八个字。竖写,共19行,行草字体。这幅作品的特点是以细线润墨写出,满纸似云气缭绕,但不显凌乱,却多随意自然,于清秀飞动中展现出整齐美。诗人完全是信笔疾书,纵横驰骋。点画虽细如发丝,其力却可悬千钧,铁线银钩,奇崛瘦劲。整幅作品字体随笔飞舞,线条飘绕,气势连贯,流畅轻健,节奏匀称,布局完美。正式发表时文字有改动。其余4件墨迹,1件前无词牌,无标题,但词末写有“调寄念奴娇 登岷山 一九三五”十二个字。竖写,有标点符号,行草。1件有词牌,无标题,词末有一段文字:“〈注〉宋人咏雪诗云:‘飞起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减,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融,为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无落款,有标点符号。横写,行草。1件无词牌,无标题,无标点符号,无落款,竖写,行草字体。1件有词牌,无标题,无标点符号,无落款,横写,行草字体。

二、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原注)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自注自解

作者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线装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

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1957年5月21日,毛泽东在学英语休息时说: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反封建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从一个侧面来批判封建主义制度的,只能这样写,否则就不是写词,而是写历史了。(林克《忆毛泽东学英语》: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9月第1版)

【题解】

沁园春,词牌名。见《沁园春·长沙》“题解”。雪:题目。

【翻译与注释】

[北国风光]好一派祖国北方的风光。北国:就是国北,国家的北部。宋代苏轼《韩维三代妻·曾祖处均燕国公制》:“是用因上公之旧秩,开北国之新封。”风光:风景,景色。

[千里冰封]千里大地都被冰冻封盖着。冰封:被冰覆盖。

[万里雪飘]万里长空大雪飘舞。以上两句是互文见义,即千里万里大地都被冰冻覆盖着,千里万里长空大雪飘舞。

[望长城内外]纵目遥望长城内和长城外。望:领起字,根据词律,领起以下四句,根据文义,领起以下七句。长城:作者当时住在清涧,北距长城约150公里。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二:“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内外: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惟余莽莽]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的一片。惟:只。余:剩下。莽莽:本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空旷无际的样子。唐代杜甫《对雨》:“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

[大河上下]黄河上游和下游的河水已经结冰。大河:指黄河。古代以“河”为黄河的专称,后泛指大河。战国楚屈原《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作者驻地清涧东距黄河约25公里。上下:上游和下游。

[顿失滔滔]顿时失掉了滚滚的波涛。顿:顿时,立刻。宋代司马光《训俭示康》:“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失:消失。滔滔: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诗经·齐风·载驱》:“汶水滔滔,行人儦儦(biā o)。”毛传:“滔滔,流貌。”

[山舞银蛇]绵延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山:这里指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

[原驰蜡象]被冰雪覆盖高低起伏的秦晋高原,像白蜡色的象群在奔跑。驰:奔驰。明代袁宏道《满井游记》:“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蜡象:白色的象。蜡:作形容词用,白色。

[欲与天公试比高]好像要跟天空一比高低似的。天公:老天爷,这里指天空。宋代陆游《残雨》:“五更残雨滴檐头,探借天公一月秋。”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须晴日]等到雪霁天晴的日子。宋代刘过《沁园春》:“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须:等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吴起须故人而食。”晴日:唐代李白《江夏别宋之悌》:“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看红装素裹]看到红日和白雪相互辉映,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披上素色的外衣。红装:妇女的艳丽服饰,也代指美丽的女子,此处两用皆可。素裹:裹素的倒装。裹:包裹,穿。素:洁白净美的服饰。宋代蒲宗孟《望梅花》:“被天人,制巧妆素艳。”

[分外妖娆]格外的美丽动人。妖娆:娇媚艳丽。三国魏曹植《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娆,用搔首兮屏营。”

[江山如此多娇]祖国的河山是这样美好壮丽。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本指江河和山岭。《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又借指国家的疆土。西晋陈寿撰《三国志·吴书·贺邵传》:“割据江山,拓土万里。”这里两种意思都有。如此:像这样。多娇:十分娇美。娇:妩媚可爱。唐代元稹《莺莺传》:“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得无数英雄竞相爱慕倾倒,为之奔走操劳。引:招致。竞:比赛,争着。折腰:鞠躬,躬着腰侍候。唐代房玄龄、褚遂良等撰《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里引申为倾倒、崇敬之意。

[惜秦皇汉武]可惜秦始皇和汉武帝。惜:可惜。这里是领起字。根据词律,领起以下四句;根据词义,领起以下七句。秦皇:即秦始皇,名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即汉武帝,名刘彻(前156—前87),汉朝武功最盛的皇帝。古代即有以“秦皇”“汉武”对举的。南朝梁庾信《温汤碑》:“秦皇馀石,仍为燕齿之阶,汉武旧陶,即用鱼鳞之瓦。”

[略输文采](他们虽然武功卓著)而文治方面稍微差一点儿。略输:稍微差一点儿。文采:本指辞藻,才华。东汉班固《汉书·韦玄成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这里含有文治的意思。

[唐宗宋祖]唐太宗和宋太祖。唐宗:即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即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开国皇帝。

[稍逊风骚](具有雄才大略)而文学才华也稍次一等。稍逊:稍微逊色。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屈原作的《离骚》,后来用以代指《诗经》、《楚辞》这两部书。又引申为文学作品的代称。这里指文章的辞采,含有文治的意思。

[一代天骄]威震一时的“天之骄子”。一代:整个一个时代。汉代王充《论衡·宣汉》:“周有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并时猥出。汉亦一代也,何以少于周?”天骄:“天之骄子”的略语。汉代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意思是上天所骄纵的人物。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本名铁木真(1162—1227),是古代蒙古族统治阶级的领袖和军事家。成吉思汗是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可汗的省称,即王。在位期间曾两次大举伐金,直至黄河北岸,又西征攻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斯、钦察联军,将版图扩展至中亚、南俄。后南下攻西夏,死于军中。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朝的始祖。

[只识弯弓射大雕]更仅仅是武艺高强,只懂得弯弓射雕而已。识:知道,懂得。弯弓:拉弓,拉满弓准备放箭。雕:一种鹰属大型猛禽,多生活在北方沙漠地带,飞得又高又快,不容易被射中,所以古代以“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俱往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已经过去了。俱:全,都。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往:动词,过去。矣:语气助词,了。

[数风流人物]要算到真正称得上风流人物的。数:查点。风流人物:指英俊潇洒、才能杰出的英雄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指无产阶级革命者。风流:本指仪表,风度。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蜀书·刘琰传》:“(刘备)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谈论,厚亲待之。”后指英俊,杰出。《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这里指英俊的,杰出的。

[还看今朝]还得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人民群众。今朝:今天早晨。这里引申为现在,当今。

【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1950年2月新华书店印行、萧三著《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第二版)首次发表毛泽东1945年10月7日书赠柳亚子的《沁园春·雪》手迹。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这首词是毛泽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首词。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今属陕西省子长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东渡黄河东征抗日,重新组建了红一方面军,定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毛泽东任总政委,彭德怀任总司令。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三),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东征部队”从瓦窑堡出发,经延川、延长,于2月5日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袁家沟是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山庄,距黄河仅10公里许。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触发诗兴,填写了这首气吞河山的伟词。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把这首词抄赠给他。作者于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的信中说,《沁园春·雪》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1945年11月14日,这首词在重庆《新民报·晚刊》首次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山城重庆不小的轰动,并迅速影响到全国。《沁园春·雪》发表后,国民党当局即组织重庆乃至全国的一些文人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雪》,以《沁园春》词牌为唱和形式,大肆攻击和贬低毛泽东及其咏雪词。在不长的时间内,国民党当局控制的报刊连续发表所谓“和词”近30首,评论文章十余篇。面对国民党当局的行径,以郭沫若为代表的重庆进步文化界人士以“和词”的形式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最终国民党当局因组织的“和词”平庸而败下阵。这场以《沁园春》唱和词的形式展开论战的激烈斗争,堪称中国现代文化史、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这首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评论历史人物,抒发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雄视百代的千古豪情,从一个侧面批判了封建主义,宣告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代表国家前途和光明未来的真正民族英雄。

上阕主要写景咏物,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起笔大气磅礴,有包举宇内之势。作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冰雪世界。“千里”、“万里”都说明地域之广,“冰封”、“雪飘”交代是冬天的风光。一天一地,千里万里,意境广阔,气魄宏大。“望”字承上启下,既望千里万里,又望北国特有景物。最显眼的景物首推“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长城、黄河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作者以“莽莽”渲染长城内外早已是一片冰雪,无边无际,以“顿失”状写黄河因为被冰雪覆盖,滔滔洪水已不见踪影,突出了冰雪的巨大威力。长城与黄河相应,写得气势磅礴。接下来望到的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冰雪覆盖的群山状如银蛇起伏向前,绵延万里,冰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驰,好像要与高高在上的“天公”一比高低。一“舞”一“驰”的动态描写,把北方冰雪世界中的群山、高原写得气雄力足,生机勃勃,显示出了一种大无畏的抗争精神。唐代韩愈《咏雪赠张籍》诗中有“厚虑填溟壑,高愁緻(zhǐ)斗魁。日轮埋欲侧,坤轴压将颓。岸类长蛇搅,陵犹巨象豗(huī)”句,毛泽东这首词中对北国高原地貌的描绘,也有大雪高与天齐的想象,特别是也有蛇与象的比喻。“山舞银蛇”与“岸类长蛇”,“原驰蜡象”与“陵犹巨象”,两两相类,可看作是对韩诗的点化而成。结片“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作者妙想奇发,着笔雪天雪景,去描绘云散天晴冬阳暖照的晴天雪景。作者以美人的装束“红装素裹”设喻,描写晴日照耀下的北国冰雪江山的风景,真正是“分外妖娆”。这也是对伟大祖国未来前景的进一步展望。

下阕着重论史抒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在结构上称为“过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句用深情的赞美承“分外妖娆”,第二句紧接首句意脉而又大开思路以启下,把上下两片连缀得天衣无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共有三层意思,作者以一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惜”字领兴,既肯定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是为如此多娇的江山“竞折腰”的英雄,又评说他们的历史局限:“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等几个历史时代的巨人给予了美学意味的评说。宋代辛弃疾《沁园春·答杨世长》词中有“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句,一连举出历史上五个著名文学家曹植、刘桢、屈原、宋玉和司马相如,用以颂扬一个杨世长。毛泽东这首词中一连举出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五个帝王,用以“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且两首词中均有“风骚”词面。两首《沁园春》的表现手法虽有相似之处,但一经不露痕迹的“借用”和点化,思想境界就无法比拟,“俱往矣”三个字一扫两千多年来为多娇江山“竞折腰”的“无数英雄”,引出今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中最具伟力的诗语,歌颂无产阶级站在社会发展潮头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先锋作用。诗人向世界宣告,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期间,曾与爱国政治家于右任相见,两人谈到诗文时,于右任对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激励后进之佳句”。毛泽东笑着答道:何若“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发人深省也!两位政治家与诗人的聚会,以诗沟通心曲,在当时传为佳话。毛泽东雄视百代,超越千古,词中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豪感与完成历史使命的自信力。这“风流人物”当然也包括伟大领袖毛泽东。

《沁园春·雪》画面雄伟壮阔,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胸怀豪迈,大有吞吐六合,包举宇内之势,其美学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高远的境界,宏伟的气象,非凡的景象,堪称中国词坛空前绝后的咏雪抒怀之作。柳亚子赞道:“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诗人公木赞曰:“不但状物写景,形肖神圆,逼真如画;而且抒怀言志,理壮情浓,意气风发。其胸襟之浩阔,真是扫空万古;其意境之高远,允称横绝六合。在咏物词中,实在可以说达到了上上乘。……‘千古词人共折腰’,此言诚不虚,且不说纳兰、东坡、稼轩,千古词人都可掩卷不观矣。”

此外,综合应用对偶、互文、比喻、比拟、夸张、映衬、象征等修辞格也是这首词的一个特色。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偶,也是互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对偶,也是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是比拟;“大河山下,顿失滔滔”是夸张;以历史上的无数英雄映衬当今的无产阶级英雄群体;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象征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等,这些都增强了词作的形式美、色彩美和语言美。

【墨迹鉴赏】

《雪》词是毛泽东诗词的扛鼎之作,也是毛泽东最喜爱、书写次数最多的一首词。这首词现在所见到的墨迹有10件,分别书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这里选用的墨迹写于1945年稍后,因为字体虽无明显的扬右抑左之势,但扬右的痕迹还较明显,这正是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书法特点。有词牌,无标题,无标点,有署名,有书写日期,并盖有白文“毛泽东印”。 这是毛泽东唯一盖上一枚名章的自作诗词书作。竖写,共17行,行楷。整幅墨迹结字润笔遒劲,严整秀丽,行笔流畅,轴线摇曳,犹如一幅写实风景画,北国风光似历历在目。由于字体圆润,全幅作品展现出亮丽的风格,如同雪原的“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从“只识弯弓射大雕”至“还看今朝”18个字,结体大出,墨气更浓,特别是“还看”、“朝”三字尤为特出,在字体的变化中倾注了书家对今天的“风流人物”的赞美之情。布局巧妙,作者情感起伏的节律跳荡于字里行间。字势与篇势和谐一致,内容与形式浑然天成,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正式发表时个别文字有改动。其余9件,书写于不同时期。2件写于1945年10月,是书赠给柳亚子先生的。一件写在柳亚子的册页上。无标点,后有“沁园春一首 亚子先生教正”11个字,“毛泽东”三字下方盖有“毛泽东印”、“润之”两枚名章,是毛泽东唯一盖上两枚名章的自作诗词书作。竖写,共16行,行楷。另一件是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八行信笺书写的。无标题,竖写,行楷字体,共8行,有标点。词末括号中写有“沁园春”词牌。6件无书写时间,无标题,无落款,竖写,行草字体,写于20世纪50年代或60年代前期。1件无书写时间,有词牌,无标题,无落款,分两栏横写,有标点,行楷字体,从字迹看,呈左高右低的倾斜态势,约写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 GCz+x0y86mBYnN6fkn0vItAVLy7B14CB1+DDwZrceaC83FBtvLzYXb1yemenmpu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