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博闻强记、才思敏捷,为人又诙谐幽默,因此有不少有趣的野史轶闻和民间传说流传下来。
一次,京城工部衙门失火,乾隆命令大司空金简召集民工重建。朝中有一官员百无聊赖,遂根据此事自题一上联:“水部失火,金司空大兴土木。”由于此句含有“水、火、金、土、木”五行,所以很久都没人能够对出下联。当时朝廷中有位状貌魁梧、老炫耀自己是南人北相的中书科,他也爱对对子,然而他左思右想,却始终得不出下联。于是他求助纪晓岚纪晓岚笑笑说:“对上此句不难,只是怕对出来有妨先生哟。”中书科急切地说:“啊,无妨无妨,只要对得上就行!”纪晓岚于是对曰:“南人北相,中书科什么东西!”
有一次纪晓岚在南书房值班,有位老太监见纪晓岚明明穿着冬天的衣服,手里却拿着一把扇子,感到十分好笑,遂说:“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此联巧妙地将春、夏、秋、冬四季相嵌,且暗含对纪晓岚打扮的讥讽意味,非常不易回对。不料纪晓岚轻松应对:“老太监,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传闻纪晓岚与和珅之间不和,当然这是无稽之谈,事实上,纪和二人是忘年之交,所谓不和只是后人杜撰而已,但以纪和二人不睦为背景,所衍生出的故事却颇为有趣:根据小横香室主人所辑《清朝野史大观》卷六《清人逸事》中《纪晓岚之机警》条云:当时纪晓岚是乾嘉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门人故交无数,颇受推崇,世人都以能得其墨宝为荣。和珅也附庸风雅,请其为自己新建的宅第题写匾额。纪晓岚挥笔而就两个大字:“竹苞”,并说是取意《诗经》“竹苞松茂”之意,以贺其豪宅落成,同时祝其家族兴旺,和珅闻言十分高兴,每有来客必炫耀一番。某日乾隆皇帝亲临和府,看到“竹苞”二字,开始颇为不解,继而忍俊不禁道:“竹苞者,个个草包是也。”和珅才恍然大悟,对纪晓岚恨之入骨。
相传,有一个庸医来求纪晓岚的“墨宝”,想借纪晓岚的名望地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纪晓岚一时却不过情面,只好替他写了一块匾额:“明远堂”。庸医不解其意,遂满意而去。事后有人问纪晓岚,他解释说:“经书上不是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和‘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的句子吗?像这样的医生,只好说他‘不行’。”听的人为之哑然。于是又问他:“假如这医生再来纠缠不休,定要配副对联,你打算怎样?”
纪晓岚却早有准备,把孟浩然一首五言律诗里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变换两个字,成为:“不明财主弃,多故病人疏”;另一副七言对联,上联是用杜甫《兵车行》诗里的现成句子:“新鬼烦冤旧鬼哭,”下联是用李商隐《马嵬》诗里的现成句子:“他生未卜此生休。”两联对仗工整,且都点明庸医医术之劣,其才思可见一斑。
纪晓岚微胖,十分不耐热,夏天里办公时常常衣冠不整。一日,纪晓岚正在军机处里光着膀子办公,忽听手下人通报“皇上驾到”。纪晓岚惟恐光着膀子有亵渎万岁之罪,可要穿衣服又来不及了,情急之中,只得钻到桌子底下。
乾隆皇帝早将一切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故意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纪晓岚躲在桌子底下,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过了一个时辰,他听不见什么动静了,才壮起胆子问:“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皇帝一听此话,板起面孔厉声问道:“好你个纪晓岚,你不接驾,还叫我老头子,是何用意?”
纪晓岚连忙叩头解释:“万寿无疆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至于子嘛,皇上为紫微星,天之子也,这就是老头子的意思。”
乾隆皇帝听罢转怒为喜。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因为聪敏过人很的老师石先生的喜爱,只是过于调皮,在院墙里偷痒了只麻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不是这样对,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无言对答,拂袖而去。不几天纪昀去见石先生,石先生怒气未消,面沉似水,稳坐太师椅,不迎不送。纪晓岚又出了怪招,从先生屋走而复返,又请教“阄”字的念法和写法。石先生并无介意,等纪昀走后才醒过味来。原来“阄”即“门内龟”,是骂自己不出门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责,暗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