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曹刿论战

时间:前684

鲁庄公取信于民,使得弱小的鲁国可以与强大的齐国一战;曹刿抓住有利时机,后发制人,使得鲁军赢得长勺(鲁地,今山东莱芜东北)之战。面对强大的对手,盲目与其一决高下是莽夫所为,应当寻找对手弱点,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求胜利。

自告奋勇

鲁庄公十年(前684)春天,齐国大军开始进入鲁国境内,鲁庄公准备迎战。鲁国人曹刿(一说曹沫)请求进见鲁庄公,有人劝曹刿,国家大事自有国君和大臣们决定,你何必参与。曹刿说:“这些大人物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如果鲁国战败,我们这些百姓也要遭殃。”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齐强鲁弱,您依靠什么和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说:“这都是小恩小惠,而且您也仅仅是分给大臣们,不能遍及百姓,靠这个不会得到百姓的拥戴。”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不虚报,对神明一向敬重。”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诚心诚意来尽力秉公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您作为国君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百姓也会因此为国君效命,我们鲁国可以凭这个条件与齐国一争高下。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请您作战的时候也带上我一起出征。”于是,曹刿跟随鲁国军队进至长勺,与齐军在阵前对峙。

决战长勺

两军对垒,布阵完毕后,鲁庄公准备传令擂鼓,希望靠先发制人击败齐军。曹刿见状赶忙加以劝止,建议相对弱小的鲁军宜坚守阵地,以逸待劳,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

齐军兵力占优,自然全力出击,一连两次擂鼓,凭借优势兵力向鲁军全线进攻,但是鲁军不为所动,严守阵地,使得齐军无机可乘,两次进攻都无功而返。这时曹刿认为时机已到,建议庄公果断进行反击。庄公于是下令擂鼓,鲁军士气大振,全线反击。此时齐军经过前两次徒劳无功的进攻已经士气低落,招架不住鲁军迅猛地冲击,全线溃退。鲁庄公见到齐军败退,急欲下令发起追击,又被曹刿所劝阻。曹刿下车仔细察看齐军后退留下的车辙,又登车远望齐军的旗帜,这才建议鲁庄公可以实施追击。于是鲁军一路追杀,将齐军逐出了鲁国边境。

一鼓作气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战斗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在兵力上齐强鲁弱,因此我们只有凭借高昂的士气与齐军对敌。作战之时,第一次擂鼓冲锋正是士兵士气旺盛之时,与齐军正面对决我方会吃亏。第二次擂鼓进攻,齐军的士气因受挫已大不如前。而到了第三次击鼓冲锋,齐军士气便丧失殆尽。此时我军擂鼓,正好士气大振,再加上前两次成功防御了齐军的进攻,也增强了将士们的信心,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齐军。此外,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兵力充足,难保不会在两军对阵的时候分兵埋伏。因此我才下车观察齐军,见他们车辙紊乱,旌旗歪斜,如果是诈败不会有如此景象,因此才请主公大胆追击。”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鲁国的获胜一方面是由于鲁庄公平日“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同时又能够听从曹刿这样一个布衣百姓的正确意见;另一方面是由于曹刿准确地把握敌我双方的优劣,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坚决的反攻,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picture

★春秋方阵、圆阵示意图 /AuQNgjzG0MsW6lj6f/dtTvdVV/c6pmRsdz3CvGUURIHSYMuV+sGYDPn0qGyj7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