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春秋早期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使人不得不佩服管仲的才华。而人们在佩服管仲那超人才华的同时,也不由得敬佩齐桓公那不计前嫌、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
周室初立之时,武王分封,把大功臣姜太公封在临淄建立齐国,成为疆域辽阔的大诸侯国。自姜太公以来,齐国王位几经更迭,倒也国泰民安。但自从传到齐襄公手中,齐国的国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襄公自恃齐国强大,对外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对内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荒淫无度。
前686年,齐国大夫连称趁襄公出游打猎受伤之机,起兵讨伐昏君,将襄公斩杀于寝宫之内。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当时齐襄公有两个儿子,但都不在国内,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今山东莒县周边一带)。当他们听到齐国国乱无君,都想抢先回国,继承王位。
因为莒国离齐国近,这对公子纠很不利。于是公子纠的老师管仲带30名精兵,快马先回齐国,想要为公子纠抢得先机。在半路上,他们追上了公子小白的队伍。
管仲见到小白一行,突然心中有了个主意,便上前施礼道:“公子一向可好?您这是要去哪呀?”小白说:“我回齐国给我父亲奔丧。”管仲说:“公子纠是您的兄长,理应由他主持丧事,公子不应该做兄长做的事情。”这时,小白的老师鲍叔牙说:“我们各为其主,你不必多说。”管仲见护送小白回国的莒国士兵对自己怒目而视,自知寡不敌众,于是佯装告退,没走几步,突然转身搭箭,瞄准小白,箭像闪电一般直窜小白心窝。小白大喊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
鲍叔牙没料到管仲会搭箭射小白,一下子竟然呆住了,等他回过神来,管仲早不见踪影了。鲍叔牙赶快过来救小白,谁知小白命不该绝,管仲那一箭不偏不倚正射在小白的衣钩上。当时小白反应神速,怕管仲再射第二箭,便咬破舌尖喷血诈死。鲍叔牙见小白安然无恙,也放下了心。另一边,管仲并不知道小白诈死,回报公子纠说:“小白已被我一箭射死了,齐国的王位非您莫属。”于是,公子纠和追随自己的人们酌酒庆贺,却不知小白早已到了齐国,登了王位,这就是齐桓公。
再说公子纠一行,不紧不慢地进入齐国境内,突然得到消息说小白已即位为王,知道事情有变,于是又匆匆忙忙地回到了鲁国。
齐桓公登上王位后,心里担心公子纠回到鲁国后有管仲辅佐,日后必成为后患,于是找鲍叔牙商量对策。鲍叔牙说:“臣可以领兵驻扎在鲁、齐边界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再派使者到鲁国讨还公子纠。公子纠已对鲁国没有任何用处了,鲁君也不会再为他与齐结仇,必将公子纠的首级拱手送来,公子纠是您的兄弟,借他人之手铲除掉,既可以免除后患,您又不失仁义。”齐桓公一听有理,便命鲍叔牙全权处理此事。
其实,齐桓公并不知道,杀掉公子纠固然是一个目的,鲍叔牙的真正目的,却是将自己的好友管仲救回来,因为自幼与管仲相识的鲍叔牙,最清楚管仲的能力。
★象首龙纹铜方甗·春秋
这是春秋早期鲁国的蒸饭器皿。甗在周代盛行,显示了春秋早期周文化在此地区的巨大影响。
齐国大军在汶阳驻扎后,鲍叔牙就派大将隰朋出使鲁国,并让他带给鲁君一封信。鲁庄公看罢,知道齐国来使的目的,果然如鲍叔牙所料,毫不犹豫地派人取了公子纠的首级,并缚住管仲一并交给了隰朋。隰朋带着管仲回到齐国,鲍叔牙早已等候多时。鲍叔牙和管仲见面非常亲切,两人闲谈一会,鲍叔牙就将要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想法告诉了管仲。管仲听了叹气道:“我本辅佐公子纠,却无力让公子纠继承王位,又没有勇气随公子纠而死,已失去了做臣子的气节。现在我要是去辅佐公子小白,公子纠定会耻笑我于地下。”鲍叔牙说:“你过去不是常常说,想成就大事的人就不能计较小的耻辱,想建立功勋的人就不能拘泥于小节吗?公子小白胸怀坦荡,志向高远,在你的辅佐下,必能大有作为,称霸于天下。你的功劳也将被后人所传颂。”管仲见鲍叔牙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便让鲍叔牙去说情。
第二天,鲍叔牙拜见齐桓公,却是先吊唁后恭贺。齐桓公很奇怪,就问:“卿为何事吊唁?”鲍叔牙说:“公子纠是您的兄长,但为了国家社稷不得不杀了他,所以我先吊唁。”齐桓公又问:“那贺的又是什么呢?”鲍叔牙说:“现在管仲回到了齐国,您得到了一个贤德的人,所以我祝贺您。”
齐桓公听到管仲两个字,顿时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地说:“管仲昔日拿箭射我,我恨不得杀了他,又怎么会重用他?”鲍叔牙说:“做臣子的,各为其主。当初管仲向您射箭,就是在尽他作为公子纠臣子的责任。如果大王重用他,他则成为您的臣子,以后定当尽全力为您箭射天下。”齐桓公让鲍叔牙先退下,说他再考虑一下。
后来齐桓公想拜鲍叔牙为上卿,让他处理朝政。鲍叔牙却说:“大王对我的器重,我感激不尽。我虽然能谨慎行事、遵礼守法,对您也忠心耿耿,但我只能做一个好臣子。我没有管理朝政、治理国家的才能。”齐桓公又问:“那治理国家的才能是什么呢?”鲍叔牙接着说:“治国的才能,是外抚四夷,内稳军心,能使国家安定,君享无疆之福,名垂青史,我没有这样的能力。”齐桓公听了又问道:“那我国现在有这样的能人吗?”鲍叔牙说:“有,此人就是管仲,无论对内对外,我都不如他。如果您连管仲这样的人才都不用,我也没什么脸面担当要职了。”
见到鲍叔牙郑重其事的神态,齐桓公心中明白,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鲍叔牙是不会故意欺骗自己的,管仲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鲍叔牙见齐桓公有些心动,就接着说:“您要用管仲,必须拜他为相,而拜他为相,必须举行隆重的仪式,不能草率行事。因为宰相之位仅次于国君,如果您简单宣布一下就算了事,我想大臣、百姓就会轻看了新宰相,而轻视宰相,就等于轻视您。”
齐桓公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全盘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等到管仲到达临淄的时候,桓公挑选吉日,亲自去接管仲,与他同车入宫,在宫中正式拜管仲为相。管仲也正式进入角色,帮助齐桓公治国安邦。他对齐桓公说:“要想得到民心,必须使老百姓富裕起来。只有百姓富裕了,国家才会富裕,国库才会充盈。”于是,管仲建议齐桓公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人民少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安心耕种;鼓励百姓发展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和徭役。管仲还向齐桓公推荐了五个有才能的人,分别担任负责礼仪的大司行、负责管农业的大司农、负责军事的大司法、负责法度的大司理和负责劝谏的大司谏,掌管这五个重要的国家部门。
在管仲的精心治理下,齐国渐渐恢复了元气,开始复兴。齐桓公也更加信任管仲,尊拜他为“仲父”,并对文武大臣说:“今后无论什么国家大事,要先禀报仲父,再禀报我,凡大事由仲父全权作主。”
★管仲拜相·春秋
在军事上,管仲还提出了寓兵于民的方法,即把百姓编成组,这些军队太平时务农、耕种、收获,闲时以围猎代替操练,齐国开始流行尚武之风。人与人、家与家互相帮助。在政治上,管仲立号令、定刑罚、重禄赏,君臣、百姓不分贫贱都要遵守法规。如果犯了法,一律追究。但在处罚的程度上,管仲不提倡残酷的刑罚,规定“死罪不杀,刑罚不罚,用盔甲兵器来赎罪”。臣民犯了罪,只要按犯罪程度缴纳一定的财富,就可免罪。
过了几年,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完成了从乱到治、从贫到富的大改变,民心齐整,国家富强,一个强大的齐国已在中原悄然崛起。后来,经过多年的战场杀伐和政治的纵横捭阖,齐桓公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称霸的国君,管仲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起用人才的胆识与胸襟,也的确令人钦佩。这对从敌对到赤诚相待的两个人,历来被人们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