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韩志远教授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开封(今属河南),其创建者为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赵匡胤即位后,仍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招降割据吴越的钱俶,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两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北宋疆域东、南临海,北境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州市、山西雁门关一线与辽接壤,西北至今陕西白于山、甘肃东部、青海东北部与西夏、吐蕃毗邻,西南与越南接壤。
北宋共历九帝,前后一百六十八年。在这长达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阶段中,可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前期(960~997)即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统治者除了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外,着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以确保宋朝统治长治久安。其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一是军制改革。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二是行政改革。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经过改革,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结束分裂局面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高度中央集权也带来“强干弱枝”,军队战斗力削弱等消极后果。
中期(998~1099)即宋真宗至宋哲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北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的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北宋户籍上有52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北宋户数已逾1246万多户。宋太宗至道二年(996),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增至5.2亿多亩。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都超过了前代。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也是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然而,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时期。军队数量猛增,官僚机构庞大,土地兼并加剧,使国家财政连年亏空,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对此,宋朝政府也试图进行改革,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结果,两次改革收效甚微,北宋逐步走向衰落。
后期(1100~1127)即宋徽宗、宋钦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阶段。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以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起义影响最大。内忧不已,外患又起。北宋长期与辽、夏、金争战不休。与西夏战事刚止,金军又大举南下。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占开封。次年二月六日,废宋帝,北宋亡。
时间:960
事先进行周密的筹划,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忙而不乱,一举底定形势,发动一场尽量不流血的政变,是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成功的主要原因。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这首《咏史》诗中千秋疑案的发生地——陈桥驿,在开封城东北20里。后周显德七年(960),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中国历史在一个小小的驿站被彻底改写。一个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王朝于此肇端,一部既令人心驰神往又扼腕叹息的跌宕历史从此开始。
从安史之乱到陈桥驿兵变的205年时间里,藩镇割据,战乱不止,国无宁日,生灵涂炭。特别是在五代十国的动乱年代里,数十年间,皇帝更换了八姓。哪一个藩镇统帅兵强马壮,他就可以做皇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历了太久的分裂,饱尝了足够的苦难。国家统一,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已成了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一伟大使命摆在了历史面前,待人承担。
青白釉人形瓷注子·北宋
此器造型奇特,将注子塑成立姿的矮胖男子像,头顶为注口,面部五官刻画细致,双手前拱捧笏状注流,矮胖的身躯外穿宽肥袍服,形成圆柱体柱身,容积大而且形体稳重,确属别具匠心。
后周世宗柴荣,犹如一颗划破漫漫夜空的流星。在他即位后很短的时间里,进行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改革。由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使得北方的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为封建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南取淮南,北伐幽燕,就在一个看似蒸蒸日上的伟大时代即将开始的时候,这颗光照黑暗年代的流星陨落了。显德六年(959),其子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这样一个年幼无知的皇帝是无法继续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的指针再次发生了偏移。
手握禁军兵权的赵匡胤,便当仁不让地站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写历史。
黄玉经火龙把杯·北宋
玉件琢制前经火烧一下,称作“经火”,此杯曾经火。杯形呈七瓣花,外围浮雕一条行龙盘绕。杯把雕成龙头,口中含珠,双前爪抓杯口。设计精巧,雕刻精细,极具宋代龙纹造型的特点。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朝廷再次接到了来自镇、定二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边防急报:契丹和北汉合兵南下,意图中原。宰相范质、王溥和枢密使魏仁浦未加核实,便急匆匆地决定派赵匡胤率殿前司军北上抵御。他们不知道,所谓辽军南侵的消息不过是赵匡胤集团制造的谣言,作为实现改朝换代阴谋的一个步骤。与这个谣言一起满天飞的,还有“点检作天子”的说法,孤儿寡母,主少国疑,政出多门,再加上“点检作天子”的“神符”,怎么能不引发“身承天命”的都点检改朝换代的野心呢?就在初一的晚上,赵匡胤率军出征前到同平章事、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在京巡检韩通家辞行,韩通之子韩徽恳请父亲趁机除掉赵匡胤,以绝后患,却被韩通制止,后周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整个开封城中的百姓都已经知晓了“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的消息,唯有后周幼主和文臣对此茫然不察。
正月初三早晨,大军出开封爱景门向北进发。军中号称知晓天文的小校苗训,宣称看到“日下复有一日”,指称这是天命授受的预兆。晚上,大军屯驻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的亲近将校聚集谋划,大家认为:“当今天子年幼无知,我们拼死拼活作战,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点检作皇帝,然后北征也不晚。”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假意出来劝阻,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却连夜派人驰返京城,让留守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做好内应,伺机待变。于是,整个军营便沸腾起来,全军将士都拥到赵匡胤住处外面,一直等到天色发白。第二天天刚亮,部分将士顶盔贯甲、手握兵刃,直奔屋内。赵匡义连忙叫醒喝醉了的哥哥,将士振臂高呼:“大军无主,愿立点检为天子!”没等赵匡胤答复,有人已经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大家跪拜磕头,山呼万岁,并将他扶上马,请他回京主持大局。赵匡胤还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己贪图富贵,想要立我为天子。如果能够听从我的命令,我就答应你们的要求;不然,我不能做你们的天子。”拥立者一齐表示唯点检之命是听。赵匡胤在马上当众高声宣布:“回京城之后,你们要保护好周朝的太后和幼主,不许凌辱朝廷大臣,不许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必有重赏,否则就要严惩不贷!”
三彩陶舍利塔·北宋
此塔出土于河南密县法海寺北宋塔基地宫。共七层, 在第二层塔身前壁设匾牌,上刻铭“咸平二年四月二十日施主仇训”。舍利塔造型秀丽、比例匀称、釉彩鲜艳,确系北宋佛教艺术精品。
随后,大军回转,自开封仁和门入。由于有石守信、王审琦的配合,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受到将令节制的大军亦秋毫无犯,解甲归营,京城的秩序很快安定下来。
这时,正值早朝,后周幼主和文臣们听说兵变的消息,顿时手足无措。范质抓着王溥的手,长叹道:“仓促遣将,我们的罪过呀!”此时,稍微清醒的只有韩通,他企图回家组织部下抵抗,行至中途,便为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发觉。王彦升追到韩府,将韩通父子一并斩杀。
赵匡胤回到都点检公署不久,范质、王溥便被将士们拥至。赵匡胤见了他们,呜咽流涕道:“我受世宗厚恩。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刀架在脖子上,两位文人宰相当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持剑怒目的军校罗彦环不失时机地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王溥吓得立刻下拜,范质没办法也只好随后跪下,口呼万岁。在军人的刀锋之下,顾命大臣改换门庭,孤儿寡母所能做的只剩下拱手让出江山了。
赵匡胤等迅即来到崇元殿举行禅让礼,赵匡胤的党羽、翰林学士承旨陶穀立即拿出后周皇帝的退位制书。赵匡胤在殿下拜受后登殿即皇帝位。次日下诏,因其所领归德军节度使州名宋州(今河南商丘),建国号宋,改后周显德七年(960)为大宋建隆元年(960),宋朝正式建立。赵匡胤死后被尊谥为太祖皇帝。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赵匡胤时年34岁。
在开封安定数日后,宋太祖还赠予殉周的忠臣韩通中书令的官职,以礼厚葬,嘉奖其“临难不苟”的精神。对于王彦升则怒其擅杀,终生不授其节钺以示惩罚。这无疑也是在告诉新朝的群臣要效法忠贞,讲求气节。
陈桥驿兵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中原由乱到治,由分裂走上了统一,安史之乱后长达205年的军阀混战至此终结。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陈寅恪先生评论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个文化辉煌的时代,无疑就是以陈桥驿兵变上演的黄袍加身而开其端的。
山鹧棘雀图轴·北宋·黄居寀
此画为北宋画院画家黄居寀所作。所绘野水坡石、竹草棘枝,衬出神采各异的鸟雀。在鸟雀之中,又着意刻画近处的山鹧,细致入微。
时间:961
一席酒宴,一段谈话,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就此顺从地交出军权,这在充满血腥与阴谋的古代政治斗争中,无疑是个戏剧化的传奇一幕。
“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一旦天下平定,君主往往便要大杀功臣,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诸如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就是这样的典型,然而同样下层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非但不杀勋旧,反而采取一种和平的策略,让君臣都得到较好的结果。
宋太祖赵匡胤凭借自己手中的军权,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后周,成为中国北方的统治者。登基伊始,为了嘉奖参与“陈桥驿兵变”的将领,宋太祖分别任命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为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这样一来,皇帝直辖的禁军分别由这些老将统率。如此安排固然在兵变之后迅速稳定了军情,然而这些禁军主要将领的威望与权力,很快就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禁军的阻碍。
出身军旅、又经过“黄袍披身”的皇帝深知兵权的重要性,在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他看到国内局势已经得到控制,便决心解除这些禁军将领的兵权。这一年的闰三月,赵匡胤解除了慕容延钊与韩令坤等人的禁军统帅职务,让他们出任外地藩镇节度使,并宣布不再设置殿前都点检一职。
在此之后,赵普几次建议赵匡胤进而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军职,宋太祖起初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于是赵普对他说:“如果石守信的部下有人贪图富贵,拥戴他们仿效陈桥驿兵变,将黄袍披到石守信的身上后,这些人还会继续忠于您吗?”这番话让宋太祖忧心忡忡,决心彻底解决禁军将领兵权的问题。
同年七月,赵匡胤把石守信等旧部召来饮宴。当众人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他们说道:“如果没有你们出力拥戴,我是坐不上这个位置的。但是你们是不知道当皇帝是多么困难呀!我自从做了皇帝之后,每天晚上不是睡不着,就是做噩梦,说实话还不如当节度使的时候快乐。”石守信等人忙问为什么这样。宋太祖道:“这不是很清楚的嘛,我这个皇帝的位置,世上有谁不想要呢?”听罢,众人慌忙离席,跪倒在地上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宋太祖感叹道:“话不能这样说的,我知道你们没有异心,不过你们的部下就难说了。他们若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富贵,一旦将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到时候就算你们不想当皇帝,又能够办得到吗?”
这一席话让众将面面相觑,知道自己因为手握重兵受到君主的猜疑,搞不好会有杀身之祸,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惶恐得哭泣起来,纷纷要求宋太祖指明一条“可生之途”。赵匡胤开导众将说:“人生在世有如白驹过隙,只是短暂的瞬间。贪求富贵的人其实不过是想积累财富,多多享乐,不让后世子孙陷入贫困。你们不如放下军权,到各地去购买良田美宅,颐养天年,为子孙留下永世的产业。赵氏宗室也同你们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宋太祖是在用保证其荣华富贵的承诺来向将领们换取兵权。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如此推心置腹,不留回旋余地,且此时宋太祖威信极高,只得俯首听命。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禁军宿将同时上表说自己有病,请求皇帝解除他们的军权,宋太祖顺水推舟,欣然同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后赵匡胤遵守自己的许诺,与这些旧部结成姻亲,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之女嫁给了赵匡胤的三弟赵光美。
经过“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选拔了一些资历较浅、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又不断分化和削弱他们的权力,分别设立殿前、步兵、马军三个互不统帅、直接听令于皇帝的都指挥使来统领军队。同时在朝廷中设立枢密院,专门负责军队调动。这样一来,三个都指挥使的统兵权与枢密院的调兵权分开,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了兵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