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徐图霸业

时间:1356

徽州名儒朱升看到朱元璋胸有大志,便送给了他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遵循这九字箴言,花了整整10年时间,厉兵秣马,韬光养晦,最终逐灭群雄,一统天下。

朱升献策

朱元璋于至正十六年(1356)攻占集庆后,继续东征西讨,欲成就帝王之业。此时的朱元璋,虽有立国安邦之志,却少立国安邦之谋。当他听说徽州(今安徽歙县)有个叫朱升的学者,饱读经书,满腹经纶,便很想向这位学者讨教。次年,起义军攻占徽州后,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大将邓愈的陪同下拜访朱升,请求朱升出山辅佐,结果却遭婉言拒绝。无奈之下,朱元璋向朱升请教安邦定国良计。朱元璋礼贤下士,且胸怀大志,给朱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念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学以致用,理当救国,朱升沉思良久道:“我送您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大亮,当即拜朱升为中书咨议。

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策略,朱元璋最终得以傲视群雄,夺得天下。

藏兵洞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升送给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箴言里蕴涵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所谓“高筑墙”,就是要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做皇帝的第一步是要把位子坐稳了,那就必须得建筑好防御工事,巩固自己的地盘,不到时机成熟,不要暴露自己的野心。至正十五年(1355),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朱元璋遥奉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为“大宋皇帝”,增强自己在军队当中的影响力。每年正月初一,军帐中就要设立一个御座,向韩林儿拜礼。朱元璋在很长时间内,都把韩林儿的旗号摆在前头。直到攻克南京以后,他开始采取“高筑墙”的策略,巩固这块地盘。南京的城墙坚固而雄伟,大部分都是用花岗石或石灰岩的条石砌成。南京城墙始开城门13座,有的还建有“藏兵洞”,战时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军事物资,这种特殊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市中极为少见。

要维持长期的战争,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所以要“广积粮”。于是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发展生产,他任命经验丰富的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兴兵屯田,大修水利;为保证军饷,他规定在“根据地”内,如果老百姓要贩卖食盐和茶叶,就要向他的军队交税,作为军饷。同时,朱元璋还铸造了大中通宝钱,发行货币。这样,朱元璋不仅仅有了粮食,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起义军称王,如果在实力、威望未达到适当程度时进行,反会失败,“缓称王”就是一种韬晦之计。当时,在长江的中游,陈友谅、张士诚等纷纷称王,只有朱元璋还一直用着韩林儿的“龙凤”年号,没有称王。后来,起义军纷纷北伐讨元,朱元璋按兵不动,暗中却壮大势力。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以前,朱元璋一直尊奉韩林儿为帝,北面为臣,维持着相互呼应的同盟关系。朱元璋认为“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足定也”,他的军队所过之处,都能够保持当地社会的安定。朱元璋后来也把仁义作为治国的方略。

正是因为有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方针,朱元璋才能营建起一个巩固的根据地,为他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犀角雕蟠螭耳荷叶杯·明 xEd/7gXZUigbNLAwtKUH1BhTiUTFBsz4XK/tbCtXJja2FK+ux7h7uEHOQP+ipV3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