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亚瑟王的时代

——不列颠的诸国混战

罗马人撤离不列颠到诺曼人征服它的这段时期,在后世被附会为亚瑟王和他的传奇英雄们的时代,但是真实的历史却并不浪漫,虽然也不乏英雄气概和伟业丰碑,但不列颠的历史却依然风雨飘摇、苦难不断。这是民族迁徙的时代,是未来的国家在动荡中萌芽的时代,是历史的阵痛期。

凯尔特人引狼入室

自公元初年成功占领不列颠岛之后,罗马帝国对英国进行了长达400年的统治。当时的不列颠人是现代威尔士人的祖先凯尔特人,他们在罗马人占领不列颠之后,也被编入了帝国,成为其一部分。然而,从4世纪后期开始,罗马帝国开始面临一波又一波野蛮的马上民族的侵袭。为了对抗欧洲大陆上的入侵者,罗马帝国不得不撤回其在不列颠岛上的军团。罗马人撤走后,变为独立自治的不列颠很快卷入了内部冲突之中,并也面临着来自异教蛮族的攻击。5世纪中叶,为了驱逐异教的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当时的不列颠国王沃尔蒂格恩做出了一个后患无穷的决定——他向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撒克逊人求援,并许下了丰厚的条件。但沃尔蒂格恩却没有料到,撒克逊人虽然成功如约驱逐了皮克特人,但其自身却成为不列颠人更为强大的敌人。

人头形圣遗物箱

这座圣遗物箱高34 厘米,是12 世纪初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作品。

尽管不列颠人支付了庞大的报酬,却仍然无法满足这些蛮族的贪欲——不列颠岛土地肥沃,城市富裕,而且地处交通便利的位置,因此,撒克逊人兴起了征服该地的念头,并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日耳曼的其他部落和民族,如朱特人和盎格鲁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由于这三个部族语言文化同一,当时的不列颠人仍统称他们为“撒克逊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所谓的“日耳曼人征服”,也称为“条顿人征服”。

亚瑟王的传说

传说中伟大的亚瑟王(King Arthur)就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这段时期里,以凯尔特人的英雄的身份登场了。据说,亚瑟王是不列颠国王尤瑟的儿子,其在魔法师梅林的帮助下,率领骁勇善战的圆桌骑士们东征西讨,最终建立起一个强大而统一的王朝。

作为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有关亚瑟王究竟是否真有其人,其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源自何处,皆无从考察。一般认为,亚瑟王的原型生活在6世纪左右,其可能是凯尔特人部落的一个首领,或者干脆是一个或几个英雄形象所糅合在一起塑造的人物。

而撇开传说具有强烈罗曼蒂克和英雄主义气质的神话成分,亚瑟王的传说生动反映了凯尔特人波澜壮阔的反抗异族入侵的运动。

不列颠凯尔特人的神话中,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与圣杯在一起聚会。

9世纪时威尔士的修道士兼历史学家内尼厄斯在其作品《不列颠史》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位伟大的英雄反抗撒克逊人的12场战役,并称亚瑟“和不列颠诸王并肩作战,但他才是战役的领袖”。

内尼厄斯生动地描述道:亚瑟和不列颠岛上的其他领主联合起来对抗撒克逊人,亚瑟是他们的首领。第一次战斗发生在莱茵河口。第二次到第五次在林赛境内的杜布格拉斯河。第六次在巴苏斯河上。第七次在卡塔克特·卡里登,即卡里登森林。第八次是吉纳亚城堡之战。在这次战斗中,亚瑟肩扛圣母神像。在耶稣和圣母的保佑下,异族人被打得狼奔豕突,许多人沦为不列颠人的刀下鬼。第九次战斗在莱格宁斯城。第十次在特里比特河岸边。第十一次在安格尼德山上。第十二次在巴顿山,别人根本没有参与,亚瑟单枪匹马就轻取960人的性命。在这12次战斗中,亚瑟均大获全胜。

此后数百年间,有关亚瑟王的故事开始借吟游诗人之口在欧洲广泛流传,内容渐成体系,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其中,公认的最为完整地描述亚瑟王传奇的文学作品是15世纪的英国作家托马斯·马洛礼编写的《亚瑟王之死》,该书在西方流传之广可谓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战国七雄

尽管传说中的亚瑟王最终于巴顿山一役中一举击溃了撒克逊人,将所有外来侵略者驱逐出了英伦,但从现在残存的对那段历史的文献记录来看,当时的凯尔特人最终未能阻止日耳曼民族的入侵。

凯尔特人被击败后,一部分人逃到了现在的威尔士以及英格兰西南部的康沃尔地区,还有一部分人越过英吉利海峡定居于现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而作为战胜者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慢慢地在这块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土地上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

这个巨大的巨石建筑群占地大约11公顷,由许多块重达50吨、高8米的蓝砂岩石组成。在英国人的心中,它有着无穷的神秘色彩。

自6世纪起,英国出现了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核心的7个“蛮族”国家——肯特、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麦西亚、埃塞克斯、萨塞克斯和韦塞克斯,这即是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英国的这段历史堪比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期间各国间烽烟四起,群雄并出,争王称霸。肯特是第一个建立的独立王国,同时也是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个王国的创建者就是曾与不列颠人国王沃尔蒂格恩签订友好协议,协助其击退皮克特人但最终却调转枪口的撒克逊人首领亨吉斯特。到了6世纪末,肯特王国的第五代统治者艾特尔伯特成为第一位称霸大不列颠岛的国王,据说其霸权范围一直延伸到杭伯河以南区域。597年,艾特尔伯特在首都坎特伯雷接待了罗马教皇格利高里派出的传教使节圣奥古斯丁,并在圣奥古斯丁的影响下,接受了洗礼,成为七国中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国王。

第二位接受基督教的国王是诺森布里亚的第四任国王埃德温,他也是继肯特的艾特尔伯特之后,七国时代中第二位称霸的国王。诺森布里亚最初是由两个以迪斯河为界,分别叫作伯尔尼西亚和德拉的独立小王国组成。伯尔尼西亚的国王埃特尔弗里特将两个小王国合并为诺森布里亚王国,并为王国增加了苏格兰和威尔士的领地。然而,不久之后,此前被吞并的德拉王国的王子埃德温起兵复仇,打败了埃特尔弗里特,自己当上了诺森布里亚王国的国王。627年,埃德温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而在这位国王的出色治理下,诺森布里亚也迅速在英格兰建立了霸权。不过,好景不长,632年,威尔士的格温尼德王国与麦西亚王国结盟,合力攻打诺森布里亚,埃德温在战争中被杀死。埃德温死后被教会追封为圣徒,因此他又被称为诺森布里亚的圣埃德温。而此后的诺森布里亚王国则连番动乱,国势衰微。

这一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国王是韦塞克斯的埃格伯特。还是王子时的埃格伯特曾因王位继承纷争而逃至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的宫中避难。直到韦塞克斯前任国王过世他才返回不列颠继承了王位。

手握战斧和盾牌的蛮族战士

正是在埃格伯特的手中,韦塞克斯王国先后征服了七国中的部分王国,将它们的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并首次将其统治下的国家称为英格兰。

然而,获得初步统一的英格兰却很快因新的敌人的来临而陷入了漫长的痛苦时期——他们就是来自丹麦和挪威的维京海盗们,英格兰人统称他们为丹麦人。此后的数百年,尚未完成“安内”工作的英格兰人只好分出大部分精力“攘外”,苦苦与这些海盗们周旋,对付他们烧杀掳掠和侵占领土的行为。 VG5INuOphJN89kHZ8x2Y74f1iW0iOMI18XAv/NaxjN1LikcNJqSKzZv5DLzmV0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