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里克王朝的兴衰
他们是“罗斯人”。他们来自北欧,他们来自东斯拉夫,他们来自波罗的海南岸……他们是北欧人,他们是斯拉夫人,他们是波罗的海人……
根据史书记载,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受诺夫哥罗德贵族的邀请,于862年兵临诺夫哥罗德城,平息了叛乱并建立了留里克王朝。留里克死后,奥列格(传说他是留里克的亲戚)继位,他于882年占领了基辅,随即将统治中心迁至基辅。在其扈从们的支持下,奥列格合并了留里克家族的各支系,在征服第聂伯河流域的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及其他民族部落的基础上,将基辅罗斯的版图扩张到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迄顿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南到黑海北岸,形成了疆域广袤的基辅罗斯公国。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
奥列格被尊称为“大公”,其之后的统治者也都沿用这一称号。他开创了基辅罗斯的国家体制,继任者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巩固。到972年,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已经使基辅罗斯的国家体制和地位在东欧平原上得到确立。然而,由于斯维亚托斯拉夫常年与军队在外出征,国家由他的三个儿子共同管理。在他死后,兄弟间的战争随之而来。直到980年,小儿子弗拉基米尔在外国雇佣军和当地人的支持下,打败了其长兄雅罗波尔克成为整个基辅王国的统治者。
弗拉基米尔继任大公以后,在很多方面延续了先辈的政策。重新恢复了在内战中一度动摇了的基辅公国的权威,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在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建筑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同时还加强了首都基辅和南部各重镇的防卫,有效地防止了佩切涅格人的偷袭,保卫了罗斯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自己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荣誉。
然而,弗拉基米尔的伟大声誉源于他与拜占庭的关系,特别是他皈依基督教的举动。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毅然摒弃传统的多神教,捣毁所有神像,通过同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了希腊正教派的基督教,并把基督教定位为罗斯的国教。他强令基辅臣民跳入第聂伯河参加集体洗礼,史称“罗斯受洗”。同时,他还在罗斯各地兴建教堂、修道院,派遣教士分赴国内各地进行传教。他的一系列宗教措施符合罗斯新兴贵族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大公的权力,增进了对罗斯国家统治权威的认同和服从意识。他发展了文字和教育,加强了罗斯和拜占庭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罗斯文化、习俗及日后历史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基督教还提高了基辅罗斯的国际地位,使它摆脱落后愚昧,跻身于欧洲文明国家的行列。
弗拉基米尔战胜自己的兄弟继任大公,一度控制了罗斯全境,然而这种统一仅仅维持到他死后。11世纪初,分封各地的诸子王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相互厮杀。弗拉基米尔的长子斯维亚托波尔克在争权中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弟弟,因此获得“罪大恶极”的诨号。而他自己则被另一个兄弟——分封在诺夫哥罗德的雅罗斯拉夫打败。雅罗斯拉夫最终登上了基辅大公的位置,但直到1036年,他才再一次统一了罗斯全境。
随着罗斯社会的发展,以诸子王公为代表的地方封建势力日渐勃兴,而基辅作为全国性政治权力中心的地位则大为降低了。即使雅罗斯拉夫个人的显著政绩也未能遏制住国家分裂的趋势。雅罗斯拉夫死后,争夺大公之位的战争再起。到12世纪中期,罗斯国家基本上已经解体,罗斯的历史进入了封建割据时期,基辅大公对其他领地的政治影响力已经消失了。各王公之间的割据战争大大削弱了罗斯国力,内部的四分五裂给外族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到13世纪,面对东西方的同时入侵,分裂状态下的罗斯各公国显得软弱无力。1240年的基辅已经萎缩成为一个曾经伟大的城市的影子——隐没在蒙古人的统治下。
基辅城古代的城门——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