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会与异端的斗争
正统与异端伴随着基督教发展的漫长历程,异端所表现的是对教义的不同理解,而正统教会的残酷镇压也不过暴露了基督教黑暗和血腥的一个侧面。异端对正统教会的反抗奏响了16世纪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先声。
公元6世纪以来,基督教迈入其黄金巅峰时代,整个西方唯基督教独尊。当历史的脚步叩开10世纪的大门,基督教也受到所谓“异端”的挑战,直至15世纪,正统与异端论争不已,混战不休,西方基督教会陷入狼狈不堪的窘境。
在基督教的历史上,异端指违背基督教会正统教义的神学观点、教义、言论或行动,分为异端罪和异端嫌疑罪。它源自公元2世纪,当时为坚持一神论,信仰唯一的正统主张而把与基督教不同的神学观点和教义视为异端,但专指教义的错误。至中世纪时期,异端还包括基督徒生活与操持方面的错误,凡不遵守教会的节期与礼仪,怀疑和攻击正统教义的言论和行动,皆被纳入异端。
辉煌的罗马在公元3世纪全面危机的袭击下,帝国的大厦终于坍塌崩溃,基督教作为犹太教和希腊文化的混血儿,接过负载着传递文明的接力棒,欲使全世界都回荡着《圣经·新约》的声音,每个角落都充斥着耶稣基督的福音。但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基督教的美梦,一路坎坷荆棘。然而,无论是克林图的仿佛论或依靠灵智得救的诺斯替派,还是以神为天地之君的神君主义及阿里乌主义、阿波利拿里主义,再或是聂斯脱利派、优迪克的一性论、多纳图主义与贝拉基主义等这些早期的异端分子,都被高傲的基督教会狠狠地踩在了脚下,整个西方唯基督教会独尊。
伴随着西欧日渐成熟的封建政治经济体系,城市的市民作为新生的力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开始同封建主进行反复的斗争。商品货币经济及交通的发展,各地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使西欧社会的阶级矛盾日趋复杂化、尖锐化。1054年东西教廷分裂的一声巨响,主教续任权的争夺引起政教冲突,教会受封建势力的蚕食而组织松散,教廷骄奢淫逸、腐化成风、尔虞我诈、无恶不作,觉悟的教徒起身斗争,所谓的异端运动由此兴起。在1000年至1500年这个特殊的信仰时代,基督教作为封建统治的坚强堡垒和精神支柱而占据统治地位,谁与正统教会和罗马教皇所维护的教义、教规相抵触,谁就会被烙上异端的标记。但面对所谓正统教会的残酷迫害,异端挑战者们誓死反抗。正统教会与异端,究竟谁会越过楚汉的河界成为霸主呢?一场统治与反抗的血战徐徐开幕。
“还我一个纯洁的教会!”这是来自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阿尔比派发自内心的呐喊。该派认为有善恶两神的二元论教义,基督非上帝,他和圣灵只是受造者;恶魔是地上的主宰,视教皇为魔鬼的替身,善是精神,恶是物质,上帝的任务就是把人从罪恶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反对教会权力及烦琐的机构和仪式,谴责教会聚敛财富,憎恶物质享受,主张素食;憎恶一切性行为甚至反对结婚,主张信徒洁身自好来改造社会,拯救自己与世人,因此又称“纯洁派”。它积极参加农民起义,并在法国南方的影响力大过罗马教廷,而如此嚣张的气势让该派付出了血的代价。
戈雅《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侦察和审判异端而在13世纪设立的特殊机构,也被称为异端裁判所或宗教法庭。目的在于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
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召开第三次拉特兰宗教会议,宣布惩罚阿尔比异端,动员西欧各国加强对异端的暴力镇压。1184年,教皇卢修斯三世与德皇腓特烈一世联名声讨异端教派,发布《反对异端》通谕,命令各区建异端审判法庭,规定对异端分子的刑罚。1209年,英诺森三世组织十字军讨伐阿尔比派,十字军大事屠杀劫掠,教皇特使指示:“只管把他们统统杀光,让上帝去分辨谁是他的子民。”1233年,阿尔比派遭到决定性失败,这个富庶的南方城市沦为废墟,灿烂的普罗旺斯文化毁于一旦!
12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异端运动领袖阿诺德,这匹“披着羊皮的狼”由于攻击教会腐败而被逐出意大利。他斥责红衣主教团是“一伙偷窃犯”,教皇权威的后盾只是火刑和刀剑,他以压迫掠夺无辜人民而充实私囊,不配叫人服从和尊敬。在阿诺德的带领下,群众捣毁枢机主教的官邸,痛打枢机。而阿诺德却为此成为教皇绞刑架上的冤魂,残酷的教皇怕他的遗体成为群众崇拜的圣物,便将一团灰烬抛入台伯河。台伯河汇聚万千群众的泪水,奔腾着为他送行。
“还我一个纯洁守贫的天堂!”这是法国韦尔多的怒吼。他渴求过简朴的生活,践行使徒守贫的精神,于是,在新婚之夜离开娇妻,踏上了追求纯洁守贫的天堂的漫漫长路。以威克利夫为代表的来自大不列颠的贫穷教士建立了清贫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教会的喃喃祈祷,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毫不客气地赐给他一顶“异端”的帽子。迫于教皇网罗密布的搜捕,威克利夫被迫幽居在路特沃斯教区,于1384年悄然离世,贫穷教士的祈祷声戛然而止。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然而,历史的不断推进只是胀大了教会僧侣们的胃口。14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地租一时间成为引领潮流的弄潮儿,而僧侣封建主们的剥削却变本加厉。罗马教廷把贪婪的目光瞄向了银矿丰富的捷克。身兼布拉格大学校长又是本校高才生的英雄勇敢地站了出来,藐视着贪婪无耻的教会。他就是约翰·胡斯。
他以教区长的身份传布威克利夫的思想,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与贪婪,呼吁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公开指责贩卖赎罪券,号召人民坚决抵制“穿着僧衣的狐狸”;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的最高权力,并于1409年以布拉格校长的身份颁布大学敕令,将德意志人从布拉格大学清扫出门,而布拉格大学也就成为“胡斯战争”的中心地。1412年,教皇下令撤去胡斯的校长职务,并粗暴地将他逐出布拉格。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英雄果断坚定的脚步,捷克的南部处处留下了英雄的足迹。1414年的康斯坦茨宗教会议上,胡斯誓死捍卫自己的学说,并庄严宣告:“我信仰全能的主——上帝,为了他而耐心地忍受着这种屈辱,我相信他不会收回今天我希望在他的王国里饮的这杯赎罪酒。真理的福音,我已传扬,今天我将高兴地去赴死。”至死不渝的英雄,高唱圣歌,从容面对死亡的威胁,含笑烈火中,灰撒莱茵河。但捷克的人民不会忘记他,他们正以持久轰烈的“胡斯战争”祭奠莱茵河的亡灵。看,议员们一个个被扔出窗外,德意志的贵族和教士正在狼狈逃窜。然而,残忍的教会一次次地出动十字军,“胡斯战争”的后继者们都相继成为十字军马蹄和刀剑下的冤魂。尽管异端在10世纪至15世纪不断向基督教正统发起了一次次冲锋,基督教“就要唯我独尊”,怎样的风雨洗礼都无法动摇教会正统的地位,而异端终在教会残酷血腥的镇压下,以付出宝贵的生命作为反抗的代价。
异端裁判所是埋葬异端的坟墓。这个残酷的嗜血机构在13世纪逐渐制度化、普及化,它将异端连根拔除。罗马教会借助对托钵修会即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控制,秘密审理异端罪和异端嫌疑罪。一般以被告的口供和证人的证言为证据。人们一经被控,绝难幸免。以逼迫的方式使异端分子就范是教会惯用的手段,它开除信徒教籍,没收财产、流放、监禁或处死异端分子,焚毁异端的典籍、文献等,而没收的异端财产,由国家、异端裁判所官员以及主教和审判官均分。血腥的异端裁判所使阿尔比派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韦尔多派也力量锐减。裁判所可谓是教会清除异端的大功臣,弥漫着残忍和血腥的气息。
发动十字军是教会粉碎异端抵抗的又一手段。1095年,教皇乌尔班就在克勒芒召开一个大规模的宗教会议,号召停止封建混战,到东方去和异教徒做斗争,夺回“主的坟墓”,拯救“圣地”耶路撒冷,他指出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土地肥沃,如同天堂,它等待你们去救赎。在教会的煽动下,十字军迈开了征讨的步伐。阿尔比派惨遭失败,灿烂的普罗旺斯文化毁于一旦,“胡斯运动”的终结等等,这一切都是教会发动十字军的“战果”。十字军不仅是罗马教廷进行圣战的队伍,更是他们对付异端的武器和掠夺抢劫的工具!
10世纪至15世纪正统教会与异端的斗争,正统教会对异端的残酷镇压,都对后世的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奏响了16世纪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号角!
异教徒著作被焚烧
宗教的不宽容性,也表现在对异端教徒的镇压上,异端教徒不仅本身要受到审判,就连他们的著作也无法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