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欧洲大陆的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追溯其起因,则要从19世纪欧洲大国之间的争斗说起。

铁血宰相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8月,结束于1918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波及全球范围的世界大战,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卷入了这场灾难之中,最终的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战争的敌我双方分别是协约国和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国和塞尔维亚等组成了协约国,共同对抗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主要战场都是在欧洲。

要追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缘起,还得从“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说起。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的小镇兴奥森,从柏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政府部门担任书记员,由此走上了从政之路。之后,俾斯麦当上了议员,并先后担任普鲁士驻俄国、法国公使。1862年9月22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以便重整普鲁士王国的军事力量,完成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在俾斯麦就职后的首次议会演说中,他慷慨激昂地对议员们说:“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在俾斯麦大刀阔斧的改革治理下,普鲁士开始大力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军事力量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显著提升。不久之后,普鲁士军队小试牛刀,在1864年和1866年分别击败了丹麦和奥地利,为自己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普鲁士的迅速崛起,欧洲大陆的法兰西帝国坐不住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开始策划对普鲁士王国的军事行动。

德国的崛起

1870年8月2日,法国军队在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鲁士发动了进攻。在此之前,拿破仑三世轻松地将此次出征行动形容为“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他过高估计了本国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过低估计了普鲁士军队的作战能力。俾斯麦等待这一天已经很长时间了,普鲁士的军队也为这一天的来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法军的进攻无异于自投罗网。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三天,普鲁士军队就转入了反攻,法军很快溃不成军并撤回法国境内转入防御。面对这么好的机会,俾斯麦当然不能放过,直接命令军队追入法国境内进行作战。至8月中旬,法军的两股主力分别被普鲁士军队包围在色当、麦茨两地,而在色当被围法军中还包括御驾亲征的法皇拿破仑三世。9月2日,已陷入山穷水尽境地的拿破仑三世不得不率领8.3万法军向普鲁士投降。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法国上下一片哗然,资产阶级乘机发动政变,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新政府面对普鲁士即将展开的新一波进攻,不得不向威廉一世发出了停战请求,并随即接受了普鲁士提出的条件极其苛刻的停战合约,即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给普鲁士,并赔偿50亿法郎。

1871年1月18日,这一天是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的纪念日,威廉一世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凡尔赛宫举行登基仪式,向全世界宣告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诞生,而他本人则顺理成章地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就在德意志全国上下欢庆荣耀的时刻,法国人的内心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而这颗种子会在40多年后破土而出。

俾斯麦

俾斯麦可谓19世纪政坛上的传奇人物,他崇尚武力,在俄、法、奥三国间纵横捭阖,最终统一德国,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在取得了普法战争的辉煌胜利之后,俾斯麦对法国却并没有丝毫松懈,因为他很清楚,假以时日的话,法国人会最终缓过劲来,到时他们会找德国进行战争清算的。俾斯麦开始采取结盟政策,从而达到孤立法国的目的。俾斯麦打的如意算盘是希望德国能与奥匈帝国、俄国结为“德奥俄三国联盟”,但由于奥匈帝国和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问题上素来就有摩擦,因此这个联盟一直没能谈拢。

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俾斯麦不愿意再等待下去,于是在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宣布结为盟友,建立起紧密的攻守同盟。俄国得知德奥结盟的消息后深感不满,向德国发出了措辞严厉的质询。俾斯麦早已预见到俄国会有此反应,立即向俄国派出了代表,一来向其解释这样做的原因,二来寻求单方面与俄国签订攻守同盟的条约。在他的不断努力与斡旋之下,德、俄两国在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之后,终于在1887年签订了同盟条约。而在此之前,德国还和意大利于1881年签订了同盟条约,后者刚刚在与法国争夺北非突尼斯的冲突中失败,正希望通过这个同盟条约来牵制法国。就这样,在俾斯麦的努力下,德国获得了一定数量同盟国家的支持,这其中与奥匈帝国的结盟是最重要的。

德意志皇帝加冕典礼

1871年1月18日上午,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画面中间的持盔者)成为德意志帝国首相。

军备竞赛

1888年,威廉二世继任德意志皇帝,他在随后的很多大政方针上和俾斯麦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久而久之,威廉二世对俾斯麦越来越疏远,很多事情的决策也都不再找这位为德意志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商量了。两年之后,已经完全心灰意冷的俾斯麦向威廉二世提出辞呈,并很快获得了批准。

随着俾斯麦的离开,威廉二世不再寻求与更多国家结盟,而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德国和俄国的同盟条约也因为俾斯麦的下野而没有续约,这为日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法国则乘虚而入,在1892年与俄国正式结成“法俄同盟”。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了“挚诚协议”,虽然这个协议不是军事同盟,但通过这份协议,英法两国走到了一起。之后,在法国的一再撮合之下,英国和俄国在1907年就它们之间的殖民地纠纷达成了共识。同年,法、英、俄三国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宣布结为三国同盟,以共同应对德国带来的威胁。至此,欧洲大陆分裂成了协约国、同盟国两大阵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与日俱增。

两大敌对阵营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战争机器的规模越来越大。德国在1900年开始大规模扩充海军力量,力图突破英、法两国海军在海上可能对德国采取的封锁。而作为老牌海上强国的英国为了巩固其海上力量的优势,从1905年开始建造排水量高达17900吨的“无畏”号战列舰,由此拉开了各国海军竞相建造超级巨舰的序幕。而当德国于1907年宣布自己也开始建造类似“无畏”号战舰的时候,英国则立即决定采取2∶1的建造比例进行对抗,即德国建造一艘无畏舰,英国就建造两艘,在该型战舰的数量上始终对德国保持两倍的优势。陆军方面,从1880年到1913年,德国的常备军数量从42万最终扩充到87万,法国从50万扩充到80万,俄国从80万扩充到140万,而奥匈帝国军队则从27万猛涨至80万,由此可见当时军备竞赛的激烈程度。

此外,两大阵营还在一些敏感地区发生了直接的纠纷与冲突。1905年3月31日,威廉二世在出访摩洛哥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德国将“保护”摩洛哥的“独立”,由此引起了法国的强烈不满,德法两国关系彻底陷入僵局。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部落起义,法国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于同年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由,出动“豹”号战舰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与法国军队形成对峙,战争一触即发。但最终由于英国站在法国一边,德国不得不选择了退却,被迫承认法国为摩洛哥的宗主保护国。这两次摩洛哥危机让本来就剑拔弩张的德法关系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随后发生的巴尔干危机则最终将两国拖入了战争的泥潭,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1888年至1918年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世界只有依靠德意志才能得救”,他要为德国“谋求一个阳光下的位置”。1914年,他利用萨拉热窝事件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WIMu512wWKKrf2grIEvgqPm0yIKTVbF4L42VXKKnGrZHtxdxJ+uzsa017Z0LM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