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分裂的德国,哭泣的柏林

——柏林危机

柏林,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的纳粹德国的心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一分为二。虽然柏林位于苏占区内,可是美英法却分区占领了柏林的西半部分,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中深深钉入了一个楔子。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柏林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常常成为东西方角力的舞台,多少政治交锋在这里上演,而以封锁与反封锁为主题的柏林危机就是其中最生动的一幕。

蓄谋已久的行动

1945年,在盟军和苏联红军的两线夹击下,德军步步败退,5月2日,柏林被苏联红军完全占领。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事终于宣告结束。德国战败投降后,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协议规定,苏、美、英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政策,并邀请法国作为第四个占领国。同样,柏林市也实行四国共管。柏林西部由美、英、法三国占领,东部则由苏联占领。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笼后,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攻势,但德国问题一直是美英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为了实现控制欧洲和对抗苏联的目的,美国采取了分裂德国的政策,准备把西占区打造成东西方对抗的坚强堡垒。这一年美英占领区首先合并,美国还以萨尔地区并入法国为条件,促使法国同意法占区与美英占领区合并。1948年2月,美、英、法、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召开了伦敦外长会议,宣布要召开德国境内西方占领区的制宪会议,准备成立一个西德政府。6月18日,美、英、法又宣布从 6月21起在西占区实行单方面的货币改革,发行新的“B”记马克。此举奏响了德国分裂的序曲。

柏林的美军检查站旧址

美英紧锣密鼓地扶植西德建立的同时,苏联也在苏占区采取积极行动。美英占领区合并后,苏联在苏占区成立德国经济委员会,独立管理苏占区的经济。在听闻美英法宣布货币改革后,苏联军事长官立即发表《告德国民众书》予以谴责,并于6月22日,在苏占区实行了货币改革,针锋相对地发行了新的“D”记马克。而且在6月24日出兵,全面切断了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柏林危机全面爆发。

美英主导的货币改革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危机,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全面走向分裂。

举世瞩目的空运

西柏林位于大片苏占区的腹地,犹如“孤岛”。在这还是一片废墟的城市上,居住着250万居民以及盟国的管制委员会和西方国家的占领军。然而这座城市根本不生产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的生存完全依赖陆路、水路运输。当时柏林西区的粮食和煤炭储备仅够250万西柏林人维持30天左右,而封锁的结束却遥遥无期。封锁的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可谓朝野震惊。如何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内部也是意见不一,最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留在柏林。为了避免同苏联发生正面冲突,美国政府认为空运是危险较小的补救措施,于是调动运输机进行持续的大规模空运,在西占区和西柏林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6月26日,美国空军的第一架C-54“空中霸王”式运输机从法兰克福将一批急需的物资运入柏林,标志着代号为“运粮行动”的空运作业正式开始。

西柏林机场的装卸工正从一架美制C-47运输机上卸粮食。

从西方占领区通往西柏林的空中走廊有三条,它们在柏林空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整个空运行动中数千架次飞机都经由这三条走廊进出西柏林。一时间西柏林上空这仅有的几条运输孔道变得十分拥挤,成为当时世界上飞机密度最大的区域。1948年10月15日,美国和英国正式建立了联合空中补给工作小组,由美国空军中将威廉·特纳负责,统一指挥“美英联合空运特遣队”的空运活动。特纳中将被誉为“美国空运之父”,他曾在二战期间指挥了举世瞩目的“驼峰空运”行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西柏林250万德国居民每天至少要消耗4500吨物资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粮食、布匹、药品、煤炭,甚至某些机器设备等物资都需要空运来供应、维持。美、英两国面临着空前艰巨的运输任务。

了解到西柏林居民面临的艰难情况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将柏林空运视做一场解决政治斗争的手段,而是当成一次人道救援。1949年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国纷纷派出运输机和机组人员参与柏林空运。1949年4月16日,西柏林上空异常繁忙,所有运输机倾巢出动。当天的空运量居然达到了12840吨,创下了柏林空运中单日最高空运量纪录。

分裂的德国

在苏联切断了通向美、英、法占领区交通的同时,美、英、法也对苏占区所缺乏的煤、铁、电力进行反封锁。尽管,西方各国都加大了对柏林的空运力度,但是这时的美国人却更为担心,西方国家所处地位十分不利。美国政府认识到:空运只是一项权宜措施,最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是势所必然。因此,美苏双方开始积极寻求接触。

然而就在苏、美、英、法四国紧张进行外交谈判、谋求解决柏林危机的时候,柏林的分裂趋势却在加剧。8月份,柏林市警察局、粮食、邮政、社会保险、劳工和财政等部门分裂。从9月起,市议会和市政会议均在柏林西区举行,其权力也仅限于西区。11月30日,柏林东区选出新市政府,前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之子弗里茨·艾伯特出任市长。12月5日,柏林西部选举市政府,路透担任市长。美、英、法在三国基础上重新组织军政府,对西柏林实行占领管制。至此,柏林市的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完全分裂,东西柏林成为两个独立的部分。

柏林分裂了,可是美国并不满足,还要在分裂德国的路上走得更远。杜鲁门政府紧紧抓着柏林问题不放,极力保持与苏联的紧张对峙局面,借机要挟西欧各国,以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好方便自己建立西德政府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建立西德国家的准备工作就绪。4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对西德的《占领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4月4日成立。

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政府认为,继续将封锁作为外交上施加压力的手段已无效,反倒成了西方攻击性宣传的口实。为号召德国人民争取国家统一,苏联转而发起了广泛的和平运动。苏联策略的改变使柏林问题通过和平谈判求得解决具备了条件。从1949年2月开始,美苏就解决柏林问题进行秘密谈判,双方代表秘密进行接触,经过几个星期的折冲周旋,终于在5月4日达成协议。次日,四国宣布自5月12日起双方同时解除对对方的封锁,封锁解除十天后,召开外长会议讨论有关德国和柏林的各方面问题。战后第一次柏林危机乃告结束。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战后美苏第一次孕育武装冲突危险的直接对抗,也是美苏两国争夺德国的首次较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促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的建立。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从此,一个民族分裂为两个政治经济制度完全对立的国家实体。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德国国家的标志和德国统一的象征。始建于1788年的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为蓝本。12根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前后立柱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大门内侧墙面浮雕刻画着罗马神话中的英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智慧女神米诺娃。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胜利女神铜制雕塑,张开翅膀的女神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右手拿着刻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还嵌着一枚铁十字勋章,一只展翅的鹰鹫站在花环上,而鹰鹫头上戴着的正是普鲁士皇冠。

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时,西柏林每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进出。

为纪念“七年战争”的胜利而建造的勃兰登堡门曾象征着普鲁士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冷战时期,勃兰登堡门位于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线上,两德统一后,勃兰登堡门又成为德国重新统一的象征。 O6NmRqT/OTYW0fy12WJseOxpkzY9tSr3AYe8eqcqkCNZDqDKcxLs3fC98UUTq9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