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洲的社会主义奇迹

——古巴革命

在遥远的西半球,有一位神奇的老者,每次我们见他总是一身戎装出现在主席台上,那倔强的大胡子,高呼着口号,挥舞着手臂,指引着他的人民,他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卡斯特罗。而他的国家——古巴,作为美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今天依然矗立于碧海蓝天中,如同一座灯塔。

革命前夜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加勒比海上最大的岛国,面积约为11万平方千米。历史上,古巴曾长期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为争取独立和解放,1868年至1898年的30年间,古巴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两次独立战争,最后终于赢得了独立。然而在战争最后阶段,美国却挑起了美西战争,古巴人民的胜利果实被美国所攫取。虽然古巴于1901年宣布独立,但是实际上却渐渐沦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美国在古巴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扶植亲美势力,强迫古巴接受“普拉特修正案”,保留了美国干涉古巴内部事务的权力,并强行租借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可以说从独立伊始直到20世纪50年代,古巴历届政府均受美国控制。

1952年,一度退隐的巴蒂斯塔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忽然发动政变,再次夺取政权。巴蒂斯塔上台后,对外追随美国,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他解散议会,取缔民主政党和进步组织,废除了带有资产阶级进步性质的宪法,禁止罢工和群众集会。在他执政的七年内,用残暴的手段杀害了2万多名进步人士,另外还有10万多人流亡他国,上百万人失业。与此同时,美国资本进一步控制了古巴经济,古美还签署了《军事互助条约》,美国不仅继续占领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并且掌握了古巴军队的训练与指挥权。

古巴首都哈瓦那广场上的人物雕塑。

巴蒂斯塔政权的倒行逆施激化了古巴的国内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160多名青年攻打奥连特省首府圣地亚哥市郊的蒙卡达兵营和巴亚莫兵营,发动了反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首次武装起义。但是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这次起义失败了。卡斯特罗被捕,并被判15年徒刑。1953年10月16日在法院受审时,卡斯特罗在法庭上发表了《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著名辩护词。1955年卡斯特罗获大赦,此后流亡墨西哥。1955年7月,他领导建立了“七·二六运动”组织,进行武装斗争的准备。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后来成为拉美游击战理论创始人之一的格瓦拉。

1959年1月,古巴总理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 Ruz)在记者招待会上。

艰苦的革命

1956年11月25日夜间,卡斯特罗率领格瓦拉等82名革命者,乘坐“格拉玛”号游艇,从墨西哥的图斯潘港口出发,向古巴进发。于12月2日在古巴奥连特省的红滩登陆,但立即遭到巴蒂斯塔军队的围剿堵击,经血战后仅12人突围,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战。

起义军在战斗中逐步壮大。1957年5月,卡斯特罗的部队向政府军据守的乌贝罗发起进攻,歼敌53人,缴获大批武器。此后,马埃斯特腊山区逐步成为联合一切反政府力量的中心。起义军明确宣布推翻巴蒂斯塔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和实行土地改革的政治主张,并且颁布了《土改宣言》和《农民土地权》等法令,在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与此同时,巴蒂斯塔政权出动军警,加紧了对全国日益高涨的反政府运动的镇压。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青年学生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参加反政府武装,至1958年初,队伍已发展到2000多人。

马埃斯特腊的烽火唤起了饱受压迫的古巴人民的革命激情,他们奋起抵抗巴蒂斯塔政权的残暴统治。1957年3月13日,以安东尼奥·埃切维里亚为首的一群大学生袭击总统府,震撼了整个古巴,失败后他们组成“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转入拉斯维利亚斯省山区开展游击斗争。1958年年初,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胞弟劳尔·卡斯特罗带领几十人开赴克里斯塔尔山区,开辟了继马埃斯特腊之后的第二战线。同年2月,胡安·阿尔梅达又率军在圣地亚哥地区开辟了第三战线。

1958年7月,卡斯特罗发表告人民书,呼吁建立社会各阶层的公民革命阵线,在全国引起广泛响应,之后古巴“七·二六运动”、“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公民抵抗运动、工人联合战线、大学生联合会和民主党等在委内瑞拉举行会议,并签订《加拉加斯协议》,决定建立革命共同阵线。

为了遏制全国各地武装斗争迅猛发展的势头,巴蒂斯塔孤注一掷,纠集17个营的兵力,在海空军的配合下,对马埃斯特腊山区发动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政府军共出动1万多人,驻关塔那摩基地的美军也出动了飞机对游击队基地进行突袭和轰炸。面对优势之敌,游击队采取游击战术,利用山区险峻的地理条件,机动作战,不断袭击政府军。1958年7月底,游击队与政府军在圣多明各激战3天,歼灭了政府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政府军损失1000多人,巴蒂斯塔发动的“总进攻”破产。

1958年底,游击队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切断了古巴东西部之间的联系,使巴蒂斯塔政府首尾不能相顾。1959年1月1日,起义队伍攻克圣克拉拉,歼灭和瓦解敌军3000余人。同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指挥的军队占领了圣地亚哥。首都哈瓦那的工人和学生则发动了总罢工、总罢课。巴蒂斯塔见大势已去,逃往国外。1月2日,游击队开进哈瓦那。6日,新的古巴共和国宣告成立。古巴革命战争胜利结束。

古巴首都哈瓦那一角

古巴新生

革命后,反巴蒂斯塔各派别组成联合政府。1959年1月2日,临时政府在圣地亚哥成立,卡斯特罗任武装部队总司令。2月,卡斯特罗出任政府总理。

此后,美国与古巴关系日益恶化,美国不仅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还断绝了与古巴的外交关系。1961年4月17日,甚至还发生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企图颠覆古巴新政权的“猪湾事件”。面对美国的挑衅,古巴政府针锋相对,坚决抵制美国的干涉政策。古巴两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都通过了旨在谴责美国扩张政策的《哈瓦那宣言》,卡斯特罗还提出了“拉丁美洲是拉丁美洲人民的拉丁美洲”的口号,积极鼓励拉美人民反美斗争的国际联合。

1961年,古巴国内的“七·二六运动”、古巴人民社会党、“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三个政党组织合并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并在1956年正式改称为古巴共产党。同时,卡斯特罗宣布要在古巴进行“一场贫苦人的、由贫苦人进行的、为了贫苦人的社会主义革命”。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公司和古巴大、中资产阶级的财产,实施国有化;并积极向国际社会主义阵营靠拢,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接受苏联援助,从而使古巴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组成部分”。

古巴雪茄

古巴雪茄驰名天下,当年是欧洲人在古巴发现了烟草,至今欧洲人还认为最好的烟叶和最著名的雪茄只能出产在古巴。早在几个世纪前,从1510年开始,古巴就已成批量地向欧洲出售雪茄。

古巴人每年吸的雪茄烟支数在2.5亿支以上,在古巴的每个角落都可以闻到雪茄烟的味道,在这醉人的烟草香味中最能体味古巴文化的真谛。其实制作高品质的雪茄远非易事,首先要选择好的品种,还要有适宜种植的土地。收获后,采摘下来的烟叶,还要经烘干、发酵、整平、存放,再到挑选、制作,其间大约要经历3年,80余道工序。卷烟工就如同艺术家一般,切割、卷制、收尾,一切一切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呈现给世人最地道的雪茄。

虽然古巴烟厂众多,但著名品牌的厂家都在哈瓦那,哈瓦那雪茄代表着古巴雪茄的最高水平,成为古巴雪茄的代名词。如今每年约有6500万支哈瓦那雪茄出口国外。 kbjw49ApH/lcpm81ucINhwRrTpL8TAXWmRglgZv+Pous70W/VZiTigdMiraThh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