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隆美尔
地点:突尼斯凯塞林山口
关键词:首次交锋
隆美尔并不愿意承认阿拉曼战役的失败,是自己以及非洲军团的末日征兆。相反,他始终认为盟军此刻对自己的两面夹击,是一种战略优势,非洲军团将在中心位置观敌瞭阵,并打击第一支攻向自己的盟军部队。
一辆美军坦克在北非大地上前进,它此次行动的目的是支援凯塞林山口战役中的美军。
1943年的德国非洲军团已经丧失了从前的战斗力,接连失败,甚至连希特勒都在质疑隆美尔的能力,并打算用阿尼姆上将替换隆美尔。隆美尔也知道希特勒的考虑,所以他更加期待一场胜利,他要向逼近的美军和老对手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军进行反击。强烈的胜利渴望让隆美尔做出了一个大胆假设:如果先逼近非洲军团的是美军,那么他将很容易战胜并没有多少北非作战经验的美军;美军一旦先行倒戈,他就能集中精力跟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来一场决斗。在这个假设的促使下,隆美尔很快制订出一个反击计划:将非洲军团的第21装甲师调集到西北方作战,先攻下那里的几个隘口,然后直接攻打美军。
美军的确没有作战经验,在隆美尔的第21装甲师攻破了费德隘口时,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这位司令在最短的时间内做了最错误的决定——将装甲部队分成两支,一支战斗,一支防御,这直接影响了美军的攻击力量。
1943年2月13日,隆美尔的几次进攻都让美军难以招架,他的计划几乎要变成现实。但可惜的是,当时非洲军团的指挥权已不完全掌握在隆美尔手中,阿尼姆因为希特勒的信赖而拥有跟隆美尔同等的指挥权。阿尼姆从一开始就反对隆美尔的计划,而且对其百般阻挠。于是隆美尔这个可能胜利的计划被若干次耽搁,直至变成非洲军团走向末日的催命符。
在阿尼姆的阻挠下,隆美尔的部队一直走走停停,直到2月17日才推进了40千米。而守在不远处的斯贝特拉的美军虽然没有作战经验,却十分顽强,尽管没有成功阻止隆美尔前进,却也对德军造成了打击。17日下午,击退了美军的隆美尔带着部队攻进斯贝特拉。此时的隆美尔已经失去了对第10装甲师的指挥权,这支强有力的装甲部队停在了凯塞林山口,离斯贝特拉十分近。因此当下的形势是隆美尔所带领的德军跟第10装甲师在凯塞林山口形成呼应,两支部队将从一南一北夹击凯塞林山口。当时的形势是,只有攻下凯塞林山口,才能继续前行。
19日,德军派出3个营的兵力进攻凯塞林山口。驻守的美军依旧因为经验不足而失去了许多战机,眼看着德军占据了几个有利战略位置而束手无策。如果这时阿尼姆能放弃阻挠,将所有大权都交给隆美尔,那么隆美尔会投入更大的兵力来作战,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凯塞林山口。可惜事实并不是这样,大部分兵力都被阿尼姆扣留着。
20日下午,全面进攻开始。隆美尔的部队以及前来援助的5个意大利兵营在很短的时间内攻破盟军的防守,占领凯塞林山口。紧接着,隆美尔派出部分兵力去塔莱和特贝萨侦察盟军的预备队是否难以调动,以及美军的补给仓的兵力状况,他想进行一次更加全面的反击。这本来是个不错的计划,可是在21日,隆美尔却停止全面反击,他认为盟军会在这一天反攻。可事实上,盟军并没有打算反攻,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德军的实力,正在等待援军的到来,不敢发起反攻。
21日下午,盟军的援军悉数到位,仅从人数上就胜过了德军,更何况美军第9步兵师的炮兵营已经将重火力安置在通往塔莱的路上。就在隆美尔命令德军坦克向塔莱推进的时候,美军的重火力完全发挥了效用。德军在这次打击下几乎失去了战斗信心,实力也大打折扣。
22日上午,德军最后一次向塔莱进攻,结果被当地的美军打得溃不成军。隆美尔只能做出一个无奈的决定——撤退,将非洲军团从无力回天的困境中分批撤走。就这样,凯塞林山口战役以盟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但隆美尔的判断和德军的进攻却远比美军的胜利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