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1885年-公元1945年

人物:巴顿
地点:欧洲 非洲
关键词:陆军上将 欧洲战场 北非战场

铁血将军巴顿

早在战争结束之前,巴顿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引人注目,妄自尊大,枪不离身,笃信宗教又亵渎神灵。由于他首先是一个战士,因而容易冲动而发火;由于他在急躁的外表之下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容易感动得流泪,他是一个奇妙的火与冰的混合体。

——《纽约时报》

出身豪门

1885年11月11日,乔治·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圣加夫列尔,父亲是一名地方检察官,早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州军事学院,曾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力诺市的首任市长。巴顿母亲的外公则是洛杉矶首任市长,也是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葡萄酒和白兰地酒生产商。巴顿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孩子,特别喜欢出风头,张扬自己的个性。由于巴顿的祖辈曾经有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担任过陆军高级将领,而且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还是美国内战期间的骑兵英雄,经常会给他讲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因此巴顿也希望自己日后能成为一名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军。

18岁那年,巴顿考入弗吉尼亚州军事学院,一年后即进入西点军校。在校期间,巴顿创造了多项田径比赛的校纪录,同时还是特技射手以及优秀击剑手。总之,巴顿的各项才能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与提高,这为他日后指挥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顿

这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二战中先后担任第2军军长、第7集团军司令、第3集团军司令,屡立奇功;虽然举止粗鲁,性格张扬,却在军事上果敢、勇猛。

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被分配到美国陆军部队出任骑兵连少尉。1911年12月,26岁的巴顿调入位于迈尔堡的陆军参谋部任职,第二年年底又被调入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陆军参谋部任职期间,年轻的巴顿少尉大开眼界,开始研究军事理论,并尝试撰写军事论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顿当时曾撰文建议改进美国骑兵军刀(用法国式的直剑取代美军盛行的弯刀,用刀尖去刺杀敌人,可以提高杀伤概率),随即引起美国军界的普遍关注。陆军参谋长伍德将军命令按照巴顿设计的样式打造2万把新军刀,并命名为“巴顿剑”。1916年,巴顿随同约翰·潘兴将军的部队进入墨西哥,对当地的农民暴动进行镇压。由于在作战中表现突出,巴顿给潘兴将军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潘兴说:“我们队伍中有一名匪徒,这家伙就是巴顿,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

1943年,巴顿与部下讨论有关西西里岛登陆的作战问题。在这场战役中,原本担任助攻任务的第7集团军大出风头,抢在英军前面,连克西西里重镇巴勒莫和莫西拿,赢得了西西里战役的头功。

大战洗礼

1917年4月6日,美国政府对德国宣战,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顿随潘兴率领的美国远征军赴法国与英法联军共同对德作战。作为美国远征军司令的副官,巴顿基本上都是在司令部里待着,这可把他憋坏了,他非常渴望在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去建功立业,于是向潘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当时潘兴正在考虑组建美军第一支坦克部队,于是他给了巴顿两个选择:一个是到前线指挥一个步兵营,另一个则是组建坦克部队。巴顿不喜欢当步兵,他当时最希望去的兵种是骑兵,因为他从小就开始学习马术,已经喜欢上了那种骑上骏马在大地上纵横驰骋的感觉。潘兴算准了巴顿不愿意去步兵的心理,他希望自己的这名爱将能够挑起组建坦克部队的重担。巴顿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决定帮助潘兴去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

美军二战高级军事将领

前排从左至右:威廉·辛普森中将、巴顿上将、卡尔·斯巴茨上将、艾森豪威尔上将、奥马尔·布莱德雷上将、考特尼·霍奇斯中将和伦纳德·杰罗中将。后排从左至右:拉尔夫·斯蒂利准将、霍伊特·范登堡中将、沃尔特·史密斯中将、奥托·韦兰少将和理查德·纽金特准将。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1945年。

当时的美军还没有一辆坦克,潘兴从法国军队那里弄来了22辆坦克。巴顿就是依靠这些坦克起家,逐步成长为日后令德军望而生畏的坦克集群指挥官的。有了这点家当之后,巴顿在马恩河上游一个叫郎格勒的地方设立了美军坦克训练中心。经过法国人的短期培训,巴顿成了美军第一个坦克手。当时的巴顿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他不得不手把手去教那些对坦克一窍不通的士兵。就这样,在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巴顿为美军组建完成第1坦克旅,拥有144辆坦克。从1918年9月开始,巴顿率领自己组建的坦克部队参加战斗。由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训练装甲部队的功劳,巴顿获得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并被授予临时上校军衔,那一年他才33岁。就在巴顿准备带领坦克部队放手大干一场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孤立主义思潮开始抬头,而且此时世界范围内兴起了裁减军备运动,巴顿一手组建的坦克部队被迫解散,他也被调回骑兵部队。此后,巴顿的生活中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可圈可点的事情。在近20年里,他共调动工作10次,担任指挥与参谋职务十余种,先后在多所军事院校深造学习。在这段蛰伏期里,巴顿始终没有放弃对坦克作战的研究,因为他很清楚,在未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坦克将成为非常重要的陆战武器。

巴顿在战场上的座驾——一辆经过改装的M3A1装甲侦察车

人生转折

1938年11月27日,巴顿调任迈尔堡驻军司令,这次调任对巴顿来说意义深远,可谓是其后半生的转折点,因为做出这次调任决定的是刚刚升任陆军副参谋长的乔治·马歇尔将军。和潘兴一样,马歇尔也对巴顿非常赏识,他曾对自己的部下说:“巴顿是军中无比优秀的坦克手,我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知道这一点。”知人善任的马歇尔有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一个黑皮笔记本,记录他耳闻目睹的一些有才华、有培养前途的军官的名字和表现,并且写下评语。当他第一次看到巴顿的时候,给他的评语是“此人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随着了解的加深,他其后给巴顿的评语分别是“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地套住他的脖子”和“一有装甲部队,立即交给他指挥”。

1940年,面对希特勒在欧洲大陆咄咄逼人的闪电战攻势,美军高层决定重建坦克部队。在马歇尔的竭力举荐下,巴顿最终获得了组建一个坦克旅的任务。为了这个时刻的到来,巴顿足足等了20年。不过当巴顿来到位于本宁堡的装甲旅旅部的时候,他发现虽然这里有300多辆坦克,但都非常老旧,绝大多数都是开不动的,而且他手下的士兵都是刚刚进入装甲部队的新兵。巴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坦克部队创业之路。

为了能将本宁堡的这300多辆坦克重新发动起来,巴顿花了不少心血。当时美军坦克的零部件大部分是从一家叫西尔斯·罗巴克的公司订购的,当时如果要通过美国陆军部审批渠道来完成订购的话,可能会拖上很久。但此时异常紧急的国际形势让巴顿一刻都不愿意多等下去,于是他从自己的账户里拿出一大笔现金,到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下了购买坦克零部件的订单,迅速将那些半死不活的坦克修理好了。至于为美国陆军垫付了多少钱,巴顿到最后都没有透露过。为了提高这些新兵的士气,巴顿不断通过各种场合去启发他们的斗志。在一次全旅大会上,巴顿对手下的士兵说道:“打仗靠的是勇敢,而不是女人的眼泪,你要想让关心自己的女人少流眼泪,你就应该勇敢地战胜敌人,否则你们的女人的眼泪就算流成了河,也救不了你们的命,你们什么都不要怕,打仗也没有什么,以后看我这个老头怎么干,你们就怎么干。”因此,巴顿手下的士兵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老头”。就这样,在巴顿的悉心调教之下,一支最有战斗力的装甲部队被锻造了出来,这支部队在日后巴顿所指挥的历次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培训方面的功绩,巴顿被提升为准将,之后又升为少将,并开始担任美国陆军第1装甲军军长,他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北非登陆战做准备。

1945年4月12日,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前排右)在巴顿和布莱德雷(前排左)上将的陪同下来到德国一处盐矿检查纳粹从占领区掠夺的艺术珍品,巴顿站在艾森豪威尔身后。

势不可当

1942年11月8日,盟军开始实施“火炬行动”,美英军队6个师的兵力将分别在摩洛哥以及阿尔及利亚西部的奥兰、阿尔及尔三地登陆,快速夺取维希法国控制下的北非大片土地,作为盟军反攻西欧大陆的跳板。巴顿则担任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领自己训练出来的坦克部队在北非摩洛哥成功登陆,并很快就击溃了在摩洛哥境内的德军部队,为盟军在北非的反击作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坦克上的巴顿

照片拍摄于1942年,巴顿身处北非战场,指挥军队进行沙漠作战训练。这位二战中声名显赫的将军出身贵族,却满口粗俗俚语;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就连德军的最高指挥官伦德施泰特、隆美尔也以与他交战为荣。

1943年3月,巴顿调到驻扎在突尼斯的美国陆军第2军,任军长。第2军是一支完全由新兵组建的部队,军纪涣散是出了名的。将巴顿调到这里来,就是希望通过他独特的治军方式,将这支问题部队打造成虎狼之师。为了使第2军的士兵们恢复战斗力,巴顿上任之初就先从军容军纪抓起。巴顿到达第2军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去军营四处察看。当他发现过了早上七点半还有很多人没起床之后,就立即跑到军部的餐厅,规定从今往后早上七点半之前必须吃完早饭,晚一分钟就得饿着肚子挨到中午。接下来,他又规定每个官兵必须戴钢盔、扎绑腿、打领带,包括护士在内均不例外。起初,大家把这项规定不当回事,觉得这只是巴顿一时心血来潮,谁也没有想到他会针对这个细节一抓到底。当时巴顿每天除了到司令部转一圈之外,基本上都是在自己所辖的各个部队去抓不戴钢盔的人。有一次,巴顿在一个师总共抓了25个不戴钢盔的士兵,并命令这些人全部到师部接受训话。在师部,巴顿严厉地说:“我对任何一个不立即执行我命令的兔崽子都不会容忍,我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要么罚款,军官50美元,士兵25美元,要么把你们送上军事法庭!”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倒霉蛋只能选择缴纳罚款,要知道被送上军事法庭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全军上下,很快所有人都养成了随时随地佩戴钢盔的习惯,第2军的战斗力也逐步获得极大的提升。

在随后的突尼斯战役中,巴顿指挥第2军连战连捷,不久即升任第7集团军司令,并晋升为三星中将。同年7月,在英国亚历山大上将的指挥下,第7集团军又配合蒙哥马利上将的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为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创造条件。在这次作战中,巴顿和蒙哥马利展开了一次竞赛,就是比试美英军队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墨西拿。8月17日,巴顿的部队率先攻取墨西拿,赢得了这次竞赛的胜利,同时将德军赶出了西西里岛。就在巴顿为即将到来的反击作战摩拳擦掌的时候,他却被解职了。解职的原因是巴顿在视察战地医院的时候发现一名住院的士兵身上并没有任何绷带,这名士兵的病历上写着“忧郁型精神病中等程度”。看到这个病名,巴顿勃然大怒,立即摘下手套,抓着士兵的衣襟,用白手套抽打他的脸并骂道:“胆小鬼,我这里都是伤痕累累的士兵,没有像你这样的蠢货。”然后一下子将他推出了帐篷。巴顿随即指示,让人把这名士兵立即送往前线。由于当时在场的还有大批美国记者,于是“巴顿虐待士兵”的新闻在美国国内被大肆报道。迫于舆论的压力,美国军方暂时解除了巴顿第7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那个被巴顿打耳光的士兵从此以后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当他在战后想把自己在对德军最后一战中获得紫心勋章的事情向巴顿报告的时候,巴顿已经去世了。

经过数月的休养,巴顿在1944年1月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被任命为驻扎在英国的第3集团军司令。同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巴顿率第3集团军又依靠惊人的进军速度和勇气把局部性的突破变成了全面的运动战,使盟军终于冲出诺曼底,迫使德军全面撤退。8月,巴顿部队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随即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在4个月后的阿登战役中,巴顿奉命率部队支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成功突破了德军的包围圈。1945年3月,巴顿率军成功突破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由于这一期间战绩卓著,巴顿晋升为四星上将。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之后,巴顿被委任为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此后不久,因为他所希望执行的战后欧洲政策(巴顿主张遏制与打击苏联的军事力量)与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意见有分歧而被再次解职。同年12月9日,巴顿在一次车祸中身受重伤,于12月22日救治无效去世,享年60岁。巴顿被安葬在美军第3集团军在卢森堡的哈姆公墓,他和他的6000名部下埋在了一起,他的墓志铭上刻着这样几行字:“乔治·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军号02605”。

1945年6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最大城市洛杉矶正举行游行,巴顿乘坐一辆吉普车,向上千名欢呼的市民挥手致意。对于巴顿和在游行队伍中较远处另一辆吉普车上的杜立特将军来说,他们感到无比亲切,因们他们回到了出生地加利福尼亚。 syifQadWe33V0jW1EgL0si09t98Hj5kcRXV7sj36P5K2MNZ3h3ylTSkM4mIRM29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