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教授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历史上称为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不过,从司马迁开始,史学家们大多将夏朝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共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战争的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个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唯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时间:夏初
启取代伯益继位,后又传位于儿子太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禅让制从此被“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就这样建立了。
昔日尧、舜的时候,实力不如现在强盛,财富也不如现在多,做君王实际是件苦差事,禅让王位没有什么为难。可是经过禹大刀阔斧的治理与征伐,诸侯的贡品越来越多,君王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个王位比从前尧、舜的时代要诱人得多了。禹已经不甘心将它拱手送给别的家族了。这个时候,启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聪明伶俐。禹越发觉得不该把自己打出的天下禅让出去。打破禅让制、让儿子继承王位的念头,就这样在禹的脑海中渐渐形成了。
禹表面不动声色,积极物色新的继承人。起先,他选中了以公正无私闻名的法官皋陶,可是皋陶身体不好,早早就去世了。接着禹又选中了皋陶的儿子伯益。
禹一方面让伯益辅助自己,一方面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启的培养上。他让启学习治国的方略,与各路诸侯接触,又将所有管事的官员都换成了启的亲信。经过几年的精心布置,启的势力渐渐超过了伯益。
禹去世后,伯益以继承人的身份为禹守了三年丧。按照尧、舜时的惯例,继承人守丧三年期满后,再隐居一段时间以表示谦逊,就可以继承王位。伯益于是在守丧期满后便避居起来,准备过一段日子后即位。谁想到没几天就有消息传来,诸侯们早就撇开他,纷纷去朝见启了。
伯益万万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就这么被启夺走了。想要抗争一下,却发现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和启对抗。这个时候,诸侯们还纷纷说,启是个贤能而英明的人,伯益虽然辅佐过禹,但是时间很短,而且表现出的才能也远不及启,天下应该归有能力的人掌管,应该由启来继承王位。
伯益是个识时务的人,便主动站出来,向天下人宣告: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启,愿意将王位让给启,请启继位为王。
启对于王位本就是势在必得的,他本来的打算是假如伯益不服,就动用暴力除掉他。现在见伯益主动让位,他自然也十分高兴,假装谦让了一下,就风风光光地即位了。而伯益则心灰意冷地到箕山脚下隐居去了。
不过,启虽然顺利地得到了王位,要坐稳它却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和父亲禹虽然拉拢了不少诸侯,但仍有人对于他得到王位的方式很不满,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有扈氏部落。有扈氏认为启继承王位是玩弄权谋的结果,违反了禅让制,也违背了通行的道德标准,于是打出了反对启的旗帜。启率领军队前往讨伐有扈氏,在甘(今陕西户县南)地发生了一次大的战争。战前,启在誓师大会上指责有扈氏轻侮五行,怠慢遗弃天子任命的三卿,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命,而启则是奉行上天的命令对他加以惩罚。经过几番激烈的大战,启攻灭了有扈氏,地位得到了巩固。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平定叛乱之后,为了让天下人都看到有扈氏的下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笼络诸侯、树立自己的威信,启便学父亲的样子,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诸侯大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享”。
通过平定有扈氏的叛乱和举行“钧台之享”,启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后,他又采取了许多巩固统治的措施,如将天下分为九州,派遣官员去治理;建立了专门的国家军队,以维护统治;宣布取消禅让制,而以世袭制代替。这种种措施表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诞生了。
玉铲·夏
玉铲是礼器的一种,此铲从山东泰安出土。
时间:夏初
夏帝太康本与后羿交好,但小人作祟,且太康无道,于是后羿起兵放逐太康于洛水之北。
夏启去世后,传位给儿子太康。太康继位后,将都城由阳翟(今河南禹州)迁往斟寻(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附近)。太康有个嗜好,就是打猎,常常数月离开都城去洛水北岸田猎游玩,不问政事。日子久了,弄得国家百事废弛,民怨沸腾。
当时夏的诸侯中,有穷国国君后羿很得太康的宠幸。当时启把天下分为九州,每个州设置一位首长管辖称为牧,共有“九牧”。太康就封后羿为冀州牧,给予他可以征伐有罪的方国的特权,并将今天河南濮阳西南之地给他作为封地。
素角·夏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时期遗址出土。
太康和后羿都好田猎,喜鬼神,两人经常混在一起。太康本来十分宠幸大臣武观,如今眼中却只有后羿一人了。武观十分嫉妒,暗暗怀恨在心。他本来就是奸谀小人,便日夜在太康身边闲言碎语,挑拨离间:“后羿说自己不但武功第一,才能也是天下第一,可惜的是,不是天下第一人。”太康一听,不禁勃然大怒,召后羿进宫,说道:“你是要做天子的人,怎能如此委屈,做我的臣子呢?”于是罢了后羿的官,将他赶回有穷国。为防后患,太康派武观半路劫杀后羿,然而后羿武功超人,在围攻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回了有穷国。
相传后羿回到有穷国后,得到一个绝色女子,每日与她载歌载舞,好不逍遥快活,太康之辱早已抛到了九天之外。武观又向太康进谗言:“后宫佳丽这么多,却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后羿的妃子,我为陛下感到遗憾啊。”太康也早垂涎于后羿妃子的美貌,于是决定封给后羿幽州之地(今北京附近),来换取她。后羿本来十分舍不得她,但是想到美女易得,幽州难求,男子汉大丈夫成就事业不可贪恋美色,便答应了这个条件。这位妃子非常伤心,就偷吃了后羿的不死之药,谁知竟然飞到了天上。
太康得不到后羿的妃子,认为这是后羿耍的阴谋诡计,于是收回封幽州的成命。后羿没有得到幽州还失去美眷,十分懊恼,心生反意。
镂孔象牙梳·夏
山东泰安大汶口十号墓出土。
一次,太康带领众人离开都城去洛水打猎,数月驰骋在洛水北边,猎物已经装不下的时候才返回都城。车队走到洛水岸边准备渡水时,洛水对岸传来摇旗呐喊声,原来后羿趁太康远出狩猎,率军攻占了夏王朝的都城。
此时,后羿的军队已经将河岸封锁,马上的后羿威风凛凛,对太康说:“都城已经被我占领了,你还是另外找个地方居住吧。”太康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回不了都城,只好在洛水北岸过起了流亡生涯,漂泊到阳夏(今河南太康),年老体迈,就选择在阳夏筑室居住,终老于此,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有五个弟弟一起出逃,他们悲愤不已,追述大禹之诫作《五子之歌》,以警示后人。
后羿占领都城后,向天下宣告太康荒淫,没有资格做天子。后羿于是扶持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后羿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莫敢不从。不久,仲康忧郁而死,其子相立,是为帝相。诸侯朝拜时,都先拜后羿再拜帝相。后羿见时机成熟,便代夏自立。
时间:夏初
后羿代夏后,同样沉迷于打猎,将国事交于宠臣寒浞。寒浞乘机收买人心,与后羿的学生逄蒙合谋,乘后羿酒醉时杀了他,取而代之。
相传,寒浞为寒国的公子,出生时,寒国国君视其为不祥之人,把他抛弃于荒野,但数日不死,寒国族人偷偷将其抚养成人。后来被寒国国君发现,要杀他,寒浞在族人的帮助下投奔后羿。寒浞巧言令色,处处投后羿所好,帮助后羿成功代夏,深得后羿宠信,被立为宰相。
后羿代夏后,并没有心思打理朝政,终日想着游玩打猎射箭,于是把国家政事全部交给寒浞,自己则率兵四处寻找猎物来显示自己无双的箭法。
寒浞本就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巴不得后羿天天在外,于是派手下寻访奇禽异兽,今天告诉后羿西方林中有食人竖虎,明天禀告北方有御风怪兽能做恶风毁人民居,后天又说东海有河伯水怪。后羿东奔西走,乐此不疲。每次后羿大胜而归,寒浞都率官员出城远迎,恭敬地说:“大王真是恩威四方呀!”大大满足了后羿自认为天下第一之心。
后羿忙于四方游猎之时,寒浞也没有闲着。除了每日处理日常政事外,寒浞热衷于树立自己的威信,结交官员,收买人心,培养自己的势力。寒浞甚至私通后宫来广布眼线,后羿日日驰马射箭,不知已祸起萧墙。时间长了,百姓只知寒浞不知后羿。
寒浞野心极大,一直垂涎后羿的王位。虽然羽翼丰满,但是后羿武功盖世,杀他绝非易事,如若不成则自己性命也不保。他把心思动到了后羿的学生逄蒙身上。
逄蒙跟随后羿学习射箭,箭术虽然也十分高超,却总输后羿一筹。每次游猎,所有的欢呼声都只为后羿响起,“天下第一”的名号他是得不到了。一想到此,逄(pang)蒙就心有不甘,寒浞早将这些能挑拨离间的事看到眼里。
一天,寒浞派人请逄蒙夜宴,酒酣耳热之际,寒浞问逄蒙:“您射箭百发百中,为什么每次随国君打猎总是闷闷而归呢?”逄蒙乘着几分醉意说道:“我也不甘居人之下啊。”寒浞追问道:“既然不愿在人下,为何不将其除掉呢?”逄蒙愕然。寒浞接着说:“我有妙计可以除掉后羿,但是需要你配合……”其实逄蒙也早有此意,两人于是密谋杀掉后羿。
后羿数月游于东海,寒浞派人说国有要事,需要后羿亲自定夺。后羿很不高兴地率兵回还。逄蒙到都城门外设酒宴迎接后羿,后羿贪杯狂饮。夜色渐渐降临,后羿也醉意朦胧,突然有人从暗中射来一支箭,后羿躲闪不及,箭正好贯穿后羿的喉咙。后羿知道这么准的箭法除了自己只有逄蒙,悲愤高呼:“逄蒙!逄蒙!”拔箭气绝而亡。
后羿死后,寒浞居然在城墙之上将后羿烹了,还召后羿的两个儿子来吃。后羿的两个儿子知道是逄蒙杀了父亲,拔刀要刺逄蒙,可惜不是逄蒙对手,两人也被杀了。寒浞向逄蒙举杯庆祝,逄蒙一饮而尽,寒浞笑道:“味道怎么样?我特意为你准备的。”逄蒙未发一言,已中毒而死。原来寒浞早在酒里下毒,趁机害死了逄蒙。
于是寒浞向天下宣布:逄蒙谋反弑师,我已杀了他替后羿报仇。从此寒浞自立为帝,不仅霸占了后羿的国家,还霸占了他的妻子,又追杀逃亡的夏帝相。结果相被杀,他的妻子从墙洞逃回娘家,生下了遗腹子少康。
延伸阅读
铜石并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也叫“红铜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原为拉丁文“纯铜的”和希腊文“石的”的合体,意思是既使用铜器又使用石器的时代。因此,所谓铜石并用的时代,应是人们已经知道冶炼红铜,制作铜器,但还不知道冶炼其他金属,同时还在大量使用石器的时代。铜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塑性和回炉性,也就是说铜可以经过锤炼做出很细、很薄的器具,铜器用坏了还可以回炉重新锻打或铸造,做成新的器具。这些都是传统的石器所不可比拟的。但是铜器也有其自身的缺点:首先,铜的原料比较少,天然存在的铜则更少。当时对铜矿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即使认识了和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因此当时还没有足够多的原料来生产出大批铜器。其次,铜石并用时代冶炼的多数是红铜,硬度较低,不宜制造大型的生产工具。所以当时铜器比较少且较为珍贵,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也仅仅是一些小型的器具如小刀、锥、凿、指环等。由此看来,当时无论在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它都还没能取代石器而占据主导地位。
时间:夏初
太康失国,其孙少康发奋图强,得贤人相助,巧用计策,夺回天下。
寒浞夺取后羿的政权后,认为帝相的存在是个巨大的威胁,命人攻剿收留帝相的斟灌氏和斟寻氏,杀掉了相。相被杀之后,他的妻子后缗忍着悲痛从墙洞中爬出来,逃到了娘家有仍氏部落,次年生下相的遗腹子,取名少康。
少康自幼聪明伶俐,懂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历,嘱咐他日后一定要报仇雪恨,复兴夏朝。少康知道后痛哭不已,自此发奋图强,立志杀死寒浞,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天下。
少康15岁那年,寒浞听说了相有后人,就命自己的儿子浇向有仍氏索要少康和他的母亲。有仍氏惧怕寒浞,但又不愿交出少康,只好让他们母子从小路逃走。少康和母亲相互扶持,四处躲藏,找不到安身之所。一日来到虞国,虞国国君姚思为人贤良且睿智非凡,知道少康是相之子后,决定收留少康母子,并且让他担任虞国的庖正(掌管食物的官职),以掩饰他的身份。
时间一过就是5年,在这5年中,少康日夜不敢忘复国之志。姚思十分欣赏志向远大的少康,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少康,把纶邑给少康作为封地,同时赠予少康一些奴隶。在少康的治理下,纶邑百姓安居乐业,士兵勇敢善战。少康因此得到百姓的称颂。
少康深知要想完成复国大业,必须得贤人相助。他听说山南有一位贤士,名叫崇开,是代国国君之后。代国被寒浞灭亡了,他才不得已避居于山野。少康连续四次拜见崇开,崇开都是一言不发。少康并不气馁,第五次敲开崇开的家门。这次,崇开终于开口了。他问少康:“你想复国,执掌天下,为什么会来问一个山野之人呢?”
少康一听大惊,忙说:“我只想拜师学习礼义罢了。”崇开笑道:“你的命很宝贵啊,来拜师却隐瞒身份,不是明智之举啊。”少康听他道出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热泪盈眶,跪下说:“我不想连累您才不说实话,既然您都知道了,就请辅助我吧。”崇开笑着说:“得人者方能得天下啊。”
于是少康亲自驾马车将崇开接到纶邑,并为崇开挑选夫人,安置家室。从此少康每日向崇开请教,学习天地古往之道,治乱兴亡之故,抚士安民之术。
数年过去,少康的势力已经不小了,但是要想和寒浞抗衡还有些差距。少康为此十分烦恼,不知何时才能复国。崇开劝他说:“寒浞如今气焰正盛,强取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智取。”
由于寒浞把大儿子浇封在过地,小儿子封在戈地,因此这两个人又被称为过浇和戈。他们为了继承权的问题早有心结。崇开对少康说:“寒浞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过浇,一个是戈,我们派人去取得他们两个的信任,离间他们,使他们兄弟相争,天下混乱,我们再趁机攻打寒浞,必定能成功。”少康大喜,连连称赞。
为了办成这件大事,少康的心腹戴宁和女艾主动请缨。他们两人均是仲康旧臣,足智多谋,对少康忠心耿耿。戴宁和女艾分头行动,一个前往过地,一个前往戈地。过浇虽为太子,但并不得寒浞喜爱,戴宁利用这点,每天在过浇耳边吹风:“帝寒浞偏爱戈,使戈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这不是您的威胁吗?不如早下手以保住王位。”而戈这边,由于他深得寒浞偏爱,对兄长过浇又早有不满,女艾就鼓动他灭掉过浇来取天下。于是兄弟二人暗中伺机发动兵变。一日,寒浞出宫远游,戴宁对过浇说:“这是您的大好时机啊。”过浇于是集中过地的兵力杀入王宫中,宫中之人除嫔妃外全部杀死。过地兵力空虚,戈于是命女艾率兵洗劫过地,又攻打王宫,过浇在享乐之中就丢了性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少康趁机发兵,毫不费力就攻取了戈地和过地。之后,少康便率兵杀入王宫中,杀了戈和寒浞,夺回天下,光复夏朝,成为夏朝第六位君主。少康执政后,勤于政事,很有贤名。在他的治理下,夏朝出现了繁荣安定的局面,史称“少康中兴”。
镂孔素爵·夏
河南商丘地区出土。高19.7厘米,流尾长17厘米。
时间:约夏中期
孔甲笃信鬼神,饲龙食龙,荒唐淫乱,致使诸侯叛离。孔甲乱夏,夏朝的国力迅速衰落,以致四世之后就灭亡了。
孔甲是夏朝的第十四位君主,性情怪僻,好事鬼神。他的父亲不降(夏第十一位君主)很怀疑他的治国能力,没有传位于他,而是内禅给弟弟北扃(jiong),北扃死后传位给子廑,子廑死后,孔甲继位。孔甲激动万分,认为这是他长期求神的结果,于是更加沉湎于鬼神活动之中,对于政事不闻不问,肆意淫乱,胡作非为,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举动。
孔甲继位后,马上大兴土木,广修庙台。一时间庙台遍布国内。孔甲隔三岔五便上神台举行各种仪式,迎神、宴神,降神、送神。宫内巫师无数,每天鸣钟击鼓,焚香祷拜。宫廷内巫术弥漫,宫外也不甘落后,百姓纷纷效仿孔甲,举国上下巫风盛行,不事五谷,国势日益衰落,各诸侯国叛离之心日重。
一天,从天上降下一雌一雄两龙,举国欢庆,孔甲亲自前往龙降之地,见双龙矫健俊美,高兴地说:“神龙都降在这里了,是祥瑞的好征兆啊!”于是命人就在龙降之地修建龙苑,周围用高台为筑,名为“御龙台”,派专人侍奉双龙。
陶盉
二里头文化遗物,高25厘米。浅灰色,泥质陶制成。下有三个袋状空足,一侧有一柄,也是二里头文化典型的陶盉形制。整个器物,造型均衡,表面光滑,制作精良。
然而这两条龙似乎并不领他的情。拿珍馐美食喂,不吃;拿五谷粮食喂,还是不吃。几天下来,孔甲焦虑不已,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报告说:“龙喜欢水,应修建龙池。”孔甲赶紧传令工匠,挖造了一个湖泊。两条龙像根本没看见,还是盘卧在降落的地方,并不移动龙体。孔甲不甘心地前去劝说,龙却发怒了,张大嘴撕咬孔甲身边的侍卫,吓得众人抱头鼠窜。
陶唐氏的后人刘累,多年来学得了养龙之术,苦于无用武之地。听说此事,刘累跑到都城请命,自愿为孔甲养龙。孔甲大喜。
翌日,刘累开始施法请龙。他让三千将士假扮为二十八星宿,每人手持旌旗,造成云霞密布的样子,用火炮模仿打雷,以烟花代替闪电,水池周围布置机关不停击打水面。霎时间,电闪雷鸣,云霞翻滚,白浪滔天,宛若天庭中神龙行云布雨。困居于地面的双龙忽见烟雨喷薄,不知真假,飞身跃入白浪,终于成了孔甲那个水池中的困兽。孔甲为了嘉赏刘累,赐他姓御龙氏,并强夺豕韦氏后代的封地给了他。天下诸侯都替豕韦氏打抱不平,决定不朝拜孔甲。
玉戈
二里头文化遗物,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玉戈是远古时代典礼上的仪仗器。
龙究竟非池中之物,没过多久雌龙竟然一命呜呼。刘累吓得不轻,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雌龙烹熟了呈给孔甲。孔甲觉得非常好吃,知道这是龙肉后,竟说:“雄龙留着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把它杀了吧。”刘累害怕了,连夜逃往鲁国。
后来,孔甲又找到了一个叫师门的高手,手段比刘累更胜一筹,把雄龙养得光彩耀人。但是,师门为人耿直,屡次顶撞孔甲。孔甲于是悄悄派人把师门杀死在郊外。师门死后,狂风肆虐,天降大雨数日,雨停,郊外又起山火。相信鬼神的孔甲心虚,觉得这是师门的冤魂在报复。孔甲连忙和巫师来到郊外作法祷告。回城路上,坐在车中的孔甲竟担惊受怕而死。
历史上“孔甲养龙”不过是个传说,他的那两条“龙”,很可能只是两条大鱼,被他吹嘘成了神龙。这位荒唐君主不问政事,一心沉溺于迷信活动和玩乐,由此也可见一斑。
时间:夏初
夏桀荒暴,宠爱妹喜,自然失去天下民心。商汤爱民,任用贤能,首先剪除夏桀的羽翼,最终灭夏而建立商朝。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为政残暴,对外滥施征伐。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为有施氏之妹。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供他俩荒淫无耻地享乐。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
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逢的臣子,听到老百姓们愤怒的声音,向桀进谏:“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天下就危险了。”桀听了大怒,将关龙逢处死,还说:“天上有太阳,我就是国家的太阳,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
商族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回商。
汤的妻子有个陪嫁奴隶,名叫伊尹,汤让他在厨房干活。伊尹很有才能,但他只是一个奴隶,为了让汤发现自己,伊尹就故意有时把饭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却或咸或淡。有一次,汤就此事责问他,伊尹就乘机向汤谈论了自己对治理国政的见解。汤听了大为惊奇,知道伊尹是一个贤才,就免除他奴隶的身份,任命为自己的助手。自此,在伊尹的谋划下,汤积极准备灭夏。
汤注意以仁厚收揽人心,争取人民的支持。人民都称赞他对百姓宽厚仁慈,纷纷拥护,汤的势力由此进一步壮大。
汤历数夏桀的暴虐无道,号召夏的附属小国背弃桀,归附商。对不听他劝告者,就先后出兵攻灭。汤率兵先后灭掉了葛(今河南宁陵北)、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山东-城东北)等夏的属国,以剪除桀的羽翼。同时,汤还迁都于亳,以此为前进的据点,准备最后攻灭夏朝。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
而汤在不断征讨夏的属国的同时,大量地向夏朝贡各种珍奇异宝,并贿赂桀的近臣。桀收到这些珍宝,又有那些佞臣在他耳边说汤的好话,也就因此对商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双方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此消彼长。
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由汤召集部众,出兵伐夏,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河南封丘东)。
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桀登上附近的小山顶观战。忽然天降大雨,桀又急忙从山顶奔下避雨。夏军将士早就已经不愿再为桀卖命,此时,也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不敢久留,携带妹喜和珍宝,登上一艘小船,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这里。这时,桀还不悔悟,反而狠狠地说:“真后悔当时没有把汤杀死在夏台监狱里!”
桀和妹喜养尊处优惯了,在这荒僻山乡,无人服侍,自己又不会劳动,就活活饿死于山中,夏朝宣告灭亡。汤建立了商朝,定都亳。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赋,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使商的势力扩展至黄河上游,成为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朝。
桀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暴君,荒淫无度,还认为自己是“太阳”,最终丢掉了国家,也丢掉了性命。
夏桀灭亡
在中国早期国家的探源中,夏朝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早在20世纪中叶,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根据《竹书记年》中的传说和《史记》的记载,将夏朝列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然而,单靠文献资料研究夏朝历史,许多问题很难解决,甚至不可能得到解决。而考古发现无疑对认识夏朝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境内洛水南岸的二里头村南。遗址以二里头村为中心,其范围包括洛水以南的四角楼村、北许村和喂羊庄之间,东西约有2.5公里,南北约有1.5公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依山临水,东阻成皋,西挡崤函,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十分险要。
从1960年至1964年,洛阳考古队在二里头先后进行了8次发掘,先后发现了作坊遗址、陶窑、窑穴、水井、墓葬、铜器、玉器、陶器等。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断定这是一座早期城市遗址。然而至于是哪朝哪代的城市,则有两种说法:一是商代成汤建的都城西亳;一是夏代的都城。如果与偃师尸乡沟商城相比较,后一种意见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后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不同时期的陶器呈现出不同器物特点,从而断定二里头遗址的文化特征大约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冈商代前期文化之间,在考古学上通常称为二里头文化。
镶嵌十字纹方钺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此器物中央有圆孔,周围镶嵌十字纹,纹饰较为特殊。
二里头遗址的扑朔迷离之处在于它的分期和它与夏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就遗址的分期工作而言,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早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初期,有人就根据出土陶器类型把二里头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然而,1974年,二里头考古队根据宫殿遗址的发掘资料,提出了二里头文化的四期划分说。
二里头文化四期说虽为多数人所接受,然而,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上又存在许多分歧,几种主要的看法是:一种是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第二种是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属于商文化;第三种是二里头文化一、二、三期为夏文化,偃师二里头遗址即是夏都阳城,四期为商文化。不过,尽管各家说法存在诸多分歧,大多数学者还是一致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探讨夏文化的主要对象。
七孔大玉刀
◎墨绿色,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直线的七个圆穿。玉刀两面饰纹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纹图。玉刀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发现,此后的夏商仍有生产,西周已消失,推测为古代代表权威和地位的玉仪仗器。
陶鼎
◎此陶鼎高16.5厘米,鼎腹饰以方格纹,是二里头遗址早期遗物之一。
宫殿复原模型
◎二里头遗址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发现了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宫殿遗址,成为我们研究夏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