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1933年

人物:兴登堡 希特勒
地点:德国
关键词:独裁

纳粹上台

啤酒馆暴动的失败并没有打消希特勒的野心,从监狱的单身房间出来的他以卓越的“演技”骗取了重建纳粹党的机会。然后,他在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以无数动听的谎言欺骗了德国民众,最终登上了政坛的最高峰。正是他的上台,宣告着德国成为独裁者的热土,战争的阴霾即将笼罩整个欧洲大陆。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4年,拍摄者是鲁道夫·赫斯的未婚妻伊尔莎·普罗尔。照片中,希特勒正在他的囚室里会见一起入狱的几个同党,照片中从左至右分别是希特勒、莫里斯(希特勒的司机)、克莱伯尔、赫斯(希特勒的秘书)和韦伯。

希特勒重建纳粹党

1924年12月,服刑满8个多月的希特勒被假释出狱。他出狱时并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此时的纳粹党已经是一片惨淡的局面。这个政党已经被巴伐利亚地方政府取缔,党内的大小头目要么逃亡在外,要么回家过起了安稳日子。面对这种惨淡的局面,希特勒丝毫没受影响,这位野心勃勃的阴谋家反而更加老练地玩弄起了政治权术。希特勒出狱后的第二周,就登门拜访了巴伐利亚地区的总理海因里希·赫尔德。他向总理先生坦诚自己发动的啤酒馆暴动是一个错误,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赫尔德觉得希特勒知道循规蹈矩了,就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党报《人民观察家报》的取缔令。1925年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正式复刊。第二天,希特勒宣布重建纳粹党。随后,希特勒又来到当年发动暴动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馆发表演讲,他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地讲了两个钟头,嘴里频繁地迸出“战斗”这个词。

1930年9月20日,德国大选结束后,纳粹党一举成为德国第二大党。希特勒(右一)和他的幕后参谋戈培尔(在车下唯一身穿西装的男子)、心腹打手罗姆(左一)等人在纽伦堡接受群众的欢呼。这些野心家并不知道,在十多年后,也是在纽伦堡,世人将以公理和正义对他们进行审判。

骗来了解禁令,希特勒开始重建纳粹党。他将那些不服从他的头目们驱逐出党,然后将整个德国划分为34个选区,每个选区任命一个效忠于他的区领袖,然后这些区领袖再在辖区内发展自己的属下。就这样,纳粹党的党员数量从1925年的不足2万人迅速扩充到了1929年的将近20万人,纳粹党的势力可以直达慕尼黑或者柏林的每一条街道。此外,希特勒还大肆发展自己的“地下力量”,一向以“纳粹党的常备军”自居的冲锋队扩充到了几十万人,人数甚至超过了德国国防军。在冲锋队之外,希特勒还组建了臭名昭著的党卫队,这个负责保卫希特勒的组织受希特勒的直接指挥,队员必须宣誓效忠他本人。做好了这些准备,希特勒开始和他的爪牙们憧憬即将到来的大选。

攀上权力顶峰

此时当政的魏玛共和国总统是原第二帝国的兴登堡元帅。面对这样一位权欲极强、手腕极硬的“右翼老前辈”,纳粹党的第一次参选几乎是惨败而归,他们虽然进入了议会,但只有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12人当选为议员,这样的席位顶多算个底层的在野党。

就在纳粹党为1928年大选的惨败懊恼不已的时候,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帮了他们的大忙。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可怕的崩溃,那些濒临破产的美国银行纷纷从德国收回了他们的贷款。这造成大量德国工厂倒闭,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超过800万,德国的经济脉搏比垂死的病人好不了多少。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兴登堡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确立了“总统内阁”,即总统凌驾于国会之上,总统拥有解散国会、任免总理等权力。为了让大资本家满意,兴登堡政府还将大量资金借贷给资本家,而老百姓的失业救济金则一降再降。此时的德国如同一座活跃的火山,喷发只是个时间问题。

1933年3月21日,纳粹党把持的国会在这一天“隆重”开幕。希特勒在进行了一番演讲之后,走下主席台,来到了身穿灰色军服、头戴传统尖顶头盔的兴登堡面前。希特勒向自己曾经的政敌深深鞠躬,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手。这时,镁光灯开始闪动,将这个场面记录了下来,国家的权力就这样完成了移交,一场灾难注定要降临。

眼看政府遇到了这么大的危机,希特勒内心却是无比得意,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上台的绝佳机会。为了争取中小资产阶级、农民、工人以及知识分子的支持,纳粹党的宣传喉舌戈培尔为希特勒安排了一个繁忙的竞选日程。希特勒乘坐飞机或火车从一座城市赶往另一座城市,从一个会场赶到另一个会场,一周之内居然跑了20座城市。每到一处,希特勒都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许下不同的“美好诺言”,而“面包与工作”则是他的主要允诺。1930年的大选中,党员人数超过80万的纳粹党获得了18.3%的选票和107个议席,一举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希特勒也摇身一变,成了政坛上的大人物。

以纳粹党在选民中如日中天的势头,拿下总统宝座应该不成问题,可兴登堡还是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力压希特勒,成功连任。于是一些纳粹党头目暗中动员冲锋队,准备发动武装政变。冲锋队的小动作很快被政府察觉,兴登堡当即签署了取缔冲锋队的命令。对啤酒馆暴动心有余悸的希特勒看着兴登堡背后跃跃欲试的国防军,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但冲锋队还是牢牢控制在纳粹党的手中。就在此时,德国政坛波澜丛生,几届内阁纷纷倒台,这让兴登堡伤透脑筋。这时,18家在幕后操纵德国经济命脉的垄断财阀联名给兴登堡写了一封信,要求让希特勒组成内阁。无奈之下,84岁的兴登堡只好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纳粹党初步掌握了国家政权。

希特勒对这个任命并不满意,他的内阁中只有3名纳粹党员,而且他的副总理冯·巴本还和兴登堡关系密切。就在希特勒苦思如何掌握更大的权力时,一场早有预谋的纵火案帮了他的忙。1933年2月27日,柏林帝国大厦燃起了大火,预先埋伏在那里的冲锋队“恰巧”在现场逮捕了纵火犯。随后,希特勒对外宣布,这名纵火犯是荷兰籍的“共产党人”,这是左翼力量“暴动”的信号。在兴登堡的支持下,政府出台了《保护人民和国家法》,盖世太保(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倾巢出动,抓捕了2.5万人,其中4000多人为共产党员,其他人则是对纳粹党不满的人士。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希特勒下令重新选举,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席位再次增加到288席。3月23日,被纳粹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授权法》。按照这个法案,希特勒有权违反宪法,有权制定法律而无须经过国会同意,这样一来,国会就成了摆设,希特勒成为实际上的独裁者,魏玛共和国寿终正寝。

希特勒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加强自己的独裁地位,如结束德国各邦的自治权力,禁止组织新政党,纳粹党成了德国唯一合法的政党,非纳粹党人士被迫退出内阁。此后,希特勒还在1934年6月30日清洗了和自己貌合神离的冲锋队,冲锋队的高级头目被一一铲除,这让对冲锋队一直耿耿于怀的国防军喜出望外,他们也开始向希特勒靠拢。1934年8月2日,总统兴登堡病逝,纳粹党的最后一块“心病”也去掉了。希特勒兼任了德国总统,他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拥有了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统帅的权力,可以无限期地连任,再也没有什么人或事能阻止希特勒成为一个独裁者了。

战争的阴云

希特勒当上总理后不久,就将国家的绝大部分储蓄全部投入军队建设中,甚至还喊出了“一切工业活动都要以恢复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为前提”。在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重整军备的命令,要求将德国国防军从10万人扩充到30万人。这个计划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英、法、意等国都提出了强烈抗议。可这三个国家除了法国对德国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外,其他两个国家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甚至还与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在一定限度内恢复海军。1936年3月7日,得寸进尺的希特勒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派出3万德军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还沿着德国西部边界修建了长达500千米的防御工事,英、法两国除了警告和抗议,还是没有采取任何切实的惩罚措施。面对这种情况,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1936年11月,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又加入了这个协定。这样一来,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了法西斯集团。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实际上日本已正式加入了轴心国联盟。至此,由德、意、日组成的轴心国成为二战的策源地,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浩劫很快就要来临。

这张照片是由德国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拍摄的,当时希特勒正在纽伦堡的齐柏林广场参加纳粹党的集会。照片中希特勒走在最前面,其他纳粹党头目都跟在他身后,数以万计的纳粹党徒在台阶两旁向希特勒行礼。这种壮观的场景让希特勒大为骄傲,他在1933年9月2日的演讲中向数十万听众煽动:“纳粹党将存在1000年。” fDSeCp16JerYtmrHMz/aVYqvKFPdAMvSIHowGGjQyBuJDjpqOU0xkLX2TnFdEZ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