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咳嗽

咳嗽是肺部疾患的常见症状,其发病有外感和内伤两种原因。外感风寒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失肃降;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湿阻滞,肺气不降;肝郁化火,火盛灼肺,肺失肃降;肾气亏虚,肾不纳气等等,均可导致咳嗽。现代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均属本病范畴。

治法(一)

【取穴】 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图3。

图3

【操作】 双侧肺俞穴注入鱼腥草药液1~2毫升,每日1次,连续2~4日为1个疗程,儿童减半,一般1~2个疗程即见效。

【来源】 广西中医,(3):43,1980。

治法(二)

【取穴】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见图4。

图4

【操作】 用30号毫针,向下斜刺,由胸骨柄直透鸠尾,并提插捻转。留针10分钟。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3):44,1983。

治法(三)

【取穴】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1。

【操作】 于大椎穴旁开5分注入山莨菪碱10毫克,每日早晚各1次,两侧交替,10~20日为1个疗程。1~6个疗程后治愈。

【来源】 山东医药,(10):2,1984。

治法(四)

【取穴】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见图5。

图5

【操作】 针双侧鱼际穴,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5分钟行针1次。

【来源】 陕西中医,(12):554,1985。

治法(五)

【取穴】 天突。位于颈部,胸骨上窝中央,当前正中线上。见图6。

图6

【操作】 用6~7号针头,5毫升的注射器吸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于天突穴注射,先直刺2分,再向下沿胸骨后壁呈30°角迅速斜刺1~2寸,令患者做吞咽动作,如觉喉部有梗塞感,即可缓缓推药1~2毫升。每日1~2次,7天为1个疗程。

【来源】 吉林医学,(3):35,1980。

治法(六)

【取穴】 天突。位于颈部,胸骨上窝中央,当前正中线上。见图6。

【操作】 病人仰卧,颈下稍垫高或端正坐位,头向后仰,充分显示胸锁间隙,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0.5%普鲁卡因3~5毫升,于天突穴稍上向后下呈40°角斜行刺入,深3~4厘米,待患者有胸闷或胀感时,即将药液直接注入。每日或间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来源】 中国针灸,(6):4,1986。

治法(七)

【取穴】 鱼际。取穴见治法(四)。

【操作】 取双侧鱼际穴,直刺约0.8寸,得气后施以提插手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3次。

【来源】 系作者经验,尤其对于“咳嗽阵作”者效果明显。

古方辑录

(1)天突 《得效方》云:“咳嗽咽冷,声破,灸天突五十壮。”

(2)足三里 《灸法秘传》云:“因痰而咳,灸足三里。”

(3)解溪 《针灸甲乙经》云:“疗上气咳嗽,喘息急。”

(4)太渊 《神应经》云:太渊主“咳嗽饮水”。

(5)列缺 《玉龙歌》云:“咳嗽寒痰列缺强。”

(6)劳宫 《针灸甲乙经》云:“烦心咳,寒热善哕,劳宫主之。”

(7)期门 《针灸甲乙经》云:“咳,胁下积聚,喘逆,卧不安席,时寒热,期门主之。”

(8)胸堂 《千金要方》云:“上气咳逆,胸痹背痛,灸胸堂(注:奇穴)百壮。不针。”

(9)肺俞 《针灸甲乙经》云:“肺气热,呼吸不得卧,咳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肺俞主之。”

(10)膏肓俞 《千金要方》云:“膏肓俞治咳逆。” BUuvouFCvZoWz0gk2enao6Lu/deHH2R4BEkMPw+jcxU09z9jDjXCauSJipK9gO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