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篇词 给中医的“肾”正名

为什么要开篇说明有关“肾虚”的认识误区?

中医相对于西医来讲,似乎更通俗易懂,因为它的语言更接近百姓,不像西医中讲的那样深奥。在大众眼里,不论文化水平高低,是否有医学知识,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串的中医名词,比如肾虚、脾虚、气虚、血虚、肝火旺、肝郁、热伤风、中风、内热外感等等。时下流行的养生潮,更是将中医融入了百姓生活当中。电视台、报刊、广告等大众媒体,也纷纷推出百姓讲坛,主要讲的也是中医养生,甚至上升到运用简单的经络、穴位、足底反射区、面诊、耳诊进行中医诊断。这些东西看得到、摸得着,简单、通俗、易行似乎每个人都可以“照猫画虎”地进行自诊自疗。得出一些看似平易近人的结论,如肾虚、血虚、肝郁、外感风寒、中风等等,让人感觉中医就是直观、易懂。

但是中医有几千年历史,博大深奥,理论体系非常庞大,辨证过程也非常复杂,绝非一个“门外汉”仅靠一个症状、一个外在的征象就可以判断的。时下引发的中医进入百姓家的潮流存在着明显的误导,将中医简单化、绝对化实在是诋毁中医,特别是将复杂的中医四诊辨证、施治过程做简单的对号入座,其弊害无穷,不仅是歪曲中医,也在百姓中造成了严重的误导,不利于百姓健康。

以中医的肾虚为例。许多人联想的是西医的肾。这是因为大家对于中医所指的气血阴阳、心肝脾肺肾等等概念模糊不清,直接用西医的血、心、肝、脾、肺、肾套用的结果,所以,时下许多人把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所指的肾脏相对应起来,造成诸多关于肾虚的误区。

老百姓关于中医肾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对肾虚有误解  经常听到患者问中医大夫:“我一看中医,大夫就说我是‘肾虚’,可是我在医院做了检查,没有发现肾脏有问题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中医大夫看过病,告知病患者“您是肾虚。”患者脸上多表现为紧张的表情,他们误认为自己的肾脏出了问题。也时常有中年男性友人向我咨询他是不是肾亏了,脸上还掠过一丝紧张与不安。老年人和久病患者也都十分关心自己是否有肾亏或肾虚。可以说肾亏是个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中国人周知的病理术语,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对补肾很关注  对于补肾,老百姓更是异常的关注。大家都知道,肾是人的命根,肾虚就是不再青春,肾虚意味着衰老,肾虚意味着虚弱,尤其是男人,更怕肾虚,肾虚就是雄风不再。所以,在健康意识逐渐苏醒并日益火热的当今社会,补肾、防止肾虚就是重中之重。因此,电视、广播、报刊、商场的保健柜台,纷纷以治肾虚为主题推荐保健产品。有身份、有地位的成功男士更是注重养护肾,我所接触到的这类人中有80%以上的人家里都有高级、贵重药材配置的药酒,如鹿茸、牦牛鞕、冬虫夏草、海狗肾等等。就是普通工薪阶层人士,也弄一些枸杞、山药等补一补。反正大家都在注意补肾,大家都认为,补肾百利而无一害,至于用什么补,那要看经济实力。

补肾结果不满意  对于这样的群众养生潮流,我们随机做过小调查,测验老百姓关于肾虚与补肾相关的知识,所获得的结果非常令人担忧。老百姓的认识中存在相当严重的误区,临床中也见证了由于滥补造成的惨痛后果。很多人在热衷于补肾的同时,并不知道中医的肾是怎么回事,连最基本的常识,如中医的肾指的是什么?中医的肾是西医的肾脏吗?这类问题,大多数人回答不上来。对于肾虚的判断,大家往往依据单一的症状,如腰酸、尿频、性功能障碍、怕冷、虚弱、疲劳、记忆力下降、水肿、脱发、白发等等就自行服用补肾药品,至于服用哪种补肾药,大家也不清楚,认为只要是能够补肾就行,所以,经常出现错补、误补现象,从而损害健康,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

中医的肾等同于西医的肾脏吗?

中医所讲的肾与西医解剖学中肉眼能够看到的肾器官不能等同。中、西医对肾的认识完全是两套不同的体系。

西医说的肾脏则是人体腰部长的实实在在的器官——肾脏,是人体排泄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都要经过肾脏以尿的形式排泄出去。此外,肾脏还有一些内分泌功能,如参与人体水、电解质和血压的调节,还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等等。肾脏也患许多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肿瘤等等。这些疾病都使肾脏发生了器质性的改变,通过实验室检查或经超声、X线检查都可明确诊断,它们和中医的肾虚绝对不是对等关系。

中医所讲的肾是一组功能活动单元,而不单纯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肾脏实体。中医在探索人体生命活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藏象学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就是基于藏象学说而来的。

中医认识人体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它不是将人体打开来看里面装了怎样的东西,而是通过外揣的方法来探求人体的秘密。其实人体解剖最早出现在中医,这可以从最早的象形文字上找到依据。如“心”字就像心脏的形态,肝、脾、肺、肾都有月肉偏旁,可见,这些字的创造最早就是依据于形体解剖。后来,中医学发现人体的生命功能不是单个的解剖功能的相加,而是非常复杂的,单个的脏器功能不能完全解释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所以,就跳出了局部解剖所认识的脏器的功能活动,而从整个人体探索其功能活动。所以,中医的脏腑有现代解剖学的痕迹,但在功能活动的论述上却远远超出了解剖所见的脏器本身。中医的肾所涵盖的功能非常多,其对人体发挥的功能远远超出了西医肾脏本身的功能。

中医学认为,肾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五脏六腑均需肾的元阴、元阳的滋养与温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关于肾的生理功能将在以后的篇幅中具体讲给大家。

肾虚是只在中医诊断中才会出现的用语。中医的肾虚并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组症候群。仅靠单一的症状不能就被判断为肾虚;当然,肾虚也不是指西医的肾脏器官有了病变,大部分肾虚的患者无论是肾脏的结构或是其他脏器的结构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器质性改变。中医的肾虚只是人体内脏功能失调的概念,而不是指人体解剖上的肾脏有了病变。因此,肾虚并不等于肾脏有病。

疲劳是不是都是肾虚?

有一患者,32岁,自诉疲劳1年以上,浑身困重,打不起精神,总想睡觉,但又睡不香,睡醒后更觉疲劳,头昏头胀,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不高,心情烦闷,胸闷,口干口黏。西医查体未见任何异常。随后看中医,到某药店找一“老中医”号脉,被告知肾虚,开具一系列的补肾药方,服用1个月,症状不见改善。自行又服用大量补肾的营养药及食品,感觉愈加疲劳,吃不好睡不香,心情烦闷,不想做任何事情,异常苦恼。不得已,到正规医院就诊门诊时查看患者舌红,舌苔厚腻色黄,脉弦滑。医生给予清利肝胆湿热的中药方剂服用,仅5天,患者的症状缓解了一大半。

患者非常感谢医生,再次复诊时问医生用了怎样的方法,使困扰他1年多的病痛如此快的解除了。又非常虔诚的问医生,该吃什么补品能够让自己更加精神,恢复体力。医生告诉患者:你体内不是缺营养,而是有太多的垃圾堆积在体内需要清除,所以你不需要吃任何补品,只需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平和的心态就够了。

这个患者不是虚证,而是实证。中医辨证首先必须辨别阴阳、寒热、虚实。这位患者的疲劳不是身体虚弱造成的,而是由于工作及心理压力过大,紧张焦虑,加之熬夜及饮食不平衡,大量食用肥甘厚腻之品,导致湿热内蕴,阻滞气机,清阳不能上荣于头,外达肢体,所以,记忆力下降,头昏脑涨,四肢困重疲劳;湿热内蕴,扰乱气机,所以烦闷。这时只要清利湿热,调畅气机。就会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疲劳感随之解除,就会感到神清气爽。

通过以上小案例,我们想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疲劳是人们经常出现的不适的感受,尤其是在现在社会快节奏、高竞争的年代,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一旦出现不能缓解的疲劳,就怀疑是肾虚,甚至有一些中医医生,不认真辨证就判断是身体虚弱,妄用一些补肾药,结果是越补越坏,使体内原本就堆积的痰湿、郁火越发的严重。久之还会耗伤体内的精血,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性功能障碍不是肾虚的代名词吗?

一段时间以来,只要打开电视机,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画面,某男子在愁眉苦脸地说自己“不行了”、“力不从心了”,接着就是某种补肾药充斥于整个电视荧屏,话外音说:吃了补肾药,如何如何好。换个频道,又是另一种品牌的补肾药,这回是一个女人在说:“他好我也好。”给大家的感觉是:中国男人肾虚的还真不少,需要大力提倡补肾。这就造成老百姓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误区:男性性功能不好就是肾虚,肾虚就是阳刚不足,需要壮阳补肾。许多中年男士以壮阳补肾药作为保健药品来服用。在南方,太太常给先生炖参汤、王八汤;在北方,男人喜欢食用含有补肾壮阳作用的牛鞭、羊鞭、羊睾丸火锅,壮阳就成了提高男性性功能的代名词。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男人真像民间说的那样十男九虚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泌尿外科专家李曰庆说:“很多人,其中有不少年轻人见了医生,总是爱问自己是不是肾虚?要不要补肾?而且大多数患者干脆是在家吃过补肾药,无效才来找医生,其实哪儿有那么多肾虚!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肾虚正在逐渐减少。”他说:“我们曾调查了700多例阳痿患者,发现属肾虚的只占32.9%,而大多属情志、湿热、瘀毒等实证。”想想看,就连阳痿也并非以肾虚为主,更何况其他疾病了。

早在明清时期,我国的中医就提出了性功能不好不仅仅是因为肾虚引起的。造成性功能障碍的肾虚因素在古代有可能会多一些,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多样化,大部分人们是营养过剩了,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富贵”病随之增多。这些富贵病的出现可以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所以,男性性功能障碍大部分不属于中医的虚证,其中属于肾虚的只占少数,而肾阳虚的更是少之甚少。

如果一遇到性功能障碍,或者为了保持男性雄风,盲目进补补肾壮阳的中药,将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其中惨痛的教训比比皆是。即使补肾,由于肾有阴虚、阳虚、精虚、气虚的不同,补肾也相应就有补肾阳、滋肾阴、益肾气、填肾精等等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用药。

性功能障碍用补肾药就会管用吗?

滥用保健品和中药材补肾已经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请看如下案例:

刘某某,男,38岁,体格健壮,满面红光,声音洪亮,是一个标准的“猛男”。结婚已半年,虽然性欲亢进,但每次行房时勃起还可以,就是发生早泄,为这事小两口时常闹别扭。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刘先生越发一蹶不振了,性欲也慢慢降了下来,此时的他认为自己肯定是肾虚了。一次,刘先生在某报上看到一种壮阳药的广告,其效果被吹得神乎其神,服用一个小时后就生效,于是他瞒着妻子偷偷买了一些回来。但服用之后,发生颜面潮红,心跳加快,阴茎疼痛,持续勃起达到6小时不能恢复疲软状态,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无效,第2天到北大医院男科中心就诊时,阴茎海绵体因缺血发生坏死,勃起器官严重损伤,经过紧急手术治疗清除积血和坏死组织,进行血管分流手术,保住了阴茎外型和尿道,但是由于阴茎勃起组织严重坏死、纤维化,而造成永久性的性功能障碍,令他追悔莫及。

李某某,男,32岁,自觉性生活没以前好了,有些力不从心,体力也感到不如以前,就在报纸上找到一家专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专科诊所,在简单向医生说了自己性方面的困惑后,医生给他开了补肾壮阳药物回家服用。一周后,李先生的性生活确实好了些,可没过多久,情况又恢复到了以前,并且越来越差,感到身体比以前更加虚弱,口干口苦,感觉烦躁,特别爱发脾气。无奈之下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李先生患了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及血管病变,导致阴茎的供血不足,以及其神经病变影响阴茎的触觉感受,降低了勃起反应,导致性功能障碍。进一步通过中医辨证,患者为阴虚燥热,并不是肾阳不足。由于患者错误的服用了壮阳药,使体内原本亏虚的阴精被体内过于亢奋的阳气耗损,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后来,经过控制血糖,配合中药滋阴降火,改善微循环等综合调治下,李先生病情得到了改善。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单纯因肾虚所致的阳痿者,临床已相当少见,而因忧思、恼怒、郁愤、思虑、猜忌等生活中的精神刺激所致的心理性阳痿多见。此外,血管病变、神经损伤、内分泌紊乱、各种疾病、手术及药物等因素导致的阳痿亦不少见。临床实践中,很多阳痿患者年龄在25~45岁之间,身体壮实,声音洪亮,并没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脱发及牙齿松动等肾虚症状。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青壮年这一年龄段的阳痿患者,其病症其实多由情志因素引发,有的是伴有前列腺炎,或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血管病变,导致阴茎海绵体供血不足造成。所以,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不要自行服用壮阳药,应该首先查明原因,如果需要中医治疗,也应该到正规的中医专科请大夫诊治。

脱发就是肾虚吗?

拥有一头美丽的秀发是现代人展示美丽健康的需要。如果你头发稀少,秃顶,或是须发早白,那一定极为苦恼。因为,脱发、白发给他人的感觉是衰老。所以,大家都认为,既然是早衰,那一定就是肾虚!何首乌、黑芝麻、核桃等等具有补肾乌发的食品吃了不少,补肾的保健品甚至药品也服用了许久,但是,浓密乌黑的头发依然如梦中情人,可幻不可求。为何?

从中医角度来说,不同类型的脱发可有不同的病因。如我们常见到有些中青年人头顶脱发,俗称“谢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发变得柔细,同时伴有头皮发痒,多头屑或油腻,严重者整个前额、头顶头发脱落,脱发区皮肤光滑油亮或仅遗留少许毳毛,故称“油性脂溢性脱发”。少数患者可无皮脂溢出,而是毛发发黄,发干易断而脱落,称为“干性脂溢性脱发”。这些人多因喜食油腻辛辣食物,造成体内湿热内蕴,上蒸头顶、侵蚀毛根而引起的脱发。或因燥毒风邪外侵头皮,或因肝肾不足,阴虚血少,头发失养。治疗应依据中医辨证分别给予清热祛湿,或祛风润燥,或补益肝肾,养血生发等中药治疗。不可千篇一律的选择补肾药。若误用补肾药物,非但无效,还会加重病情。因为补肾的中药大多性温,不适合有内热和湿热的人服用。

有些人在工作、学习中,常因过于紧张导致情志不畅、易生气上火而脱发;或因受到意外刺激导致肝火内生,头发成大片脱落,医学上称之为“斑秃”或“鬼剃头”;还有因肝郁气滞、血瘀毛窍后新血不能养发而致头发脱落等。这些在中医辨证上都责之于“肝”,治疗上应选用清肝凉血、祛风生发的方药,或疏肝理气、通窍活血的方药,但不适合服用补肾的药物。

当然,有些脱发也是由肾虚引起的。这类人群多见于体弱的老年人及小儿。老年人多见头发干枯并大量脱落,伴腰酸腿软、眼花、耳鸣、健忘、齿摇;小儿多见毛发稀少细软,生长发育迟缓。除此以外,还有产后或大病后引起的脱发,多属血虚或气血两虚,需要服用养血生发、气血双补的中药。

白发就是肾虚吗?

白发俗称“少白头”,中医称为须发早白。多发生于青中年,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毛囊黑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素的功能减弱所致。与遗传、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用脑过度、忧虑、惊恐)及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有一定关系。临床表现为稀疏的白发,渐渐大部分头发变白。无自觉症状,青年或壮年男女均可发生。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肝藏血、肾藏精。民间常有“一夜愁白了头”的实例,从中我们可以悟出来一个道理,就是白发与情志不遂,肝郁血瘀,或肝血亏虚,毛发失养,或肝肾阴虚,血热生风相关,在治疗上要根据不同证型,分别给予疏肝活血、柔肝养血、滋补肝肾、治血祛风为大法,也不可以一概用补肾药。

水肿就是肾虚吗?

下肢水肿的患者临床上比较多见,一旦出现了下肢水肿,大家首先想到的肾出现了问题,一般先去看肾内科,做尿的化验检查。如果肾内科查不出疾病,患者往往都会去看中医,服用补肾的中药。从一般思维定势来看,水肿就是肾有了问题,无论是西医讲的肾脏还是中医讲的肾,反正都要从肾上治疗。水肿就是肾虚吗?不是,肯定不是。有人会接着问:“就算不全是肾虚,至少有一大部分人是肾虚。否则的话,你说是什么原因?”

下肢出现水肿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症状。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下肢静脉血管及淋巴回流出现了问题,约占水肿患者的一大半;只有一小部分患者是由于全身疾病造成的,如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真正是由于肾脏有了病变造成水肿的患者占的比例就更少了。所以,如果发现了下肢水肿,尿化验检查未见异常,建议做一下下肢血管检查。而水肿证,在中医辨证上,有多种证候类型,如风邪外袭,肺气不宣,水道不调,风遏水阻而引发水肿;或水湿内阻,湿困脾阳,水湿不化,泛于肌肤而成水肿;也可因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下注,停聚下肢而导致水肿。而肾气不足或肾阳虚衰,不能温阳化气行水造成的水湿停聚,出现水肿的多见于病久及肾或老年患者。所以,一见到水肿,就认定是肾虚,应用大量温肾补肾药,有可能导致湿热酝酿,加重病情。即使不幸患有肾炎,出现水肿,若水湿未退而乱进补肾药,也会有闭门留寇之嫌。

补肾就是常服六味地黄丸吗?

六味地黄丸源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最初是儿科药,用来治疗小儿发育不良。中医认为,肾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小儿先天发育不良,常责之于肾,而小儿又是稚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先天发育不良的患儿,多有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所以,六味地黄丸以养肾阴为主,六味药物中有三补三泻,药性比较平和,副作用小,因此可以长期服用。

由于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再加之六味地黄丸药性平和,现代人就纷纷服用,认为补肾就是延年益寿,补肾可以健脑。总之是百利而无一害。甚至民间流传这样的顺口溜“有病没病,六味地黄”。六味地黄丸真的是人人皆宜吗?补肾就用六味地黄丸真的就这样肯定吗?这里面存在着偏误。

六味地黄丸不是包治百病  由于六味地黄丸是药,既然是药,就有药性,没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没病强身,人人皆宜的。六味地黄丸属甘温性,偏于补阴的药,主治肾阴虚。中医认为补阴可以助湿恋邪。通俗一点讲,就是养阴药可以加重体内的湿气,还可以将体内的存在的病邪留恋住。对于真正属于肾阴亏虚的人来讲服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您身体十分彪悍,体形肥胖,喉中经常有痰,大便黏滞不爽,口中酸腐或有异味,经常油汗粘身,那很可能是痰湿体质,就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了。如果服用了,不但不会身轻体健、思维敏捷,反而会更加臃肿呆滞。

补肾不能全是六味地黄丸  关于中医所论述的肾虚有很多种分型,最基本的分型有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肾气虚。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药,所以,补肾需要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进行系统的诊断,判别出是否肾虚,是哪种肾虚,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一说补肾,就用六味地黄丸是不科学的。

补肾就是壮阳吗?

补肾就等于壮阳,这是许多人的认知。尤其是到了冬季,服用壮阳酒似乎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其实,补肾壮阳的惯性源于古代。在古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纷纷服用长寿丹,道士的炼丹术也被渲染的神乎其神。帝王为追求长生不老或是满足荒淫无度的生活,服用的长寿丹大多为壮阳之品。如在唐代,士大夫中就兴服用纯硫黄及钟乳石等壮阳,这些药石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强人的性欲及提高性能力。一代文豪韩愈在晚年就因服硫黄致死。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逐渐延长。人们对个人的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尤其是男士,追求青春不老,阳刚健壮。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补肾壮阳就被广泛认可并流行。从本意上讲是追求健康,营造高品质生活。但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

大量服用壮阳药来改善性功能,可以起到暂时的效果,但对于性功能本身的长期改善没有任何好处,并且可能还会造成全身的伤害。如那些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引起的性功能障碍患者长期服用壮阳药,会加重高血压病程,严重者会有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潜在危险。一些非法制造销售的中药保健品中含有西药西地那非和雄激素成分,不仅具有阴茎异常勃起的潜在危险性,还可能加重老年人前列腺疾病。因此,盲目乱服壮阳药,犹如在一盏即将枯竭的油灯中再加入一粒灯芯,只能加速它的永久熄灭。

如果你需要补肾,至少应该判断一下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中医讲辨证论治,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多了什么去掉什么?平衡体内的阴阳虚实。如果您是肾阴虚,吃了壮阳的药物,会导致肾中的阴精被煎熬而进一步耗损,其结果是肾阴更加亏虚,机体健康会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引发各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肾阳虚在古代相对较多,因为当时的生活环境及饮食不如现代,房屋漏风,缺少取暖设备,缺衣少穿,人们的内心生活也比较单纯。所以阳虚较多。而从现在社会来说,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风寒不侵、温饱过度、肥甘厚味越吃越多,加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心中充满了欲望与焦虑,内热容易滋生。所以,现代人尤其是中青年人群中,肾阳虚已经越来越少了。

所以,特别提醒大家,尤其是中年男性朋友,在饮用壮阳酒时,一定慎重。首先请医生看看自己适合不适合饮用,其次看准成分及生产厂家。

腰疼就是肾虚吗?

中医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腰膝酸软是肾虚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但是,临床上见到的所有腰痛都是肾虚吗?显然不是!我们知道,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从西医的角度讲,骨科疾病如腰椎病、腰肌劳损;内科疾病如泌尿系炎症、泌尿系结石、风湿病等等都会造成很明显的腰痛症状。这些疾病引起的腰痛从中医辨证上绝大多数不属于肾虚。

腰痛只是一个症状,并不能单纯等同于某种疾病或是中医学中的肾虚证。在中医看来,肾虚腰疼的特征为腰脊酸软,喜揉按,可伴有腿足酸软,夜尿频多等等一组症候群,而且需要根据临床舌脉来辨别是哪种肾虚证。除了肾虚可引起腰酸痛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可以造成腰痛,如外感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或外伤、劳力过度,损伤气血,瘀血阻络、经络失养,这在中医学上属于痹症,治疗上需要根据辨证给予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强筋健骨等法则施治,不可全以补肾的方法治疗。

如果您有腰痛的症状,首先应该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尿常规、肾B超、腰椎X片等,明确腰痛的原因。如果需要中医诊疗的话,应该请专科医生进行中医辨证,判断是否肾虚,不可自作主张盲目服用补肾药。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40岁刚出头的邓女士四肢冰凉近3年,天气稍稍转凉,就会出现手足不温,特别是冬天,不仅手脚发凉,而且小腿都是冰凉的,晚上睡觉时,别人的手脚很早就暖和了,但她睡到半夜还是冰凉冰凉的。最近1个月,她除了四肢冰凉外,还伴头昏耳鸣,腰酸腿软,全身疲乏的症状,咳嗽或用力时还会遗尿。经过西医检查,未发现明确的疾病。随看中医,诊断为肾阳虚,经服补肾阳为主的汤药1个月后,症状大减,继以桂附地黄丸连续服用3个月,她四肢冰凉和头昏耳鸣的症状消失。

四肢冰冷可能是阳虚  四肢冰凉是一种自觉症状,中医术语称之为四末不温。首先最多见于阳虚患者,如邓女士是肾阳虚,然而还有脾阳虚、心阳虚,一般来说,肾阳虚表现为四肢冰凉,尤其以两足为甚,同时腰膝怕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头晕目眩、精神委靡、面色黧黑、性欲减退、女性宫寒不孕,或尿少水肿、舌淡而胖。脾阳虚表现为四肢发冷的同时,会有腹部怕冷为主,伴消化不良,纳食不香,腹部胀闷,泻下清稀等。心阳虚表现为四肢冰凉,心慌气短,心胸憋闷作痛,面色晦暗、虚浮,或下肢水肿。

四肢冰凉还可有多种情况  可以是阳虚,可以是血虚,还可以是气机不畅。而阳虚不单单是肾阳虚,还可以是脾阳虚、心阳虚。所以,如果你手脚总是冰凉的,不可全部归责于肾虚,应该根据各类型的特点,还是中医所强调的辨证论治进行正确的治疗,否则就会出现吃药不讨好,轻则无功而返,重则还会加重病情的不良后果。

手足逆冷证是怎么回事?

还有一种以四肢冰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医病证,多见于年轻女性,这类患者多身体瘦弱,多愁善感,手足不温,甚至冰冷彻骨,面色苍白,容易感寒,中医认为这类患者属于气血不调,血虚感寒,气机不畅,气血不达四末所致,中医称之为手足逆冷证。

眼圈黑就是肾虚吗?

单纯的黑眼圈  有的人看上去眼圈黑,身体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便说是肾虚。其实,单纯眼圈黑不是病态。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眼睑、眼皮及其周围组织很薄,如劳累、失眠后眼睑长时间收缩,能引起结缔组织血管充血,血流不畅,微循环障碍,所以眼圈发黑。出现黑眼圈用不着担惊害怕,乱吃补药。只要精神愉快,多活动锻炼身体,充足睡眠,少则3天,多则1周,黑眼圈随后也就消失了。

黑眼圈也常常是疾病的苗头  按现代医学来看,当慢性疾病引起微循环障碍时,就会出现黑眼圈,当然还会伴随一些显而易见的病象,不仅仅是肾虚,凡涉及心、肝、脾、肺等任何器官有病时都可能会表现出黑眼圈。诸如肝硬化、肾衰竭的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等都有黑眼圈出现。一些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也会出现黑眼圈。当然,对一般人而言,当出现眼圈黑又无其他症状、体征伴随时,既不是肾虚,也不是什么大病、重病,不要紧张、迷信。

西医的肾脏疾病等同于中医的肾虚吗?

如前所述,我们已经知道,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脏不可等同。西医常见的肾脏疾病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等等。肾病最不好的结果是肾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毒症。我们知道,西医肾脏的基本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简单地来说,就是排毒的器官,所以,一旦肾脏出现了病变,首先就是毒素停聚在体内,出现水肿、少尿、多尿、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蛋白尿、肾区钝痛、肾绞痛、高血压,甚至恶心、呕吐等。中医将这些症候归类为水肿、淋证、腰痛、关格等证,在这些病证里还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舌脉四诊,分出不同的证型,其中涉及的病理环节相当复杂,大部分病证还以邪实为主,在急性期以驱邪为主要治则,不可以应用补药,更加不可以单纯以肾虚而一治了之。所以,西医的肾脏疾病与中医的肾虚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补肾是百利而无一害吗?每个人都需要补肾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增加,亚健康人群迅速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大多数都有疲劳、失眠、腰酸腿沉、头昏脑涨、力不从心等等一系列不适的主诉。他们显得异常疲惫,丧失了应有的活力,甚至是未老先衰,他们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在高压力、满负荷的工作中透支着身心,他们渴望补充一下自感虚弱的身体,使自己注入精力。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诉说着自己身体虚弱,他们需要补一补。

中医传统的文化底蕴深入民众之中,老百姓往往认为养生必定依靠中医,服用补药就是最好的强身健体方法,而补药中最好的是补肾药,因为肾是根本。所以某些人以为:中青年人事业繁重,工作疲劳,身体虚弱,需要补肾;老年人肾气本虚,更应该补肾;就连上学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也来到亚健康门诊,述说自己的孩子气色不佳,身体虚弱,眼胞浮肿,眼眶发黑,担心肾虚,请求大夫开具补药……似乎男女老少均该补肾,尤其是有俗语讲:“肾无实证”,换言讲就是肾只有虚证,怎样补都不错。总之,补肾是“百利而无一害,人人皆宜”。然而,补肾真是百利而无一害吗?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就是脏腑阴阳平衡,这种阴阳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在维系健康的过程中,中医就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采取去其多余,补其不足。所以,如果您是肾虚,那么可以补肾,如果您不是肾虚,您就不需要补肾。那您一定会问:“肾无实证”嘛,多补有益啊,难道还会有害不成?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必须加以革除!

如果您是一个健康人,体内的阴阳本来处于平衡状态,无论服用了哪类补药,都会对体内原本平衡的阴阳造成影响,可能会导致病证的出现。当然,从目前人类健康状态分析来看,真正健康的人群只有15%,85%的人群属于疾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也就是中医来讲所谓的阴阳不平衡人群,这个人群均存在着不舒服的症状,而且其中大部分人群体内存在着邪气,如痰湿、瘀血、气滞、食积、内热、内寒等等。这种情况下,补药无疑会加重体内的邪气,使之留置体内,还可能会产生变化,使体内的阴阳平衡进一步加重。所以,妄自服用补肾药对于身体来讲可能是弊大于利。疲劳、年龄都不是界定补肾的标准。如果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不但出现许多副作用,而且反而会加重病情,犹如竭泽而渔,可谓弄巧成拙,雪上加霜。

错服了补肾药也将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肾虚最忌讳的就是补反。比如明明是肾阴虚的病例,吃了壮阳的药物,会让肾阴虚的症状表现得更强烈。所以,补肾应以调和阴阳为原则。补反会造成病情加重,如果单一补阳或滋阴,也会物极必反,形成阳亢阴衰或阴亢阳衰的局面,损害健康。

所以,补肾一定是针对肾虚的人群,在确定了是肾虚后,还要分清是阴虚或阳虚,这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补肾、养肾、护肾有什么不同?

补肾、养肾或是护肾,三者概念上是不同的。

补肾是中医的治疗方法,必然需要服用补肾的中药;而养肾或护肾是通过日常的饮食、起居、健身的方法保养肾脏。因此,补肾就需要服药,只要是药物就有药性,如养阴填精药性大多寒凉滋腻,容易损伤阳气或阻遏阳气;而温阳或壮阳药容易生内热,或耗损阴精。还有,所有补药全都会助邪或敛邪。 GWj31IVVetggm7OvXqTOKhExTEoF8Svo8Y0w6EKmAnH9LbYisY/HmNfdzlRU8U8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