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Avant-propos

当人类历经农耕文明、工业化革命、后工业变革、信息技术爆发以后,“向何处去”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技术延伸和实用主义哲学,忽略了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完整性及相互依存关系,于是导致了人类的存在意义、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身人格等的畸形。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之陷入技术理性主义和肤浅的经验主义状态,并且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恶果。经济危机带来的心灵惶恐,环境恶化导致的生态激变,社会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异化,等等,都给人类的精神境界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艺术诗意、哲学升华、史鉴意义也都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中变了调。反之,发展也因人类在精神世界里的彷徨无依而失去了可持续的后力。面对光怪陆离的现实,我们将如何平衡客观世界与精神领域的矛盾?我们又如何以传统文化视角观照可持续发展之路?西方的巨擘们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向着“善”的方向进展,康德的“人是目的”是为了塑造最高目标的人类,帕斯卡坚决反对用自然科学研究人的主观性的做法,雅斯贝尔斯的“三大轴心说”也一直在关注人类精神文明的源点和走向。但是弗洛姆“逃避自由”的一声棒喝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极端对立的社会精神状态无情地揭露出来。显然西方文化中的纯粹理性原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今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那么,我们能否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一些养分呢?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道家理念、佛家性灵为核心的人文智慧。这智慧用辞采华章、水墨丹青、气韵生动、生旦净末丑来表达儒家对生命的敬畏、道家对自然的崇尚,以及佛家对心灵世界的追问。儒家的入世情怀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硝烟岁月中英雄辈出,道家的“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使我们流浪的灵魂更贴近儿时乡村的日落烟霞,而佛语“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澄澈让瓦尔登湖畔的气息近如别院。此三家思想的融合即儒释道精神,反过来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虽历经山河换主、人生聚散却岿然屹立到今天。可以这样说,无论从艺术、风俗、人文还是社会生活等方面,中国文化都焕发出傲人的灵光与风华,因为有它,我们的民族才能在家国多难之时浴火重生,我们的生命传承才能在朝代更迭的困顿境遇下稍息安定,华夏的历史也在奔流的长河中奏出生生不息的乐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成化天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了几千年,构建了坚韧而内涵丰富的民族气质,并且在与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表现出了强大的感染力。

中国现代东方学家、哲学家朱谦之所著《中国哲学对于欧洲之影响》认为,中国文化是哲学文化,西方文化是科学文化。中国文化的“淡然无极”、“语少意足”正可以弥补科学文化所缺乏的含蓄内敛和清雅诗味。先秦诸子、唐宋先贤已经为人类敞开了一扇精神财富的大门,我们要做的就是激活这丰厚的历史家底,以此来哺育浮躁的时代灵魂。对此,本书作者李敏博士紧紧抓住“传统”与“发展”两大主题进行了详细阐释。本书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谈起,涉及儒家、道家、佛教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精神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详述了儒释道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启迪,提到欧洲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有“欧洲老子”之称的经济学家魁奈,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可持续发展中的三大关键问题“经济、环境、政治”的影响。认为,儒家的入世思想规约着经济社会的无节制泛滥,道家的“天人合一”让现代人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性灵则提醒我们要时时怀揣一颗安然的心,学着跟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作者得出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此选题是本书作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实地采访中西方众多名家后所确定的,前人极少涉猎,因此,这也是作者在此领域的大胆尝试和开拓,相信会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真”的基因、“善”的种子和“美”的阳气,一旦遇到适合的气候、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蓊郁生长,为挽救世道人心、重塑道德规范、构建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最后说一句未能免俗的话:珍惜中国传统文化,让它的光芒继续照耀人类的发展之路!

是为序!

徐真华
癸巳岁末清华坊 CLovQGaEbrawNnSjhsBWZce928N5Pwm3WHCL0101ytgb1u+N9SO3XZuV54QF5M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