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肠题凑”现真容

大葆台西汉墓

几乎所有帝王在为自己建筑陵寝时都要追求极致的奢华,西汉时期同样如此。文献记载,西汉天子使用名为“黄肠题凑”的葬式,它与“金缕玉衣”一样,都是尊贵地位的象征。但“黄肠题凑”到底是什么样子,几千年来却一直是个谜,直到1974年大葆台西汉墓的发掘。

京郊藏着汉王墓

大葆台西汉墓位于北京丰台区郭公庄西南,这里共发现两座竖穴土坑木椁汉墓,两墓一东一西,封土相连,是典型的王、后并穴合葬。东边的一座墓葬结构较完好,出土一具男性骸骨,应为王墓(一号墓);而西边出土女性骸骨的后墓(二号墓)因多次被盗又遭焚毁,结构已经不清楚。经过详细的考释论证,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此墓的主人是汉宣帝刘询所封的广阳国开国诸侯倾王刘建(前73~前45)及他的夫人。

此墓虽为土坑木椁墓,但是与马王堆汉墓等在结构上有很大不同。以马王堆汉墓为例,它的椁室像一只巨大而封闭的木匣,椁室内分出的头箱、边箱与棺室就是在木匣中隔出的独立小仓。而大葆台西汉墓的木椁却与崖洞墓的结构有些许相似,是对人间房屋结构的真实模拟。

一号墓坐北朝南,平面呈“中”字形,左右对称。墓坑口大、底小,略呈斗形,坑底长23.2米,宽18米,平均深度为3.7米。地表还保存有较高大的封土,可达10米左右。一号墓与二号墓相距25.9米,两墓的封土相连成一高大土丘,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一号墓墓穴南部建有进出墓室的主墓道,主墓道与甬道直线相连,甬道是对墓室内部通道的称呼。穿过甬道,便来到前室,相当于宅院中会客宴饮的前厅。前室以北就是摆放着墓主人棺椁的后室,相当于宅院中供日常起居的寝宫内室。墓室北面还发现一条被封死的小型墓道,可能是建筑墓室时临时使用的。墓道、甬道、前室、后室构成墓室的中轴线。后室位于整个墓室的最中心,它的外面还依次环绕着一圈内回廊与两圈外回廊。正是在内外回廊之间,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堵怪异神秘的木墙。

细看“黄肠题凑”

木墙呈四面环绕在内回廊之外,南面墙上留有进出前室的门。木墙南北长15米左右,东西宽10米左右,高达3米,而厚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米!经过仔细辨认,原来它是由一根根长约90厘米,截面宽、高都为10厘米的木枋紧密堆垒而成的,木枋之间没有榫卯结构相连,但却十分坚固。粗略一算,木枋竟然多达1.5万多根!木枋的保存非常完好,历久弥新,木质呈棕褐色,经检测所用木材是中国独有的黄心柏木。上万根黄心柏木在这黑暗的地下度过了无数日月,至今仍散发着木质的芳香。

这堵以一座森林为代价而建成的奇怪木墙是什么?专家们认定它就是文献中记载的为帝王修建地宫时才能使用的“黄肠题凑”!苏林为《汉书》做注解释“黄肠题凑”,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这些记载确实与木墙的情形相符合。黄心柏木材质优良,“纹理直,结构细,质稍脆,耐水湿,抗腐蚀性强,有香气”。有学者研究后提出,“黄肠题凑”不仅选材优良,结构上也符合工程力学的原理,对解决棺椁抗压问题有很大作用,来自上面顶板与封土层的压力依靠柏木枋之间的摩擦力抵消,所以大葆台西汉墓的木枋至今仍堆砌整齐,结构坚固。“黄肠题凑”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在于彰显墓主人尊崇的地位。《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就曾使用“楩枫豫章为题凑”,这四种树名只是泛指,反映出楚庄王墓中的题凑是使用杂木建造的,相对粗陋。而《皇览》中记载秦始皇与秦朝国相吕不韦的墓中可能就已经使用由柏木制成的真正的“黄肠题凑”。西汉时期延续了这一传统,成为级别最高的汉天子的礼葬之制。经天子特许,地位极高的诸侯王和重臣也可在死后使用“黄肠题凑”。如《汉书·霍光传》中记载大将军霍光死后便享有了这一殊荣。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内景

此博物馆是在刘建的地下宫殿遗址上建起来的,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帝王陵遗址博物馆。

而到了东汉中后期,墓葬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石室墓开始流行,同时也因为经过多年砍伐,木材供应日渐紧张,于是“黄肠题凑”逐渐从高等级墓葬中消失了。

再现帝王完整葬制

大葆台西汉墓带来的惊喜还有更多,曾经只存在于文献中的神秘帝王葬制,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居于“黄肠题凑”之外的两重外回廊中,随葬有3匹骏马,1头金钱豹,大量陶器、陶俑,1辆漆质模型马车及车上的镏金铜饰。这些随葬品并不是随意选择放置的。文献记载西汉帝王墓结构组成中有一项名为“外藏椁”,东汉人服虔解释它为“在正藏之外,婢妾藏也,或曰厨厩之属也”。也就是说,“外藏椁”的内容包括“婢妾”、“厨”、“厩”三类内容。“婢妾”是奴仆的泛指,夏商时期在墓葬中实行人殉,演变到后来人们开始在墓中放置陶俑表示陪葬的奴仆。外回廊中的陶俑自然就是“婢妾”。“厨”是指庖厨,也就是与餐饮相关的遗存。从其他汉代王陵中可以发现,墓中所出土的大量陶器正是用来储存或制作各种食品(包括酒)的。“厩”则代表一切与车马相关的遗存。在汉代,马车不仅是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有表明乘坐者地位的作用,何等级别的官吏可以乘坐怎样的马车都有严格制度规定,所以汉墓中通过随葬车马来表明等级也长期流行。外回廊中发现的马、漆车与车饰就属于“厩”。这样一来,“婢妾”、“厨”、“厩”就齐备了,所以大葆台西汉墓的外回廊正是文献记载中的“外藏椁”。

“便房”同样是汉代帝王墓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文献中曾多次被提到。服虔解释便房为“藏中便坐”之所,也就是墓中供小坐休息的地方。对此记载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看法认为“便房”是供墓主人灵魂休息使用的地方。从已经发现的众多汉代诸侯王墓葬看,前室中一般布置华丽,有些还摆放着餐饮、乐舞用具,无疑是供墓主人休息的房间。大葆台汉墓中也是如此,前室中摆放着两张精美的漆床,此外还摆着精美的器物、食品以及玩具等,是模仿墓主人生前居住和宴飨的场所,那么前室应该就是“便房”。另一种看法认为“便房”是供前来祭拜死者的亲属休息的地方,《后汉书》中记载了一则皇帝入墓室祭拜的过程:打开墓门,穿过墓道来到便房,在这里稍作停留,然后在礼官的引导下来到棺椁面前,按照礼仪的要求祭拜并伏在棺上大声痛哭,最后走出墓室,乘车离开。照此记载,便房位于墓道与灵柩之间,那么从大葆台西汉墓情况来看,“便房”也同样应该是前室。

“梓宫”是对帝王所用棺椁的尊称,据史料记载,不同等级的死者所使用的棺椁也是不同的,“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大葆台西汉墓墓主人所使用的正是一具髹漆的五重棺椁。由内至外,前两重棺为楠木质地,第三重为楸木质地。第四、五两重外棺上设有门,向南对开四门扇,说明它们应该属于椁室。这样就构成了三棺两椁的五重棺椁结构。因为早年被盗,墓主人的遗骸被拖至三、四层棺椁之间,附近还散落着各种玉饰以及玉衣的残片,由此可确定该墓为诸侯王级别的墓葬,那么这套棺椁自然也就是诸侯王所使用的棺椁。虽然它比天子所使用的七重棺椁等级略低,但也已经是目前发现的汉代最高级别的“梓宫”之一。

这样,见于文献记载的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外藏椁”的一整套代表汉“天子之制”的墓葬制度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使记录在纸上的历史变成了可以触摸到的现实,这正是考古学的魅力所在。 7wG2gkpnCCdK0yGgvc/hwdxj/kgvw0jxP64ZVJFLGvlKZxxenT8T71ySPLmitS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