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古第一陵

秦始皇陵

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留下的帝王陵寝何止百千,而最著名的绝对当属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寝——秦始皇陵。气势雄伟的巨大封土堆, 8000具强秦兵马俑,《史记》中记载的神秘地宫,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始皇帝所用的棺椁……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后人产生无限遐想。

帝陵盛景

秦始皇,姓嬴名政,战国末年,他统帅秦国百万雄兵一举荡平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秦始皇自比功高三皇五帝,选择了“皇帝”的称号,即位之初就开始为自己修建规模庞大的陵寝“骊山陵”,准备死后继续享受奢华的帝王生活。

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这里绝对称得上是一处修建陵寝的宝地,从风水学上讲,它背靠高高的骊山,面前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开阔,清敞明亮。陵墓的建造历经36年,最多时曾征发72万人一同劳作,终于修成了这座空前绝后的皇帝陵。秦始皇陵是包含有地上与地下建筑的巨大综合体,目前明确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墓地面积22万平方米,规模之大,是古今中外任何其他墓葬都无法相比的。

高大的封土堆在陵园内最引人注目,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高耸的山岭。封土底部近方形,现存高度约87米,而据《汉书》记载,秦始皇陵封土的原高“五十丈”,底部周长超过“五里”,换算一下,竟然是一个底部周长约2000米、高达115米的土山。而且这座巨大的土山完全是由人工一层层夯筑起来的。那密集的夯打印记,至今清晰可见。封土的最初形状类似倒扣的斗,由上至下又分成三级阶梯。秦人有在墓上种植树木表示等级的习俗,文献记载秦始皇陵上也曾遍植松柏。

“事死如事生”

这座郁郁葱葱的巍峨高山还只是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紧邻封土的北侧发现有一座方形的建筑基址,这里可能是秦始皇的“寝殿”。先秦时对待帝王的陵寝讲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要按照他生前的生活方式在死后继续侍奉他。“寝殿”里就是仿照秦始皇生前所居住的宫殿来布置的。不仅如此,每天都有专门的官员为他准备服装饮食,每逢祭祀的日子,秦二世就会带领着百官在这里祭拜始皇帝。

“寝殿”西北还有大片的建筑遗址,应该也是供始皇帝灵魂所使用的各式地上宫殿。虽然这些宫殿现在已经泯灭无存,但是它们所使用的部分精美构件却被保存下来,这其中就包括被称为“瓦当王”的夔纹大瓦当。望着这枚直径达到61厘米的巨型半圆瓦当,人们不难想象当年的宫殿是何等壮丽辉煌。

寝殿的东北是一块被围墙圈起的区域,目前还不清楚里面埋藏着什么,但有人推测,这里是被秦二世胡亥所杀的始皇帝后宫嫔妃们的茔冢。

封土、宫殿以及这片区域又整个被一堵围墙环绕起来,构成了秦始皇陵园的内城。在内城的西墙外,也有一片面积庞大的建筑基址,这里出土了大量陶甑、陶盆等炊煮饮食器,通过上面的铭文可以知道它们都归属“骊山飤官”,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每天准备精致的饮食,送入“寝殿”供始皇帝的灵魂随时享用。内城之外还筑有一道外城墙,就构成了内外两重城墙的陵城结构。城墙的四角筑有高高的角楼,城门两旁则筑有高大的门阙,总之一切都要与始皇帝经天纬地的功勋相匹配,一切都追求着空前绝后的雄伟壮丽。

凌乱的陪葬墓

陵城之内也并非始皇陵的全部,城外的北、西、南三侧都发现了与秦始皇陵相关的各种遗迹,但最重要的发现无疑在陵城的东方。在陵城以东约350米的上焦村附近发现了17座一字排开的秦墓,发掘结果令人惊诧不已。

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的安车

从形制上看,这批秦墓都具有很高的等级,皆使用带墓道的“甲”字形墓穴,墓内棺椁俱全,甚至还随葬有金器与铜礼器。但是墓中的尸骨却凌乱不堪,墓主人下葬之时有的已经身首异处,有的肢体不全,还有些是被肢解以后随便抛撒在棺椁内外的。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形呢?专家们推测这些可能是被胡亥杀害的秦国王子公主们的墓葬。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毙命以后,留下遗诏传位于长公子扶苏。为争夺帝位,随行的公子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篡改了始皇帝诏书,并下令扶苏自杀,从而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秦二世。即位后他处心积虑巩固自己的位子,不但处死了许多大臣,还下令屠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为始皇帝陪葬,这些秦墓中凌乱的尸骨记录了那场残忍的杀戮。此外在一座挖掘完成但未安葬死者的空墓中还发现有挖墓人烤火取暖的痕迹,而文献记载对王子公主们的杀戮正是发生在冬季,这也验证了专家的推测。

地下的强秦兵团

继续向东,在距秦始皇陵约1.5千米的西杨村,有一项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重大发现——兵马俑。1974年3月西杨村村民在挖井时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瓦神爷”,2200多年前的地下军阵由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目前共发现兵马俑坑三座,另有一座未建成的俑坑。俑坑为多条庞大的地下木构架巷道结构,其中共发现8000多件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陶俑与陶车马,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披甲束发手执兵器的陶俑不但高大健硕,而且五官清晰表情丰富,8000件陶俑中竟然没有发现一例面貌相同的,仿佛就是8000名活生生的战士正在展示大秦的军威。

兵马俑是研究秦朝军事情况的珍贵材料,从陶俑的姿态与所持武器看,又可分为弩兵俑、步兵俑、车兵俑、骑兵俑与指挥作战的将军俑,等等。他们的排列并非随意而为,而是一支组织严密、排列有序的大军,各个军种互相护卫,统帅所在的指挥部位于军阵后方,军士们面东而立,仿佛正在等待出征的命令。

面向东方的帝国与皇陵

鸟瞰秦始皇陵的整体布局,高大的封土、宏伟的地面建筑、各式陪葬墓以及守卫陵寝的兵马俑组成了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城。有文献记载始皇帝陵寝的布局模仿了当时的都城咸阳,虽然陵园南北向较长而东西向较短,但是陵园的总体方位应该是坐西朝东的。

秦国建立于西北,始皇帝向东征伐六国而一统天下,所以面向日出的东方被定位帝国的正方向,都城咸阳同样是坐西朝东的。而且经过考古发掘,在辽宁省绥中县的海滨发现了秦始皇的行宫遗址以及矗立在海中的由巨大石柱构成的石门,这里被认为正是秦帝国的“国门”所在,即整个帝国都朝向东方。所以秦始皇为自己所准备的帝陵同样坐西向东,意在死后仍能面向东方,带领最精锐的战士千万年地统治帝国广袤的国土。

始皇的宝藏

始皇帝气魄雄伟的陵寝中到底埋藏了多少奇珍异宝?虽然现在地宫尚未开启,但仅是在陵园中发现的珍宝,就已经足以震惊世人!

这些宝藏中又以在封土西侧发现的铜车马最为著名。目前发现的铜车马共有2组,都是驾4匹马,车、马、驭手俑栩栩如生。铜车马为真实车马的1/2大,它们的主体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而在真实车马上使用的铜饰件,铜车马则使用黄金或鎏金制成。前一辆车车厢较小,为敞开式,车上竖立着高大华丽的青铜伞盖,乘坐这辆车时要站立在车厢内,所以名为“立车”,它是供秦始皇检阅军队或领兵征战的战车。后一辆车的车厢则比较大,呈椭圆形,而且是有顶的全封闭车厢结构,四面有窗可以通风,它是用来供秦始皇在旅行途中乘坐的,可以随时坐卧休息,名为“安车”。健壮的马匹,精美的马车,耀眼的饰件,使我们仿佛亲见始皇东巡车队的辉煌。但也有学者指出,这2辆精美的铜车还只是为秦始皇随葬的庞大车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供始皇帝乘坐的,始皇帝的座驾可能是由6匹马驾驭,全车用金银制成的。不管怎样,铜车马是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最完整、最华丽的先秦车马形象,也是国宝特级文物。

不仅是铜车马,在陵园范围内还不断有惊人的发现陆续面世。1997年,考古人员在封土南面通过打探发现了一个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的特大型陪葬坑,其规模与兵马俑一号坑大致相当,内部亦采用木构架巷道式建筑。通过在陪葬坑中部的试掘,出土了一批巧夺天工的以铜丝编连的石质甲胄,这也是首次发现此类文物。甲胄是古代战争中用来防护的装备,以甲护身,以胄护首。早期的甲胄是由皮革制成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武器越来越锋利,也就对甲胄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改为使用金属材质。而始皇陵出土的这些石质甲胄应该是随葬使用的明器,并不用来穿着战斗。从形式上看,它们大部分还是仿造皮甲制成的。其中首次发现了秦代的鱼鳞甲,甲片圆滑饱满,扣合紧密,十分美观精致,而且更加牢固,它可能是秦军已经开始部分使用金属甲衣的反映。除了人穿着的甲胄外,陪葬坑还发现有供战马披挂的大型马甲。

以甲胄陪葬坑的发现为线索,考古队在其周边展开了仔细探查,很快又有一座“凸”字形陪葬坑被发现,它同样建筑有木构巷道结构。在这座陪葬坑中发现了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园中出土的最大的一尊青铜鼎,高61厘米,重达212千克。有趣的是,在此坑中还出土了11座与兵马俑风格截然不同的陶俑,它们摆出各异的形态,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演出。专家们认为这些陶俑反映了秦代“百戏”的场面。百戏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都非常流行的杂耍表演,其内容五花八门,包括爬竿、技击、角力、猴戏、说唱等,是当时主要的娱乐活动。除此之外,陵园中还发现有青铜禽鸟塑像、文官俑等珍贵随葬品,而且新的发现仍层出不穷。

地宫猜想

在围绕秦始皇陵的种种谜团中,那尚未开启的地宫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封土的正下方,关于地宫内的情形,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如下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段颇具文学色彩的描写展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恢宏与神秘,但却没能够为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因为据说为了防止地宫秘密外传,修建秦始皇陵地宫的工匠最终都被封死在墓室中。所以到司马迁的时候,就只剩下零星的传说,这更加引发了后人对秦始皇陵地宫无尽的猜测。

历来有关地宫结构的推测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坚信司马迁的记载,认为秦陵地宫中充满了奇异景象的“神秘派”。他们认为“穿三泉”指在地宫中有流动的水源,或者地宫整体潜于水下,使盗墓者无法进入。“下铜而致椁”则指在地宫中用铜铸造巨大的椁室乃至整个宫殿。最为神奇的是在地宫中以宝石镶嵌星辰,用水银模拟江河湖海,并以机械提升使其可以不断循环流动,这样就在地宫中重建起了微缩的天下。更有如《汉书》中记载,认为始皇帝本人的棺椁还可以在水银的江海中自由漂移,形成“游棺”。现在经过科学测量,也的确发现秦始皇陵封土附近的汞含量值远超过周边环境,似乎印证了确有水银江海的存在。地宫中还堆积着各式珍宝,都是人们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神秘派”的观点描绘了一个超乎想象的瑰丽奇观,引人入胜。

灰陶跪射武士

但另一派学者根据以往在大型墓葬发掘中得到的认识,认为司马迁的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也存在出于想象的描写,提出秦始皇陵的地宫基本还是之前墓葬特点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派可称之为“经验派”。经验派认为“穿三泉”可能是指墓穴挖得很深,曾经穿透了三层地下水层。而“下铜致椁”可能是指用铜制做或装饰椁室,椁室的形态应该是传统的箱式。他们认为,秦始皇陵的地宫可能在深度和规模上都远远超过已有的发现,但其形态仍应是竖穴土坑墓,使用传统的箱式结构,而非真正的地下宫殿。水银的江海可能反映出墓室中曾被灌入水银以防腐防盗,至于它们能够如江海般流动不停,可能只是司马迁美好的想象罢了。经验派学者以以往的工作经验为基础,观点似乎更加可信,但是秦始皇是横扫六国、威加海内的“千古一帝”,他一生中追求开天辟地的功业,并为自己建立起巍峨的陵丘、宏大的陵园,还有气势磅礴的兵马俑,难道甘于在自己地宫的建设中遵循传统吗?

此外,秦始皇的地宫是否遭受过大规模的盗掘也是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幸运的是,通过对目前封土四周的勘探来看,考古学家们认为地宫已经被盗的可能性很小,秦始皇应该还安然地躺在那里,等待人们的拜访。 ymxcNtWBtc2KTTvsLRQ0AvpJegEjDOojZMybC95JfHe9vmRN6N/pOIwwLDQkvA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