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沉睡千年的丝绸宝库

马山一号楚墓

湖北省江陵县马山砖厂1982年1月初报告,该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荆州博物馆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发掘,编号为马山一号楚墓。当古墓开启的一刹那,这座尘封数千年的丝绸宝库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在这里,一睹2000多年前的完好丝织品,竟不再是奢望。

小墓内有大洞天

马山一号楚墓距江陵县城约16千米,距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都城纪南城约8千米。马山一带系丘陵地区,大大小小的土丘上分布着密集的古墓,过去附近已发掘了许多大中型墓葬。

马山一号楚墓墓口长4米、宽2.48米,至椁盖板深1.92米。墓底长3.24米、宽1.84米,距墓口深3.24米,距地面深5.5米。墓坑下部挖在白膏泥地层中,四壁和坑底均为白膏泥,平整光滑。墓道位于墓坑东面,横断面呈梯形,墓道底部呈斜坡状。墓坑及墓道上部填五花土,经夯筑,残存厚16厘米,下部及椁室四周还填有1米多厚的青灰泥。马山一号楚墓的规模只能算一座小墓,这样的小墓在江陵地区常有发现,考古队员们并没有对它抱太大的希望,不过工作还是按照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着。

但随着第一块椁板被打开,大家都惊呆了。东边头箱里面立着两尊栩栩如生的木俑,更难以置信的是木俑身上还穿着精美的彩色绣衣,绣衣色彩鲜艳,保存完好。丝织品的完整出现使考古队员们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个惊世的大发现,但同时也意识到需要马上准备专门的人员、设备才能保护好这些娇贵的珍宝。消息在第一时间反映到了上级部门,国家文物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立刻调配专家、设备驰援马山工地。

果然,马山一号楚墓正是一座丝织品的宝库。打开椁板后,发现在棺的外面罩着一层丝质棺罩,也就是文献记载中的“荒帷”,这样大面积的丝织品在提取时也费了大家不少的脑筋。因为年代久远,棺罩与棺已经粘连在一起,如果贸然剥离,可能会裂成碎片。稳妥起见,先将棺罩细致地切割成几部分再分别取下。如今它已经被严丝合缝地拼合起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打开棺罩,棺露了出来。由于墓中的丝织品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虽然看上去十分精美,但实际上已经非常脆弱了,温度与湿度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它们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工作人员并没有立刻开启棺,而是整体吊装运往博物馆,采用更为精细的室内清理方法。

当棺在实验室中安放妥当,开棺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对凤对龙纹绣浅绢面衾(局部) 马山一号楚墓

衾为长方形,由五幅浅黄绣绢拼缝而成,上共绣8组左右对称的龙凤图案。

随着棺盖的揭开,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是满满一棺丝织品!先是一层素色锦袍,又有一层绣衾,其下再出现一个用九道锦带捆扎的衣衾包裹。小心地揭开包裹,里面又有一层衣衫,再揭开又是一层。专家们细致地一件一件揭开层层衣衫,整整13层衣衫之下,墓主人终于显露真容!经骨骼测定,墓主人为女性,下葬时她的手脚也用丝带系住,面部盖着瞑目,身着长袍,腰系玉管与玻璃珠组成的串饰。通过对随葬品的分析,专家确定这是一座楚文化墓葬。

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完整、最珍贵的先秦服饰实物,使我们有缘亲眼看看2000年前的楚国人是如何穿衣打扮的。

千年前的“霓裳云衣”

棺内出土的纺织品虽然在下葬时都是新的,出土时也颜色如故,岁月的流水并没能洗去其精美富丽的颜色,但毕竟经历了2000余年的沉积,纺织品的剥取成为发掘中的一大难题。多名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8个月日日夜夜的清理工作,终于顺利完成了纺织品的剥取工作。棺内出土了1条绣衾、2条锦衾和30余件衣物。

棺内最上边是一件灰色锦袍,精心地剥离锦袍后,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绣衾完整地暴露出来。绣衾以平纹绢为底,用致密匀称的针法绣出一条条矫健飞腾的蟠螭和一只只飞舞游翔的变形凤鸟。龙凤相接,图案变幻,这就是楚绣的风采神韵!

锦衾之下便是以9条锦带扎结捆绑的衣衾包裹,内有2件锦衾。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大幅面的战国锦衾。仅剥取这2件锦衾,就用了5个日夜。《楚辞·九歌》中有云:“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马山一号墓中出土的35件各类衣衫服饰,正是此前只见于文字的神秘“云衣”、“霓裳”的真实再现。此35件衣衫包括了锦袍8件、单衣3件、夹衣1件、单裙2件、绵袴(裤)1件、帽1件、秋衣1件、鞋3双。除此之外,其他丝织品还有握于死者手中的“握”1对,覆盖在死者面部的“瞑目”1件,长方形夹层汗巾“质”1件,套装铜镜的“镜衣”1件,5枚香囊,1条枕套以及部分丝绸碎片,等等。

这些丝织品制作时所用的布料涵盖了绢、纱、绨、绮、罗、锦、绦、组等,并采用了刺绣、提花和双面绣工艺。丝织品上刺绣的图案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有对称的龙凤、舞人、神兽、瑞兽、花鸟、太阳等,都是典型的战国中期风格。刺绣颜色丰富,主要有朱砂红、茄紫、深赭、浅绿、茶褐、金黄、棕黄、绛红、粉红等,艳若桃李,灿若流霞,古朴大方,十分悦目。

这些精美的丝织品历经千年的洗礼依然光彩如故,但其年代之早、品种之多、文样之繁、色泽之艳、工艺之精、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前所未有的。穿越千年历史时空的瑰宝如今仍焕发着年轻的光彩,充分显示了古代中国高超的纺织制造工艺。

浓郁的楚风楚韵

当我们审视着琳琅满目的服饰,2000多年前的楚人仿佛在我们面前鲜活起来。也许你已经开始赞叹,但是先别忙,它们所能讲述的远不止生活中的琐碎。孕育出伟大诗人屈原的楚国文化,一直以她的迤逦与神秘引发后人无限遐思。而这些丝织品上绣制的各种画案,同样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直面战国时期楚人心中的思想,走近楚国的葬俗,体会最原汁原味的楚风楚韵。

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丝织品上,最为绚丽也最常见的是各式蟠龙飞凤绣纹样,通过奇异变形的艺术形象, 构成繁复怪诞的绣纹图案。先秦时期的楚人有崇巫的习俗,相信山川河流都有众神庇佑,原始的众神崇拜造就了楚地独特的神话体系,也影响着楚文化与楚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后世罕见的艺术形象,正表现出楚人对超自然的巫术神话的敬畏,以及由此而生的神秘美感。

也有学者提出,各式的蟠龙飞凤纹图案,更像是一株株盘根错节的巨大植物,其上有代表太阳的符号,有七枝岔开的花蕾, 细辨其形状,极像了马王堆一号墓帛画中的扶桑树。扶桑是传说中的神木,《山海经》中记载扶桑树是太阳的故乡。扶桑神树缠绕相连,布满整个宇宙天地,既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太阳栖息的地方,隐喻扶桑为太阳之母, 也是生命之母。蟠龙飞凤绣纹样中将凤龙等扭曲成植物状,又加上表示太阳的符号,所要表现的正是这种寓意,而其中又隐藏着楚人强烈的生命情感。按照楚人的巫术神话观点,墓主人被纳入这种生命的大系统中,就被置入时空无限的神话生命运动过程中。生命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而是由生命之母护卫下的生命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永恒生命的一环。

五花土

五花土是指在土中夹杂有不同颜色色块的土,这种土质常见于墓葬的填土与封土中。墓坑内的五花土也被称为熟土,它们与未经扰动过的生土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挖掘土坑墓穴时,通常会将地下数层颜色不同的土层一次性挖穿,待墓主人下葬后,再将这些泥土混合在一起后回填入墓坑中,这样就形成了颜色斑驳的五花土。古时的盗墓者常常先凭借经验,在可能是墓丘的地方用洛阳铲向下戳击地面,等到达一定深度后,利用铲将地下泥土带出。若出现五花土,则可断定地下有墓葬。

也许有关这些图案究竟是扶桑还是龙凤的讨论会一直进行下去,但不管你支持哪种解读,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图案真实地反映了楚国人对宇宙、自然以及自身的思考与真挚的情感。当我们怀着和他们一样的敬畏心阅读这些图案,体会宇宙的博大、自然的神妙时,那么你所得到的任何答案都是正确的。


龙凤虎纹绣罗禅衣(局部) 马山一号楚墓

一侧是一只展翅的凤鸟,足踏小龙;另一侧是遍体红黑条纹的猛虎,张牙舞爪奔逐大龙。 mqh6lQO7/8DMKfMQrdGUgDvHb/wvcqCX4MQyyVv5r6uscou3tsblMt+cdk26wl1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